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9-09-10马文清张泽天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机遇

马文清 张泽天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178-03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结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题为《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中强调,“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民族院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重要人才的主阵地,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直接关乎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繁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显然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義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弊并存,我们必须狠抓机遇、勇于挑战,努力优化和改革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争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适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好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方法陈旧、评价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据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这一数据有力的说明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民族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中国大学生中的一员,同样也不例外。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勇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发挥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在内容上,为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始终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发展壮大的精神纽带。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都有着自己的特定主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当前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给民族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典型案例。

传统的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其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主要依靠教材。而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则更加丰富,资源的获取也更加便捷和迅速。第一,互联网的共享性。互联网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的这种共享精神,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民族院校大多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贫乏,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获取国家最新政策文件和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第二,互联网的便捷性,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够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要注意发挥这方面优势,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现在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这一愿景,通过互联网在线网页浏览,即可领略我们国家美丽的大好河山和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

(二)在方式上,为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媒介平台

在民族院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堂讲解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灌输,强制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主要依靠讲座、报告会、演讲比赛、座谈会,或橱窗、专栏等形式开展和进行。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局限性很大,仅仅停留在世情国情教育、传统历史文化和重要历史典故上,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介已经被严重边缘化,难以适应信息的快速传播。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开始探索新兴媒体平台,尝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弘扬爱国主义,第一,“两微一端”的移动平台。“两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新闻客户端是时事新闻传递利器,能够让大学生实时掌握国内国外形势与政策。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这些新兴媒介的强大推送能力,实时对大学生进行点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送。第二,主题网站。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平台搭建主题网站,一般建立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宣传部二级平台网站上。主题网站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定期举行有关活动,努力构建校园爱国主义网络体系。第三,QQ群、公众号、博客等新兴媒体平台。“互联网+”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介平台发展十分迅速,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大的变革。新兴媒体平台纷纷突破时空的限制,发挥自身信息聚合功能,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多媒体中潜移默化的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获取爱国主义教育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不仅仅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多的来源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这一巨大变化,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确保“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直视“互联网+”时代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互联网+”不是加工具,而是转观念

“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及时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适时拥抱“互联网+”,面对新情况,建立新思维,充分体现全球化视野、互联网思维和时代性特征。首先,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全球化视野为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但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學生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淡化,民族文化意识模糊,民族主义意识狭隘的问题,使得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念。其次,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今天,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互联网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能力,能够将互联网作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最后,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具备时代性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必须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当前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给予我们的课题,努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在能力水平上,“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行作者相比较,“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更加宽广的知识层次和更高水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传统的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改变落后的观念,提高知识水平,接受互联网等新媒介培训。一是识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联系和交往更加日益频繁和紧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也更加复杂和多变。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时刻侵蚀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程度不同的削弱着大学生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作为一名合格的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博学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否则,很难适应当前大学生面对的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二是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新时代,利用互联网弘扬爱国主义,激发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打造“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已经成为民族院校用来革新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民族院校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提高教育工作者计算机运用能力。

(三)在平台建设上,“互联网+”基础设置有待完善

传统的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教师课堂对教材的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同时通过课余活动也可以部分地获取零碎的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接受途径和方式造成了猛烈的冲击,新兴媒介“两微一端”、主题网站、公众号、博客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有“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青少年爱国主义网”“中国爱国教育网”“中国918爱国网”等大型网站,部分高校也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网站,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这些网站都不同程度地为大学生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美好河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网站,尤其在民族院校,或者已经建立了但具体操作却很难。“两微一端”、公众号、博客、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介也逐渐在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得到推广,但大都由于经费紧张,而没有得到很好地维护和运用。新时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尽快解决基础设置不完善的问题,争取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机遇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机遇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