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9-09-10杨小艳杨勤博

健康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观察呼吸衰竭

杨小艳 杨勤博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评价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是指以持续气流受限为显著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展性发展,与气道及肺脏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一定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1】。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本文选择100例患者且分成2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治疗,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最小42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8.1±5.28)岁。研究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57.9±6.1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呼吸内科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阻滞剂、茶碱制剂),根据病情,配合祛痰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除痉挛,联合肠内外营养及氧气治疗等辅助干预手段。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氧流量控制4-7L/min,吸气压控制8-20mmHg,呼气压控制4-12mmHg,直到病情稳定。治疗期间,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调整氧流量与呼气压参数,氧浓度控制<35%,氧饱和度>90%,1次/d,8h/次。

1.3疗效评价

根据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频率(RR)等指标,配合临床表现,拟定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PaCO2、SaO2、RR等指标基本正常,肺部啰音、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PaCO2、SaO2、RR等指标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无效:PaCO2、SaO2、RR等指标变化不大,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方法

用SPSS20.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²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估计算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至今为止,关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已知病因可分成环境因素与个体易患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吸烟、粉尘吸入等,个体易感因素包括气道反应性升高、遗传等【2】。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无法实现有效的气体交换,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一般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伴有PaCO2>6.65kPa(50mmHg),便可诊断为呼吸衰竭【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病人以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为显著表现,易反复发作,若是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现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呼吸内科常规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如吸氧、支气管扩张、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感染等,虽然可缓解病情,但整体疗效欠佳。机械通气,在呼吸机辅助作用下,给予持续且稳定的通气治疗,为病人提供血氧供给,减少二氧化碳蓄积。无创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与通气不足的有效措施,促进肺泡通气,改善肺换气和通气/血流比例,通过对气体压力差的调节,改善弥散功能。无创呼吸机,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痛苦小,便于患者接受。本文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建议推广借鉴。

參考文献:

[1]张野.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价值评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6):66-68.

[2]马丽,古丽皮也木·热合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1):167.

[3]李瑾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38.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临床观察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