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质量发展 开启杭州城市发展的新征程
2019-09-10张卫良
张卫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杭州几经蝶变,已经不再是一个以西湖为核心的小家碧玉型城市,而是一个以钱塘江为主轴的开放大气的现代化大都市。从城市空间来说,随着2015年和2017年富阳市和临安市先后撤市设区,市区总面积达到8292平方公里,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市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从人口规模来说,最近40年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503万人增长到现有的946.8万人,迈入了特大城市的行列。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杭州的城市能级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正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世人眼前。杭州,一个新时代的现代化大都市快速崛起。
在“后峰会,前亚运”期间,杭州无疑属于一颗闪亮的星星。作为一个最近几年迅速跃居全国前列的城市,杭州“使命重大,挑战不小”。在经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以后,杭州面临由规模扩张、经济转型、区域均衡、社会治理等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应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杭州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六大行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强调,坚定不移“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显而易见,当今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转变观念,以打造精品城市的标准,实现城市建设的新跨越。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批复中所指出的,新时代的精品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杭州作为浙江省城市发展的领头羊、长三角地区最具潜力的创新驱动增长城市之一,在新时代新时期,理所担当,勇立潮头。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三化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早在本世纪初,杭州就提出了“天堂硅谷”的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网络设备、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2017年杭州市数字经济实现主营收入8936亿元,增长28.6%;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3216亿元,已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占GDP比重达25.6%。2018年预计杭州数字经济线上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2以上,在全省数字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杭州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产业异军突起,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
数字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由创新所驱动的,创新就是核心竞争力。根据2018年1月《国家治理>周刊发布的《对长三角26个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测评排名》,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综合排名虽位居前列,但在创新基础力、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和创新持续力四个方面的指标,与上海、苏州和南京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之一,具有集聚辐射国内外各种资源、技术、人才、企业的独特能力,拥有优越的创新基础。南京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众多,拥有潜在的强大创新力量。苏州则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创新载体平台打造、科技人才引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不断优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活动。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不断提升创新驱动的能力。其次,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三化融合”,稳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中控、新华三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激发创新型企业做大数字经济的潜力与活力。以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ET工业大脑”,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第三,加快建设“杭州标准”的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空间+基金”模式的众创空间,以数字经济作为杭州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最后,继续加强“三名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重大基础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云栖工程院等创新平台迈向世界一流水平,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创的新成果,在“城市大脑”、AI芯片、新型数据库、智联网、智能驾驶、区块链、量子计算等领域开创一批世界级的理论成果和创新成果,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拥江发展”绘制杭州发展的新画卷
杭州行政区域辖有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十个区,还有桐庐和淳安两个县,建德一个县级市,市域总面积16853平方公里。杭州城市空间扩张为各个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同城诉求”的新问题。杭州主城区域随着城市产业的迭代更新,主导产业已经快速地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数字经济、文创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以及萧山的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工业化后期,二三产业占有不小的比例,像富阳造纸、建德化工、萧山纺织印染等带有高能耗和重污染的特点,同时,还存在不少的“低、小、散、乱”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然而,地方发展诉求依然强烈,新的动能尚未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也还未确立,开发区、土地出让和房地产仍是地方政府沿用的主要手段,以致形成大量同质化的开发新区。在钱塘江两岸的一些重要区块,城镇建设岸线已超过一半,有些地段连绵20多公里,严重地影响了岸线的景观面貌。
2017年11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以拥江发展来强化“全市一盘棋”意识,切实加大全市的统筹力度,减少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区县经济向都市型经济转型,避免同质化竞争。在2019年杭州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中,更是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着眼杭州全市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目标是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
杭州现代大都市建设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抑制城市快速发展的冲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各区域在新型城区建设中,要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集约、建筑精美的绿色宜居的街区与社区。同时,以构建市域通勤圈、经济圈、旅游圈为抓手,加快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要素交流整合、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彰显拥江发展时代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精致卓越”打造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改革开放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杭州给人的印象是“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20世纪80年代初,仅在主城区环湖公路圈内的280余公顷区域面积中,工厂、部队、机关和居民等占用土地多达80多公顷,建筑零乱破旧,其余区域状况更为严重。其后,经过一系列的城市有机更新,特别是西湖和运河综保工程、背街小巷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主城区面貌渐现整洁有序、历史文化韵味浓郁。然而,新的城市建设却仍出现不少的问题,新的街区、社区建筑设计简单粗暴,“城市病”众多,交通拥堵,高楼成为新的城市建设标配。即使钱塘江两岸的一些区域,也有100米的高層贴江而建,形成“靠江一堵墙”的效应。另外,一些建筑表面光鲜,但品质不高,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老社区日渐凋零,公共绿地不足,停车困难,传统城市中心趋于衰落。
现代城市的建设与重塑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根据各个区域的要素禀赋和资源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公园、广场、滨水、街道、绿化等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建设,注重城市天际线、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建筑品质,大力建设新时代的精品力作,精心做好每一个街区、每一个社区,形成显山露水、诗意栖居、具有区域文化特质的风貌形态。进一步推动人产城的融合发展,促进职住平衡,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城市病”。加强各个区域和新旧城区的规划衔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新旧城区之间的有机衔接,促进两者之间的联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总有新旧城区的出现。要高度重视各个区域城市建设的均衡发展与共同发展,不仅重视新建区域,也关注旧城区域。要探索老城区和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与微更新,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持中心城区的风貌特色,以精致宜居为标准,改进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原有居住空间的生活条件。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的停车位改造,打通道路交通节点,疏解老城区的交通出行,创建不依赖于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为传统城市中心复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完善新旧城区的基本设施,提升居住社会的基本功能和条件,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城市文化凝聚“我们,杭州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直接表达了城市生活的积极意义,城市是一个能够让人感受快乐的地方。但是,我们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倾向,“见物不见人”,大公园、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比比皆是,钢筋水泥虽然是现代城市构建的基础,但对于任何城市的发展来说,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无疑就是一片沙漠。杭州现有各个区域交通越来越便利,交往日益密切,但城市彼此认同度不高,杭州各区域依然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彼此互动不多,文化差异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大都市的发展。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建都地,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杭州在江南区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拥有独特的文化基因,自古以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的各个区域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钱塘江文化、富春文化、新安文化、古越文化、沙地文化,南宋文化、运河文化、西湖文化、红色文化等精彩纷呈,杭州除了西湖和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良渚古城遗址、跨湖桥遗址、南宋皇城遗址、明清古海塘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许仙白娘子这样美丽凄婉的传说,还有壮阔宏伟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杭州需要继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之成为现代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在新时代,杭州要加快推进“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开展各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研究以及保护,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阐释和普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各区域要加强历史街区、传统小镇和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存续传统的空间格局形态,重点传承和展示与江南区域生产、生活相关的习俗和文化活动,留住“乡愁”。在文化教育活动中,更多地加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宣传与传播,以倡导“礼让斑马线”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呈现城市文明程度。在现代传播媒介中,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城市人文精神,打造地方文艺精品,讲好“杭州故事”。同时,也要以“杭州国际日”这样的多元化活动形式,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加包容的心境,提升对于杭州的认同度,凝聚“我们,杭州人”。
一座美好的城市应该是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也应该是一座福泽子孙后代的城市。在城市发展的新征程中,杭州应该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高质量发展,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杭州建设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