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戏曲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

2019-09-10张娜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发展现状

摘 要:2006年上党梆子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已经成为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瑰宝,研究其发展现状和创新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山西戏曲——上党梆子的起源、历史沿革和音乐形式等进行分析后,对山西戏曲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力度、提升品牌意识,扩大知名度、加强对上党梆子的训练和学习,提升表演的技能等方面创新路径,以此全面推动山西戏曲的发展,满足众多热爱上党梆子爱好者的需求,使其能够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山西戏曲;发展现状;上党梆子;创新路径

上党梆子作为山西戏曲的四大梆子之一,其发展于我国山西省东南地区,并受到蒲剧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剧种,与晋剧在山西省份占据的主要位置类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上党梆子凭借着音乐本体的优势和生动的题材等,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现状较为乐观。但是这种戏曲形式与其他戏曲的发展较为类似,都面临戏曲传承人员较少、传播效果不足、音乐形式和创作等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等问题,生存和发展都存在着较大危机。因此,寻求出一种创新路径对进一步促进上党梆子戏曲的发展,传承和发扬戏曲的博大精深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上党梆子的基本概况

(一)上党梆子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上党梆子起源于泽州府,也就是位于山西的晋城。从晋城来看,我们能够在该地看到很多民间梆子剧团。上党梆子主要包括昆曲、罗罗腔、卷戏、皮黄腔、梆子腔等五种声腔同时演出,并形成一种传统色彩的剧种。山西上党梆子剧团“鸣凤班”是最早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团体,作为上党梆子的先行者,最早成立的时间是在1785年,专门表演上党梆子。同时,从晋城市青莲寺残碑上记录的一些资料上看鸣凤班在道光十一年,编写的表演节目单中共排了23部戏,主要以《彩仙桥》、《对松关》、《大赐福》等剧目。进入到清代道光年间,上党梆子剧团越来越多,梨园剧团发展迅速,上党梆子在山西地区盛名。而上党梆子最为繁盛的时期就是在清代咸丰帝期间-抗日战争之前,从上党梆子演出的地区上就可以看出,上党梆子演出的地区主要有北京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其中剧种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势,剧目的增多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而受到战争的影响,上党梆子越来越衰落,很多专业团体逐步的缺失。

上党梆子的名称经历过不同的时期,其在道光年间被称之为本土戏;在1934年被称之为上党宫调;在1954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交流观赏会中,将其正式的定义为“上党梆子”。

二、上党梆子之音乐特征分析

(一)艺术形式

上党梆子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主要集戏曲、歌唱和吹打等为一整体,能够满足戏曲爱好者的需求。在演唱时主要以梆子腔为主,通过在加入一些皮黄、昆曲和卷戏等戏种。上党梆子具有丰富的音乐曲调,强调演唱人员的唱念能力。从整个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该戏剧相对明朗、粗狂不失本真;其题材主要以宣传正义和发扬高尚道德情操的英雄豪杰。而伴随着人们需求和审美需求的改变,上党梆子的一些剧目题材主要以现实生活为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艺术的形式上可以看出传统戏曲也从“传奇的时代”转向了“民间”,成为地方的主要特色。

(二)创作手法

上党梆子在创作上除了传统的唱腔之外,还运用了一些花腔的唱法,尤其是在华彩的部分运用花腔唱法较多。在板式上都运用了“大板”和“四六”,同时,还有“中匹六”“垛板”。在演唱上不分男女,同腔和同度、同调。在唱腔上主要分为在上下句,在区分时,主要根据乐句的尾音为准,上句的尾音主要落在不稳定音上,下句也主要落在主音上。其在判断乐曲调式调性上可以以其作为主要的依据。

(三)唱腔

上党梆子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唱腔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从班社戏剧演员的声腔上看,其不仅兼顾梆子外,还包括上党罗罗腔、上党卷戏和上党皮黄等。因此,从唱腔上来看,被称之为昆梆罗卷黄。

近几年,上党梆子也主要以梆子为主,昆、罗、卷等声腔逐步退出舞台。伴随着上党梆子的发展,原有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从单一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例如:“潞府派”和“州底派”等派别。以下对这两种派别进行了分析:

上党梆子在吸收了美学特征(和谐精神、虚的意境和线的形态)后,其作品吸收了其精华,充分展现出了美学特征和内涵。上党梆子在演唱上与其他戏曲有很大区别,即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不会根据作者提供剧本进行演唱),通过临时上增加一些炫技或者即兴的表演等,使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的新鲜的感觉,进而有更多的惊喜。演唱人员在演出时没有过多的拘束,其可以凭借创造性思维,使得现场表演更有创新和亮点。

由此可见,新兴的音乐类型不断兴起后,为了能够让这些经典的艺术和非物质戏曲文化遗产得到长久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不断探究出新的发展路径。

三、上党梆子音乐的发展现状

上党梆子有了戏曲这片沃土的滋养后,得到繁荣发展。上党梆子在经过发展——成熟后,一直吸取上党梆子戏曲的经验。而伴随着一些地方性戏曲的不断发展和出现,昆曲逐渐被取代,并成为戏曲表演舞台的主角。上党梆子戏曲经历了繁荣期后,逐步走向了没落。而伴随着上党梆子戏曲受到国家的支持和对于地方戏曲的保护等,一些上党梆子戏曲演出的次数等逐步增多,一些演出的剧目逐步积累。其发展现状如下所示:

(一)剧目需求增加,需要及时创新和丰富

从传统剧目的特色上可以看出,这些剧目相对粗狂豪迈、淳朴健康。以《狸猫换太子》为例,该剧讲述了佞臣当道、祸国殃民的一个剧种;《秦香莲》主要讲述了驸马陈世美抛弃妻儿的剧种。现在的上党梆子剧目更为新颖,能夠满足人们对于戏曲的需求。以《千秋长平》为案例,该剧较为新颖,其主要讲述长平之战,即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千秋长平》戏剧中对人物和场景等表现的淋漓尽致,留给人们更多的警示和启发。《杀妻》剧目的一些精彩情节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并由张爱珍倾心演绎,该剧演出后引起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并引人共鸣,获取了《金唱片奖》。同时,《借粮》、《还印》等剧目与之前的剧目有很大的区别,其改编和创新后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改编过程中需要根据当今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进行改编,这样才能符合当地的时代发展趋势,才能使创作更加接近民心。因此,该剧目在创作的道路上一直延续融合现代美感和切听观众要求等,创作的价值更加显著,其兼容性相对较强、包容性相对较强,收集了很多创作者的智慧,使得创作的作品更有价值。

(二)创作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满足剧情需求

上党梆子的念白主要采用“京声党调”,这种念白通俗易懂,易受听众的接受和认可。并且,其音乐的可听性相对较强,在唱腔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从原来的吼喊沙哑向现在的唱法(淡然优雅)转变,这一唱法更加舒畅,给予一种的舒适的感觉。因此,上党梆子的现代化唱法颠覆了民众对传统的戏剧的认知,现在的唱法更符合当代人对于戏曲的审美。在之后的创作时可以根据大众的审美,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人需求的剧目。例如:在创造时能够根据《杀妻》剧目,在演唱时以甜美圆润的音乐唱腔,直达人们的内心,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尤其是這种以跺板为唱腔的剧目,被应用到新的剧目中。上党梆子主要采用离调和转调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剧目看起来更加刺激和充实,能够发挥出“举一反三”的作用。这种创作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古老守旧的方式,调试从原来的宫徵轮流交替向多种民族调式进行转变,例如:根据具体的剧情要求增加了“羽、角和商调”。这种转变成为山西戏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需要进行延续和发扬。而从演唱的角度上进行剖析,传统的板式主要以传统的发音或者运气、吐字等为主,有些要求难以满足戏曲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在之后发展时,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出发,以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山西戏曲的热爱和审美需求。

(三)剧团规模有待扩大和传播方式需创新

从上党梆子表演的情况来看,其团队不断增多,表演的形式也趋于成熟。针对于一些下乡的表演来看,其人数一般都是在16人左右,甚至还有10人左右。针对于一些大型的演出而言,其乐队的人数相对较多,能够达到的35人以上。在表演上经常表演《太行娘亲》、《长平绣娘》等为主。从之前的剧团规模上进行比较,上党梆子的表演主要是临时垒起来,现在的表演都是通过剧院表演,其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过去,上党梆子一般都是一些老的歌唱家或者戏曲的爱好者,而现在演唱的人员大多都是专科毕业的创作者,其各方面的素养还是有待提升,通过多渠道的传播能够提升山西戏曲的知名度。

(四)培养人才的力度的提升

现阶段,戏曲人才的学习一般都是进入团进入学习或者进入艺术学校进行学习。这种戏曲学习的方式不仅仅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周期相对较多,成材率较低等,还直接导致了上党梆子专业人员的缺失,出现了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情况。另外,从调查中可以得知,大部分的演唱人员普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些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和音乐教育,甚至还有些人都不会看五线谱。因此,想要全面推动上党梆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支撑,这样才能对之后的创作项目进行创新。

四、上党梆子戏曲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人才培养上的传承与发展

上党梆子为了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仅仅对音乐的本体进行研究,其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主要是因为无论是艺术的发展还是传承,都需要人才作为依托,这样才能在储备更多人才后,为上党梆子戏曲的发展提供保障。根据当前上党梆子戏曲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上党梆子戏曲的更新和创新能力相对缓慢。戏曲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只有在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下才能全面提升戏曲学习的效果。在这时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出更多有能力的人才,不要急于求成,需要拥有战略性的眼光,对人才培养进行合理的部署和提出战略性的建议。戏曲艺术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仅培养编剧人才、导演人才、音乐人才、舞台表演人才等,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这些人员的文化涵养,以全方面的提升音乐理论常识,使得这些人员在培养后能够主动承担起建设传统戏曲的艺术的责任和重担,从而为上党梆子戏曲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注入更多的动力。

1.重视“音乐办学”,为培养人才提供所需的平台

山西戏曲文化在传播和发展可以采取“音乐办学的方式”,对山西戏曲进行传播和发扬,从而培养出一批更加优秀的戏曲演唱人员和表演人员。一方面,“音乐办学”后,很多学者都积极参与上党梆子的学习,认识到上党梆子的特殊之处。另一方面,“上党梆子”的传承人“张爱珍”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与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的传习工作室合作办学,通过树立“一代传一代人,不能后继无人”的信念,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从中专办学的情况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学校已经培养了上百名的专业学习。而这一学校的基础设施和行当较为完善,形成了相对完整和精致的上党梆子剧团,在张爱珍老师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批上党梆子戏曲的传承人。

2.加强对“人才”的保护,设置保护对策

上党梆子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多元文化和戏曲种类的冲击和影响,剧种的质量不仅较低,并且还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受众的群体越老越少。再加上剧团和数量的减少,山西地区缺乏专业的人员,其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威胁。正如张爱珍老师所述:上党梆子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人才的减少和不受重视,导致这些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对于上党梆子的学习和传播、发展等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她还指出,当前很多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将上党梆子进一步发扬,培养成为当前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材。但是人才培养需要支持平台的培养,而根据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剧团或者相关部门等并没有提出人才培养的措施,人才保护的机制相对单薄。“人才流失严重、团队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不断层出。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尽最大的能力去保护上党戏曲艺术的人才,在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后,以促进上党梆子戏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中国梨园风采。

(二)创新上党梆子戏曲的传播方式

1.积极应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和印刷、舞台表演等,在对山西戏曲上党梆子进行传播时,需要凭借着传统媒体丰富的资源、较强的实践性和可信度等,以此为传播的平台和基础,对山西戏曲上党梆子进行传播。其一,电视传播方面:河北卫视播放的《绝对有戏》中通过参与竞赛的方式,挑选出优秀的上党梆子戏曲爱好者,在专业人员的点评下,能够让观众了解关于上党梆子的背景和演唱手段等,从而在戏曲爱好者的表演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上党梆子进行学习和巩固,为观众呈现出有特色的上党梆子现代戏。其二,印刷方面:通过对上党梆子戏曲进行整理后,能够整理成易于携带的书籍或者光盘等。同时,还可以借助电子产品等将主要的技巧、演唱的形式、演唱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上传,帮助人们能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翻阅出自己想要看的资料,为更好的传播相关知识等奠定基础保障。其三,从舞台表演方面来看:上党梆子本身具有即兴表演的特征,其在发展时具有实践性。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提升专业演员的功底,以将所要演出的剧目展示的更加生动,在与现场的观众进行相互的互动后,能够使该戏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因此,为了能够将山西戏曲上党梆子进行有效的传播,我们可以借助京剧的传播方式,通过给予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等将这一戏曲能够融入到学校中,在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同时,山西戏曲上党梆子还可以借鉴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播形式,通过巡演和积极组织民族歌剧专场讲座等方式,以在全国范围内对上党梆子进行宣传和传播,尤其是通过舞台表演能够对上党梆子绚烂的舞台技巧进行传播,从而让更多观众能够了解到上党梆子的舞台表演的多彩,引发观众深思和给予观众更多新鲜感。

2.积极应用新媒体传播方式

很多新的传播方式随着科技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现阶段,很多网络平台的出现,为山西戏曲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一,上党梆子平台适应了当前的传播方式,观众和戏曲爱好者只要点击相关平台就能够听自己想听的一些曲目或者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演唱者的资料等。其二,创设相关的公众号或者APP等,通过将上党梆子的舞台演出视频或者专家讲授的视频等资源整合到APP中,通过每天为观众推送相关的信息等,以让人们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APP上观看相关的视频。出版社还可以对更新的演奏乐谱或者演唱等进行调整,在给予观众更多新的感受后,能够使观众喜欢上党梆子,进而提升自身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其三,开设网络直播的方式,让一些热爱戏曲的人员更好的了解上党梆子,进而在相互的互动和交流中,能够对上党梆子的一些演唱或者表演的技巧等予以互动,观众能够对看到的和听到的关于上党梆子的问题进行直接的参与和讨论。

(三)实现与产业的相互连接

上党梆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从文化事业方面来分析,其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并且,上党梆子戏曲还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即兴性,其审美的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对较高。但是从上党梆子的政府扶持力度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扶持情况来看,这一戏曲并没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因此,加大政府的支持,通过举办相关的演出和研讨会等,能够实现对上党梆子的有效传播。例如:上党梆子现代戏在山西地区演出后取得了较好的反应。另外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我国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应该将上党梆子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的产品,通过对上党梆子进行旅游和开发,能够建立专业化的品牌,成为长治民间音乐的符号。通过在景区销售相关的纪念品等,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使得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各大剧院需要还可以通过网上宣传、网上购票等方式,让观众能够观看到上党梆子戏曲所散发的魅力,进而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四)重视对上党梆子音乐的舞台美术的创新

上党梆子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剧目的创新上,使得上党梆子的舞台表演形式别具一格,很多观众对于该戏曲引起了重视,并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传统曲目的创新,使得上党梆子又一次获取了观众的喜爱,在传播和发展山西戏曲上党梆子时能够给予人们更多新鲜的感觉。

1.注重对舞台设施的布局

以《汉阳堂》代表曲目为案例进行分析,该舞团实现了对传统剧目的创新和布局。即舞蹈在开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使得节目开场更加精彩。例如:浓郁的舞台美感和水乡独具特色的美感等,使得人们在联想时能够饱含深情的去思考和领悟。舟迁的表演中,其艺术表现形式为侧幕与主幕的相互结合和链接,通过给予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以使整个节目的层次变得更加明显,进而吸引人们的眼光,引起人们的注意。《汉阳堂》第四场表演中,创新的舞台设计使得整个表演更有张力,能够使得整个舞台气势混为一体,令人赞叹。同时,在该剧目的第五场中,通过在舞台的上方摆放虎头铡刀,将行刑的场面表现的庄严肃穆,能够使得舞台的效果显得更加浓郁,进而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使得观众在艺术的冲击下,给予更好的感受。

2.保障物尽其用,制作出更加精良的舞台氛围

剧团在表演上党梆子戏曲时,通过借助布景道具等,以将其发挥着最大的利用价值。例如: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和道具不足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道具进行循环的利用,并挖掘出这些材料新的功能,从而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例如:《杨门女将》在演出时,为了能够使整个舞美显得更加精致,可以借助相关的陈设,呈现出气势恢宏的舞美效果。例如:布景主要是由三块红幔和两条通天隔扇组构成的,并运用金四条进行勾线,颜色也尽量选用富贵大气的金色等。这一设计理念不仅与现代材料相互结合,还有效布置了场景。同时,在之后的故事情节中,杨宗保战死沙场的噩耗,通过将三个白幔落下,将其换成红幔,以将原来的寿堂变成了灵堂,进而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受。

(五)加强声乐的练习和学习,创新出新的音乐艺术

1.声乐的有效练习

根据当前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专门学习山西戏曲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技能相对较低,其主要与当前的教育教学有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在进行声乐训练时,主要是能够保障学生音域的稳定性。而想要实现歌唱的飞跃等,需要相关人员正确的掌握主要发声方法,开展声乐的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学习者的技能。其中“润腔”作为主要的声乐训练方式,能够达到混声歌唱的效果。学生们通過润腔的训练,能够从高音区向低音区不断扩展,学生们在反复的训练中能够使得自身音域更加稳固,从而完成对声音的美化。

2.咬字的练习

在练习上党梆子时,不仅仅需要对发声予以训练,还需要对咬字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在参赛时,很多选手都会因为咬字不清而获取较低的分数。因此,提升相关人员的咬字能力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训练者通过将气息稳住,借助唇齿发力,能够张弛有度的进行咬字的训练,在长时间的训练下能够使练习者的发音更加精准。

上党梆子戏曲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对发生引起重视,尤其是要腔体明悦,不仅仅运用喉部的发声,还需要在曲目的练习时,能够使整个腔体变得更加丰满。注重胸腔、咽腔和头腔的连贯性,在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歌唱管道后,帮助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得演唱更加稳定,力道适中。同时,通过举行相关的比赛或者将录取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由热爱上党梆子的戏曲爱好者进行相互的沟通,在引起观众的共鸣后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演唱戏曲时,吐字和咬字等都与气息息息相关,只有帮助他们掌握好气息,才能使腔体的发声更加清晰,更有力度。因此,我们在对山西戏曲上党梆子进行传承时,通过采取多种丰富的训练模式,能够促进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

结语

我国的戏曲文明博大精深,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和变化后,我国戏曲经历了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的演变,其发展越来越成熟,并且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不同地方戏曲的文化底蕴越来越丰富。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戏曲在不断发展和变迁后,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存在传承上的不足。文章在以上党梆子戏曲的发展进行分析,专业人才、观众流失严重、演唱技能相对较低、剧团的减少、知名度较低等问题,使得山西戏曲上党梆子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提升知名度,加大传播,给予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的提出上党梆子发展的对策,以为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子亭.浅谈上党梆子的民俗文化特征及其在长治当地民俗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音乐,2020(13):59-60.

[2]尚喜梅,郭佳.地方戏曲上党梆子“走出去”的路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1):114-116.

[3]智联忠.真实感人的英雄娘亲——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带来的重要启示[J].大舞台,2019(06):81-83.

[4]王思轶.上党梆子的多元化、数字化保护发展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13):70-72.

[5]柳亚飞.文人创作剧本促进戏曲艺术扬升  以上党梆子为例[J].中国戏剧,2019(06):77-78.

[6]裴静.正本才能清源  传统就是特色——上党梆子小戏《一念之间》《房》在桐乡小戏艺术展获盛誉的启示[J].戏友,2018(06):54-56.

[7]赵源.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让现实主义照亮“现实”[J].戏友,2018(S1):172-173.

[8]孙敬.“非遗”视野下上党梆子新编剧目音乐的探究——以新编历史剧目《窦娥冤》为例[J].戏剧之家,2018(36):41-42.

[9]周广学.奇葩逸丽香梨园——记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爱珍及其“爱珍腔”[J].戏友,2018(05):26-29.

[10]张玥.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京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J].戏友,2018(03):64-65.

[11]宋杰,张英.山西长治地区上党梆子现代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J].理论观察,2018(05):162-164.

[12]丁穆蘭.浅谈上党梆子戏曲艺术中音乐作曲的创作源泉[J].黄河之声,2018(02):61.

[13]张勇风.当代社会变迁与农村戏曲生态——对上党梆子戏窝望头村的个案剖析[J].中华戏曲,2017(02):310-325.

[14]王丹丹.浅析上党梆子形成过程中曲牌体与板腔体之博弈[J].黄河之声,2016(07):117.

[15]王勇.浅析上党梆子《窦娥冤》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J].新课程(下),2015(10):185.

作者简介:

张娜(1980.02— ),女,汉族,山西省侯马市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晋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音乐。

项目来源:2018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山西地方戏曲音乐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B216。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发展现状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