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会议报道解析

2019-09-10李丽钧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办方稿件受众

李丽钧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海量的信息,同时受众也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传统会议新闻的内容以各类政治性会议为主,内容本就艰涩难懂加上受众目前的阅读习惯,会议新闻很难在受众接受信息时脱颖而出。然而,会议新闻作为群众了解政府、国家相关政策举措的重要渠道,发挥着其独特的社会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议新闻在报道形态和呈现方式上要不断创新。与此同时,政府、媒体、受众观念的变化也成为会议新闻创新的催化剂。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的河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中,记者以犀利的“新闻眼”,把一个常规时政类新闻,做成了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暖新闻”,巧妙地以东峰书记“给站着的记者再搬几把椅子”“请各位代表原地不动先送我们各位记者朋友离场”这几句话为切入点,采写了《“给站着的记者再搬几把椅子”——河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写真》,再配上短视频,大大增强了新闻性和可读性。

凤凰新闻2018年6月27日稿件《许其亮和孙春兰的新任务》是一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政治新闻报道,但是稿件从标题和写作手法都是在跳出会议写会议,稿件的开头是“6月25日至26日,两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武汉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他们二人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军运会组委会主席’”,巧妙地调动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接着又通过介绍“军运会”以及“为什么选在武汉”等内容来增强稿件的可读性。

新媒體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PC端、移动端等媒体介质的不同造就了媒体之间写作特征的差别。当然,在各种媒体的信息中,新闻价值决定信息价值这一基本的原则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由于媒介终端的不同,造就了其受众群体的不同,从而其写作的特点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会议报道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说其简单,是因为会议主办方一般会准备一些材料或者通稿;说其不简单,是因为会议报道出新出彩出水平比较难。

那么,报道会议消息怎样才能写出既让会议主办方满意,又受网友欢迎的稿子?

就这个问题,有人说,“要让主办方满意,就要尽量写得长一些,尽量详细一些,不要把参加会议的领导漏掉。”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这样的作品非但网友不会喜欢,主办方也不会满意。

笔者认为:“只有你比他高,他才会尊重你。”

写好会议报道,记者的站位要高,只有你的思考高于主办方时,主办方才会满意,如果你和对方持平,甚至低于对方,他就会忽略你的存在。前些年一位记者参加了承德市的一个会议,从会上获悉,承德发展的中心将从避暑山庄向武烈河、滦河两岸转移。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才是会议中的“干货”。便写了这样一篇稿件《从“山庄岁月”迈向“两河时代”——承德全力推进“一带三区”建设》,这篇稿子得到了当时承德市委领导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奠定了记者在当地的地位。

笔者还认为:“记者不能充当会议材料的‘搬运工’。”

会议报道说白了就是为主办方服务,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有水平的稿件,才会赢得主办方的肯定和尊重。如果稿子不专业、不讲究,记者只是充当材料“搬运工”的角色,就相当于你提供的服务是低水平的、是无效的,这样怎么能让主办方满意、怎么能让网友满意呢?

那么如果在参与会议报道过程中出现会议材料不充分怎么办?

笔者认为:“把藏在会议里面的新闻挖出来。”

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但这不应该难住记者。记者不但要学会用现成的材料,还要学会从会议中挖出材料来。如果主办方准备的材料不充分,那就要抓住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把听会时想到的问题解决掉。一般的会议都有丰富的信息量,一次肯定不能全部消化掉,就要记下来相关内容,记下来相关人员的联系方法,会后进行二次采访,深入挖掘藏在会议里面的新闻、藏在会议背后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把会议的内容吃干榨尽,使会议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创新无止境,创新也应当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会议报道如何做到创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价值是新闻的灵魂。”最近人民网“观点频道”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讲到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这些告诉我们,创新不是盲目模仿,不能只看到“10万+”,必须遵循新闻规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价值是新闻的灵魂,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

猜你喜欢

主办方稿件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我的问题③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维权赢回征文奖
陈道明越俎代庖
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