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2019-09-10吴悦
吴悦
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笔者结合自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实践经验,提出“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动之以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行为训练,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表扬和激励,保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四个建议,希望可以为广大德育教师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品德;德育教育;培养策略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青少年有了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在当前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锻炼,更和谐地在社会中生活、成长,而且会使他们在将来更加自觉地从事工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良好品德和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呢?笔者的体会如下:
一、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知识增长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还很模糊。因此,对小学生来说,讲清道理、明确道德准则要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笔者经常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主题班会课等,向学生讲明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标准,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五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守纪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一个好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等基本的道德观念。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如何做,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防止学生养成盲目服从的坏习惯。
二、动之以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榜样教育又称为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具体、生动、形象,易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根据儿童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好学上进、崇拜英雄楷模等特点,笔者注意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典型的道德行为和学生中表现出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去具体、形象地教育学生。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的思想性都很强,笔者在上课时,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受到良好情操的熏陶。如学生学习了《狐狸分奶酪》一文,明白了斤斤计较只会失去更多的道理;学生学习了《纸船和风筝》一文,学会了相处之道,学会了宽容。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问题。教师要成为一个播种、诱发和培育感情的园艺家,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更要用热情、关爱和信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内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不能用言语去伤害学生的人格,用冷漠的表情刺痛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在行为上进行模仿。所以,教师更需要做到独善其身,言传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谨记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学生的表率。当学生对教师以及课本中的人和事产生敬慕之情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自觉地去改正自身的不足,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三、行为训练,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表现在认识上,还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道德理论的讲解,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实际训练,特别是小学生,更要重视实际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创造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劳动、生活中锻炼,养成习惯。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开展“文明少年”“三好学生”评比活动,开展自我批评讨论会和各项体育比赛,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我爱红领巾”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磨练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当然,实践活动不能开展一两次便作罢,而是要长期抓,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优良的品质。
四、表扬和激励,保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激励手段是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表扬和奖励是对学生的好思想和好行为的肯定评价,能使受表扬和奖励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而批评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评价,可以使被批评的学生正视缺点,改正错误,分清是非,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要了解具体的情况,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表扬和奖励学生时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批评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他,而要为他指明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阳光,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当他们得到肯定时,会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更有动力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争取更大的进步。
实践证明,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接受了良好道德品质的标准和要求,在情感上受到了优良品质的熏陶、感染,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要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给予肯定,对学生的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尊师守纪、文明礼貌、关爱他人、宽容大方、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等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