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及其意义

2019-09-10胡小明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意义

胡小明

摘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网络“共同价值”构建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把握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实践内生性和价值共存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6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是新时代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场所,我们要依据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顺势转变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的方式,在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基础上切实地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掌控

党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论述中的重要内容,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主动权才能够防止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渗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国家利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同时,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主导权和话语权,在互联网中传播大众化的、时代化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让网民在娱乐中学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主流价值观。在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互联网核心技术强弱直接决定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西方国家在技术方面显然占据优势,拥有信息技术话语霸权,这直接导致我国在互联网话语权中处于劣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强调,我们要紧随第五次工业革命步伐,加快网络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数字化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构想。因此,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掌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加快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

“新闻舆论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战斗阵地,我们党必须要牢牢掌握新闻舆论这个阵地。”新闻舆论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面对现实互联网发展的复杂性,新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亟须面对,所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针。张俊等学者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思想在网络空间的反映和延伸,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现实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表达,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则通过网络舆论场所表现出来。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简单反映,同时是对网络與论新方式赋予其特定的意识形态表达。互联网作为新闻舆论的重要载体,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思想的重要阵地,牢牢把握住新闻舆论这个阵地的主动权,对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有重要作用。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构建

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这里已经成为人们情感宣泄和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场所。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我们要在分析各种现象背后根源的同时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互联网中国梦的“同心圆”战略建构。

现如今,加强网络空间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共筑互联网区域的“共同价值”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首先,我们要认清互聯网地带存在三种区域:红色区域、黑色区域、灰色区域。持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网络民声核心力量,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巩固互联网中的红色地带。其次,对于西方自由主义、消费至上等体现西方价值观的思想要及时打击,去除互联网中的黑色区域。最后,我们应当认清网络用户中绝大多数为青少年,他们对于互联网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有时认识不清、判断不足,我们对于这部分人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合发展互联网中的灰色地带。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实践内生性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国人生活娱乐的一个重要场所。从2012年初到2018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由5.23亿发展到8.02亿,其中7.88亿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论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髓,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时代色彩,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舆论不断发出中国威胁论、锐实力论、历史虚无主义、新闻自由等错误言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行普世价值,试图对我国实施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发动了“颜色革命”,企图对我国实施破坏、分裂活动。面对敌强我弱的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舆论高度复杂的危险局面,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

面对网络传播面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现实情况,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依据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顺势转变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在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同时,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必须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依据现实工作要求进行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场所从线下转移到网络空间线上来,毫不懈怠地在网络空间实践工作中紧紧抓住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和谐共生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选择,同时必须要以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为前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国情,理所应当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要坚决抵制和剔除各种错误思想,同时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蕴含着根深蒂固的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但是我国在引入互联网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它就自然而然在我国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色彩,互联网应用无国界,但是互联网空间存在国界划分和意识形态界线。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空间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主权,我们要共同维护彼此的网络空间不受恶意的侵犯,建立一个和谐共生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在互联网发展时代,网络空间是每个国家特殊的领土,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财富,这里面也包含着人类共同命运的精神家园,我们必须要联起手来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现在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价值观思想,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通过互联网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有效保障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积极应对一切与我们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理论,在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工作方法,防止出现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之间矛盾的激化,通过互联网积极沟通和预防,实现矛盾的和谐化处理,寻找中西方最大限度的价值共识。

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意义

(一)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场所,同时互联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开眼看世界”和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媒介,对人们价值观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主流价值观接受的如何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一个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得好不好,要看人们对这个国家所倡导的马克思主流价值观认可不认可、接不接受。所以,对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引导的主动权我们要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让互联网平台成为我们党宣传主流思想,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生活化,逐渐占领网络空间精神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中国模式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道路,实现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按照中国自身网络发展条件及其环境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意识形态的道路,同时激发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工作的知识生产,从而整合传统意识形态资源,更新传统话语表达方式,调整传统意识形态的认知体系和价值结构体系。换言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理念创新发展中要与时俱进,政策制定中要发生战略性的转变,这样才能保持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理论鲜活的生命力。

(二)網络意识形态引导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归根结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实践性。”现如今,我国网民年龄呈下降趋势,网上的思想良莠不齐,娱乐活动内容复杂多样,充斥着很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言论,广大青少年在互联网娱乐活动过程中判断力不足,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因此,现阶段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强化网络空间的中国特色属性,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风气是我们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网络空间是当今时代人们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们宣传主流思想的重要路径,利用网络技术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舆论,传播符合社会主义属性的价值观思想,激发网络空间人们的社会创造活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属性的网络意识形态就要积极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尤其是要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齐头并进。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这个平台营造好网络文化,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篇章,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为此,就要利用网络技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与传播水平,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同时,利用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有力地回击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新时代我们要在互联网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创造出体现自身特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语言抢占国际话语权是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帮助世界人民客观认识中国的现实路径。

总之,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必须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扎根土壤汲取营养。紧紧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实践内生性和复杂性,利用网络信息核心技术传播正能量的中国声音,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故事。牢牢把握住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基础上,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宋佳)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