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研究
2019-09-10梁湘堃
梁湘堃
摘 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可行性进行研究。发现了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开设项目受场地设施的制约、课外体育俱乐部经费问题、体育俱乐部教学没有做到分层次教学、体育俱乐部组织不健全。同时给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可行性
1结果与分析
1.1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论证
1.1.1师资力量雄厚。高校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的教师都是各大体育院校的本科及硕士专业人才,对体育的各项技能是非常扎实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有着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在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都有一技之长的。所以它的利與弊是非常清楚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给学生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1.1.2学生们对体育俱乐部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是认可的。因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意识以及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是不满意的,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质疑。
1.1.3可以借鉴健身俱乐部的一些经验。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高校周边也建立了很多健身俱乐部,健身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和时尚。我校也有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健身俱乐部进行一些专业训练和健身教练工作,利用这些优势可以很好地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在学校开展。
1.2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开设的项目受场地设施的制约。近年来,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体育场馆建设步伐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对教学的影响日益凸显。学院和大学中很少有场地和学生人数众多是常见问题。我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学的要求。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人。现有的运动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热点问题比较突出,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导致不适合学生的情况。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自由。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
1.2.2体育俱乐部组织不健全。我们学校的一些俱乐部组织存在着名义上的问题,规划不全面和深入,活动不发达,如排球、体育舞蹈,学生选修课数量逐年减少,晋升力度不够,三、四年级体育俱乐部和连接俱乐部的连续性尚未得到解决。我校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和足球课外俱乐部相对健全,参与人员众多。篮球、体育舞蹈、排球和定向运动俱乐部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相对较小。特别是排球运动员在过去两年没有参加过。当然,有些项目受场地设施限制,限制学生的兴趣。
1.2.3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没有做到分层次教学。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锻炼水平是不同的。俱乐部教学应根据自己的才能进行教学,对待不同,对待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表应有区别对待。体育教学中的游泳课更好实施。在小组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其他个别俱乐部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法上反映教学水平,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无法解决学生“足够的食物”和贫穷的“不能吃”的问题。
1.3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对策
1.3.1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使俱乐部管理科学化。目前,我校学生人数已达3万人,其中本科生2万人。为了促进学校内的俱乐部活动,毫无疑问,困难是非常大的。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一个涉及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管理体系。负责体育事务的副主席将主持该组。体育部门和团委领导,新生部门、大学辅导员骨干、学生骨干组成体育俱乐部。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俱乐部项目的建立、组织形式、活动时间表、收入和支出、教师装备、场地设备和履行职责进行全面规范化管理。确保体育俱乐部的正常运作健康发展。
1.3.2体育俱乐部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和运动技能的不同,学生应该在不同的层次上接受教育并采取不同的对待。同一个单一俱乐部必须在学生加入俱乐部时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其成绩将其分为基础班和改进班。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技能和技能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好,良,一般。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参加。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每个级别根据学生的锻炼水平来确定不同级别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质量评估和具体要求。
2结论
2.1.1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还不完善,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尚未完全实现。近年来,随着体育器材价格的上涨,我校对体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导致场地和设备明显短缺。
2.1.2高校场地的开放时间有限,甚至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发生冲突,不能满足学生课外时间训练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灵活有效地选择体育项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志敏等.小康社会的高校体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4):69-72.
[2]周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81-85.
[3]胡建华.大学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1998(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