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

2019-09-10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用户画像内部审计信息化

[摘要]利用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手段辅助审计工作开展,可以灵活定制信息化审计模式,支持日常审计业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实现审计结果自动评价,进而完成审计数据的挖掘分析,为相关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内部审计 用户画像 信息化 审计模式

一、“用户画像”原理与洞悉审计需求

信息化审计是在审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深入应用信息系统。信息化审计具有客观性、重在应用、开放性、全员参与4个原则以及宏观性、预见性、建设性3个特性(见图1)。

用户画像是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作为实际用户的虚拟代表,用户画像所形成的用户角色需要有代表性,能代表产品的主要目标群体。简言之,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练的特征标识。

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涵盖审计对象的多维度数据信息,并源于数据,高于数据,可定制服务。采集数据、群体定量统计分析,剖析原有审计对象属性,根据其核心业务、资产规模、服务区域等属性,找出不同类型审计对象需求,进一步具象信息化审计模式,精准推送反馈,最终形成信息化审计成果应用。

用户画像主要目的是让企业挖掘已有的数据价值,利用数据画像技术找到目标客户和客户潜在需求,进行产品推销和设计改良产品。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可以使审计对象更加聚焦、更加专注。审计对象的标签越多、越清晰,越能解决企业核心问题,可以细分审计对象,提供定制化审计方式,更符合信息化审计需求,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信息化审计的大数据应用逐渐成熟,核心业务、资产规模、服务区域、组织机构、人员组成等信息获取愈发快捷。区分审计对象,并为其定制审计方式,成为信息化审计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构建

构建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共享审计数据资源,形成“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它包括“审计用户画像”“审前测评系统”“审计资源数据库”“审计数据处理中心”“审计结果评价指标框架”等5个部分(见图2),极大地提高了审计项目作业时间、审计问题精准与审计项目质量。

(一)审计用户画像

审计用户画像是指对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类型的单位组织利用“用户画像”原理,为其贴上“标签”,实施信息化定制审计模式。以A网省电力公司为例,其所管辖单位多达20余个,根据业务类型可分为供电公司、业务支撑单位、培训服务单位、信息研究单位、工程建设单位5类,由于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会出现审计项目计划周期跨度大、作业时间长、人员调配紧张、质量效率不高等现象,依据“用户画像”与审计角度,将上述5类单位贴上审计所需标签,包括“主营业务”“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审计频次”“风险问题”“问题整改”6个标签(见图3)。根据上述审计“用户画像”标签,A网省电力公司在年初制定审计项目及工作计划时,根据组织部门安排,统筹调配审计资源(审计人员、审计时间、审计维度、审计方式等),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对标签业务类型相同、风险点相似、数据量相当的被审计单位量身打造信息化审计方式。

(二)审前测评系统

审前测评系统是基于Pad写入数据与Oracle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被审计单位标签提供定制化调研内容,将调研数据直接统计生成评测结果。它的运行模式为用户使用专用Pad,选择身份匿名进入审前测评系统,系统根据用户身份生成相应标识,将标识傳递到服务器端进行判断,从而进入数据库查询相应测试题,用户点击测试题中相应选项后,系统将提取各选项及其所属测试题编码,在点击答题完成后,组成数据集合,存入相应隐藏域中,用户最后点击提交时,将所有隐藏域中数据集合提交给服务器后端程序处理,将答案的数据集合存入Oracle数据库,并获得存储成功标识,返回给前端页面,提示用户答案提交成功(见图4)。此系统区别于传统审前调研之处主要在于无纸化操作、可定制、统计方便、数据采集准确、评价有效率100%。

(三)审计资源数据库

审计资源数据库以组织单元为基础,包含审计案例、审计技术库、审计软件库、审计人员库、审计项目库、审计问题库、审计指南库与审计制度库8个用于审计日常工作与审计项目的数据支撑单元库。一是整合数据,发布资源目录,提高数据利用率。二是依托技术,分级设置权限,实现远程数据查询。三是上下联动,共建平台资源,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四)审计数据处理中心

审计数据处理中心是围绕大数据环境,改变传统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数据定期采集机制、完善海量数据整理,运用Excel函数功能、SQL语言等方法,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锁定疑点问题,分别在财务资金管理(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支出、办公费、公务用车、租赁费、其他应付款、备用金管理、资金支付安全)、工程项目管理(转资不及时、初设批复晚于开工)、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岗及执行、岗级调整是否规范)、电力营销管理(电价执行管理、营业费用收取、变压器损耗管理、电能表综合倍率执行、违章用电)等4大类别建立数据疑点分析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端倪,精准定位、高效实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现场审计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实现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不断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见图5)。

(五)审计结果评价指标框架

审计结果评价指标框架是基于网省电力公司模式,在注重“可行”、突出“可比”、体现“合理”的基础上,构建包含11大类、72小项的评价得分体系(见图6)。将审计结果以百分制形式对审计报告进行立体呈现,实现审计结果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化审计模式成效

一是审计从点到面的转变,由原来对单个被审计单位转向对一类整体组织机构的审计;二是从单一财务审计转变为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外部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审计,通过数据间关联关系的相互印证,获得发现问题的疑点,使审计效率和效果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数字化应用思路创新转变,扩大到审计系统,上下联动实现审计数据资源规范存储、利用和共享,满足审计人员开展多行业审计数据的关联分析、宏观分析。

四、应用案例

A网省电力公司有效利用基于“用户画像”原理的信息化审计模式,实现了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统一进行审计资源调配(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项目资源的科学设计、技术资源的得力支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计划多家供电单位审计项目时,根据“标签”量化信息资源,对同一风险点利用信息技术模板集中开展在线审计,充分利用审计力量,有效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延伸审计工作链,拓展审计深度;开展专项审计项目时,可以提前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对象,找准审计重点,并结合审计项目情况提出调配各类审计资源的需求。

A网省电力公司所属B供电公司与C物业服务单位2018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统筹审计资源配置;依据B、C单位“用户画像”标签内容(见图7),实施审计项目;按照审前调研、数据模型建立与分析、问题确定与反馈、报告生成与结果评价、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等5个步骤,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开展全方位诊断,审计发现问题提前甄别,问题定性数据支撑充分,有效压缩现场审计时间,审计全过程时限闭环管理,有效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一)审前调研测评系统

在选取调查问卷时,分别根据B、C单位属性,选取供电公司与业务支撑单位问卷模式,在审计进点会上,将PAD分发给参会中层干部与职工代表,待其全部填写完成后方可提交,避免以前纸质问卷错填漏填导致问卷无效,实现问卷完成率100%。PAD问卷全部提交完成后,问卷数据回传到服务器,自动生成调查结果。

测评系统的使用,一是可减少办公资源浪费,降低时间与效益成本。二是可提升调查问卷完成率与统计率,提高调查质量。三是分类标签能实现可定制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二)数据模型建立与分析

各专业(财务、人资、工程、营销)、各业务应用系统数据采集,根据审计问题库归类整理数据与被审计单位属性,建立不同专业、不同风险点、不同业务流程的审计数字化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对审计对象实现业务全覆盖,直接确定审计疑点,大幅减少现场工作时间。根据B、C单位属性,将对应的数据分析模型直接套用,提取的数据直接运用在分析模型中,审查疑点问题一目了然。

数据模型的建立不同于以往抽样审查的局限性,实现了审计问题数据全覆盖,将数十万级别的数据通过数据公式模型直接进行分析,确定疑点问题,审计工作时间大幅缩减,工作质效明显提高。

(三)问题确定与反馈

数据分析确定疑点后,利用现场审计核实问题,依据制度库中的现行有效制度进行检索,确定问题定性,最后将确定的问题统计上传至服务器,分类归纳,以数字网格化反馈给被审计单位。B、C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分别历时10个工作日,较以往审计项目时间至少缩短20个工作日,效率提升200%以上。“用户画像”原理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运用,拓展了审计内容,提高了审计数据量应用,完善了审计结构,项目组成的“人、财、物”得到充分利用。

大数据集成的审计发现问题,可有效缩短工作时间,提升审计宽度与深度,业务流程进行全覆盖审计呈现,使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暴露无遗”。

(四)报告生成与结果评价

充分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开发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时将B、C审计项目相關文档(通知、记录、底稿、报告等)录入系统,将问题定性、概述、涉及金额录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包含问题分类、问题精要、违规金额等条目的“项目成果”,审计组根据成果直接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成员根据审计成果、被审计单位行为等要素,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供电企业、业务支撑单位)模板,对B、C单位进行以得分为结果的任期经营管理情况评价,最后审计组以管理建议书等“服务”形式,向被审计单位、上级管理单位提出优化配置、整改建议及改善经营环境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五)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A网省电力公司依托“用户画像”原理,确保解决审计整改的最后一公里。根据B、C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所有问题风险点与问题进行汇集分析,建立数据台账,与审计问题库中的问题进行多维度比较,重点查看上述单位是否依然存在屡查屡犯、重大经营决策等问题,通过多级跟踪(重大问题公司级领导负责、屡查屡犯问题相关部室负责、一般性问题主审负责)、线下督导、问题协调会等方式,实现审计问题闭环追踪,有效推进问题整改,并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三项整改工作举措: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实行分类管理,推动整改落实;明确整改时限,严肃整改问责。

聚焦经济热点,关注管理难点,通过“用户画像”原理,为企业内部单位设立标签,运用信息化

审计模式,可有效缓解审计数据庞大、任务重、时间紧、人力匮乏的窘迫局面,实现提前监控、准确定位、及时预警,有效确保流程优化、工作高效。

主要参考文献

廖忠友,苏长江,陈茸.内部审计信息化展望[J].重庆审计, 2008(1)

林青,许锁坤.基于J2EE的企业级系统持久性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28):1732-1734

刘海,卢慧,阮金花,田丙强,胡守忠.基于“用户画像”挖掘的精准营销细分模型研究[J].丝绸, 2015(12)

刘绍辉,一体化作业: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 2006(增刊)

刘勇,审计信息化系统研究与实践[D].成都:四川大学, 2006

猜你喜欢

用户画像内部审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把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移动用户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微博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