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效果观察

2019-09-10张焕

健康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影像学临床观察

张焕

摘要:目的:通过实际调查,观察并分析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2例,医护人员为这42例患者提供CT和MRI的检查,并且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之后对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发病位置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区的患者有21例,患者的发病位置在大脑后动脉供血去的患者有8例,在大脑前驱动脉供血区的患者有5例,将这些患者的发病病灶形态不同,可以将患者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除此之外,参与研究的42例患者有5例血肿型患者,占全部人数的11.9%,非血肿型患者37例,占所有人数的88.1%,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有2例患者发生了多脏器功能性衰竭,并最终宣布死亡,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发病后4周内,患者的病灶都被完全吸收,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发现,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有脑梗死和高血压,通过利用CT和RMI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诊断,然后对患者进行及时、有针对的治疗,合理调整抗凝和血栓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影像学;CT;MBI;临床观察

脑梗死的特殊类型之一就是出血性脑梗死,当患者发生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之后,患者的出血脑梗死区域会发生再灌注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很容易发生继发性出血病症,该病症的臨床表现主要是脑梗死症状逐渐加深,这对患者的治疗十分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的医护人员的治疗难度,除此之外,由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死亡概率较高,为了患者更好的康复,就应该在疾病出现的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我国进行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影像学的诊断手段,具体有CT、MRI等方法,通过利用影像学方法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了意义,为了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效果,本院就选取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2例,为这42例患者提供CT和MRI的检查,最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以下我们将对此做详细的研究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首先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2例,为这42例患者提供CT和MRI的检查,这些患者均符合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失语、头痛并眩晕、癫痫、偏瘫、四肢瘫痪、半身感觉障碍,分别有13例、8例、9例、4例、18例、4例、13例,这些患者并且没有肝、心、胃等严重器官性疾病以及碘过敏,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在这42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45-77岁之间,有高血压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11例,糖尿病患者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

1.2方法

本次参与实验的42例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利用26螺旋CT技术对患者进行平层扫描,将扫描基线标注为头颅OM线,扫面的厚度和扫面层间间距为5mm,一共对患者进行24层的扫描,患者发病两天之后为患者进行以上操作;MRI检查应该利用1.5T的核磁共振机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扫描,经常用到的机器序列有T1W1、T2W1、FLAIR、DWI。

1.3评价指标

分析患者的病灶呈现区域以及形状,统计患者的治疗之后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发病位置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区的患者有21例,患者的发病位置在大脑后动脉供血去的患者有8例,在大脑前驱动脉供血区的患者有5例,将这些患者的发病病灶形态不同,可以将患者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除此之外,参与研究的42例患者有5例血肿型患者,占全部人数的11.9%,非血肿型患者37例,占所有人数的88.1%,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有2例患者发生了多脏器功能性衰竭,并最终宣布死亡,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发病后4周内,患者的病灶都被完全吸收,患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患有脑梗死之后,患者的病灶区域重新血流再灌注而引起的继发性出血,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脑梗死区域发生大面积的出血,目前,随着我国早期凝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等方法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认识,但是由于出血性脑梗死发病较急,临床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描述还不够详细,有的学者认为,出血性脑梗死可能和人类闭塞血管再造过程有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栓子堵塞了患者的血管,导致患者出现了缺血性麻痹的现象,事实上,当患者脑组织发生大面积梗死时,会导致患者梗死周围组织水肿,栓子压迫患者周围的血管,使得患者体内的小血管发生灌注现象。据统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有30%以上的患者都会发生出血性脑梗死,为了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就应该在疾病的出现初期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或脑血栓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出血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脑梗死和高血压,利用CT和MRI影像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全成.出血性脑梗死的CT及MRI影像学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1).

[2]程华.出血性脑梗死54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38).

[3]张云平,李梅,赵邦,赵梓霖,陈应伟,邓亚.出血性脑梗死的 CT 及 MRI 影像学分析[J]. 广东医学,2016,37(z1).

猜你喜欢

影像学临床观察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