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2019-09-10李金豹

健康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李金豹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旨在为今后临床中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关治疗及治疗手段,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分别出现以下症状:1、心慌不安(心悸)2、呼吸困难3、心绞痛4、心肌梗死5、陈旧性心肌梗死6、电轴左偏7、缺血性ST-T异常8、束支传导阻滞,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2组,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及ECG(心电图)、X射线检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而为今后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究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造成右心室扩张,同时伴随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1]。在临床中冠心病属于心血管内科类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化引起,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短促。临床中两种疾病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且患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临床治疗中因为此类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在诊断过程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有时因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及病症不了解治疗不及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因此本研究探讨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旨在为今后临床中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体研究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前来我院接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患者人数为60人,其中男性患者58人,女性患者62人,患者年龄在45-58岁,平均年龄在(55.25±1.65)岁,进行本研究前患者经过先关检查均符合本研究要求,且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均资源参与本研究并积极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1)研究1组: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氧气的吸取、降低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血压等方式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状况,如若出现该病症应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采取强心、利尿等药物进行。(2)研究2组:本组患者在研究1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擴血管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的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并进行药物杜丁胺、甲磺酸酚胺唑啉进行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1、心慌不安(心悸)2、呼吸困难3、心绞痛4、心肌梗死5、陈旧性心肌梗死6、电轴左偏7、缺血性ST-T异常8、束支传导阻滞。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对比用t和x2进行检验,检验中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慌不安(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出现状况显著低于治疗1组患者,具体数据如下:

(二)两组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相关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束支传导阻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检查结果显著优于治疗1组患者,具体数据如下:

三、结论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究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造成右心室扩张,同时伴随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冠心病属于心血管内科类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化引起,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短促。临床中两种疾病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且患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中因为此类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在诊断过程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有时因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及病症不了解治疗不及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及ECG(心电图)、X射线检查结果发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而为今后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甘井山,刘秀书,李欧.临床药师干预用药依从性在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天津中医药,2016,33(11):654-657.

[2]李艳,陈静,杨克虎.心肌梗死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患者指南的研制思路[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5):617-620.

[3]王进,李德强,霍颖浩.临床药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0):939-941.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