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音乐课堂尽显活力光彩

2019-09-10李宗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综合素质课程

李宗泉

摘要:音乐鉴赏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而高中阶段的音乐课学习地位较低,教学内容不全面,各项音乐有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音乐课堂缺少活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转变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让音乐鉴赏课趣味横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程;综合素质

引言:

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音乐课的学习不做硬性规定,许多学校的音乐课名存而实亡;其地位较低,让步于其他主要学科。且教育模式较为单一,老师填鸭式灌输音乐知识,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音乐审美感受。音乐鉴赏具有特殊性,具有艺术性,而只有教师努力打造音乐鉴赏活力课堂,才能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问题探究

(一)传统思维定式形成,基础设施不完善

作为一门文化素养极高的学科,理论和技巧仅仅作为辅助,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鉴赏课更多在于方法,发散学生思维,需要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而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单向给学生传输音乐理论知识,而忽视了音乐中所含情感、意境的传递;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感受,包括对音乐的感知以及自身的需求。此种情形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中,由于音乐鉴赏课地位比其他主要科目低,因此,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仅依靠简单的多媒体设备下载歌曲、音乐视频播放的教学过于枯燥,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音乐鉴赏课的整体发展。

(二)流行、民族元素缺失,教学内容不全面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内容比较单一,仅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乐种只注重古典音乐的鉴赏,而忽视了对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鉴赏。音乐均为时代的产物,是一定时代文化的反映,许多音乐教师认为流行音乐地位不如古典音乐,可鉴赏性较低,因此对于流行音乐的播放较少,而多数学生没有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反倒流行音乐更能接受与理解。此外,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产生的音乐含有地区独特的韵味。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师也应当适当介绍民乐,取其精华进行讲解,而目前的教学缺失这点。

三、如何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充满活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地域内一定经济发展的产物,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与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联系密切,而高中生迫于学业压力,没有充足时间对其进行了解,对于该音乐产生的文化底蕴了解程度较低。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此时应当发挥引导作用,熟习各地音乐及其特点,牢记外部环境对音乐产生的影响,融会贯通讲解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传递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将音乐产生的影响因素展现出来,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文化色彩,

(二)对比聆听,感悟音乐魅力

感受音乐首先是聆听音乐,只有在聆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音乐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实现音乐素养的升华。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尽可能的让学生拥有聆听的机会,聆听音乐作品的节奏、韵律、速度、力度,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感与韵味。首先可以先观看一段音频作品,而后让学生闭眼聆听,只调动听觉感官,集中注意力进行聆听,再发表其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想。对比是最容易发现不同的方法,如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同音乐由不同乐器播放的视频,在欣赏完毕之后让学生们针对音乐乐器不同谈谈他们的感受,对于乐器和乐感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三)转变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互动教学

无论何种学科,都未逃脱课堂中老师主导的问题,老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成效较低,应该积极倡导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平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培养独立、开放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学习《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应对非洲的风土人情作相应详尽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让学生们积极参加到素材收集的过程中,并搜集其他相似曲风的音乐,在课堂上汇总展示,并展示他们对于非洲音乐的总体体会与感悟,体会非洲音乐包含的文化特征,通过课堂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融会贯通

不同学科虽存在差異但目的一致,学科融合是学习的一大趋势,通过联系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助于学生感悟音乐内涵,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最终提高其自身的鉴赏能力。音乐与诗歌可谓同根同源,大多都注重视觉的感受、思想的领悟,在词的表达方式上具有相同性,比如押韵,比如叠词等,表现手法也有具象和非具象之分。因此,加强多种学科的融合性的意义非比寻常。以加深音乐和语文、历史等学科为例,有利于学生全面的认识作品的艺术风格,全面体会作品的情感。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先生的作品。作品的背景可以联系历史,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奋勇抗敌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背景,黄河呼啸奔腾,正寓意着中华儿女永不放弃的精神。从文学角度来看,让学生先朗诵,对歌词的情怀加以初步感受,再添加配乐进行朗诵,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无论何时,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英勇奋斗,便能战胜一切。学科融合为音乐作品本身增添了新的内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力量与魅力。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感受作品的深层内涵,并注重学科融合,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以便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晓燕.浅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22.

[2]黄元熳.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感受式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4):198+206.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综合素质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