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主人 生活是活水
2019-09-10苏蓉
苏蓉
摘 要:本文通过描绘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带领读者感受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家乡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隐藏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关键词:描述;学习;个性化阅读
1 背景分析
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端午的鸭蛋》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本文通过描绘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带领读者感受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家乡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隐藏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2 案例描述
2.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详细的讨论了“端午”,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探讨“鸭蛋”。(PPT出示教学目标)
2.2 问题探究:(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2.2.1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疏通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①名声远播: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语充分体现出“高邮咸蛋”的名氣。些许自豪,略带调侃,传达出淡淡的幽默感。
②与众不同,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表达的作者的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③历史悠久,因为清代诗论家、诗人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起“高邮腌蛋”。强调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④质细而油多,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扎”“冒”描述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
⑤吃法多种,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⑥色彩鲜艳,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⑦很好玩,能做装饰:挂鸭蛋络子,装萤火虫
2.2.2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鸭蛋描述如此细致入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情感)
印象深刻,鸭蛋在作者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他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少年时期就外出求学,长期离开家乡。对鸭蛋念念不忘,其实就是对故乡念念不忘。作者回忆鸭蛋好玩,给儿时的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其实就是反映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2.3 除此之外,大家在课文字里行间找找,哪里还有作者思乡的证据?试想如果你离家多年,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提高学生“说”的水平。)
2.3 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
2.3.1 请同学们背诵王伟的《杂诗·梅花》,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王维为什么单单提梅花,正是这样一问,才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写梅花啊?作者的真正目的哪里是写鸭蛋?作者为什么要大写特写鸭蛋,就是通过小小的鸭蛋,来体现大大的乡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3.2 西方哲人说过:“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其实,乡愁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有关乡愁的诗歌举不胜举。大家能想到那些作品呢?(学生回答)
2.3.3 ①《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②李白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⑤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刘皂的《渡桑干》: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⑦现代的余光中有《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三毛、席慕容都有这类型作品。著名钢琴家克莱德曼也有名为“乡愁”的名曲。就连通俗歌曲中也有许多的“乡愁”。
2.4 总结
旅美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说过:“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乡愁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不断的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表现。这一大主题在我们这篇课文中就是通过作者如数家珍的对鸭蛋的描述中体现出来。汪曾祺被称为“最后一个士大夫”,文章极具人文气质、贵族气息。大家下去可以体会体会。
3 案例反思
《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给了我以外的惊喜。我没有按照“想当然”的设计思路框定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见解、理解学生的情感,多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摩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学生充分的进行个性化阅读,师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生命力。
要加强朗读教学,“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读”的不够,有的学生没能跟上课堂节奏找出答案,直接“享受”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
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的确,生活中到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找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学习语文使生活更加美好。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试想如果你离家多年,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为什么?”这个问题生生有话可说,由此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说”的热情。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关注家乡的文化,从而引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生活才是课堂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