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学生发展的工作场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2019-09-10赵慧臣张银平马佳雯

数字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人才培养

赵慧臣 张银平 马佳雯

摘 要:“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日益显著。工作场学习能够将学习活动从学校迁移到社会,为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搭建连接桥梁。本研究以美国田纳西州出台的Work-based Learning Policy Guide为蓝本,探讨工作场学习的利益相关者,建构工作场学习层次模型,归纳工作场学习的实施流程并提出策略建议,为我国工作场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作场学习;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2-0012-07

收稿日期:2018-10-3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17-JKGHDHZX-001);2017年度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教育学)建设课题“教育大数据平台中学习分析技术应用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优化”(DSJ1709)

作者简介:赵慧臣(1982— ),男,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和STEM教育;张银平(1992— ),女,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马佳雯(1995— )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知识更新周期的缩减,人们的学习场所从学校逐渐走向了工作和生活之中,学习场所正在逐步扩大。工作场学习以面向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工作场学习针对真实情景下的问题来开展,拓宽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实践领域,丰富工作经验,提升职场资历。学生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互结合,缩小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需求差距。

本研究以2017年5月美国田纳西州出台的《工作场学习的政策指南》(Work-based Learning Policy Guide)为蓝本,在阐释工作场学习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场学习的发展层面模型与实施流程,以期通过工作场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为我国工作场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学生发展视野下工作场学习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动力不足,社会配合度有待提高

意识作为行为先导,决定主体的态度与结果的走向。当学校积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时,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他们认为学生的纳入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干扰已有工作范式[1]。企业会因技能培养是长期、低收益的过程而抵触工作场学习的实施。

此外,家长和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是推广工作场学习的严重障碍[2]。工作场学习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获得实践经验。工作场学习项目大多成本较高,在具体实施方面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大众对人才的认识观念有待改变,对工作场学习模式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市场对工作场学习资格证书不够重视,不能给参加工作场学习的学生带来优势,影响工作场学习模式的推广。

(二)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紧缺

工作场学习中,学校教育与工作场学习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在工作场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具有严格学科划分的认知性知识,而是在基于真实工作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中获得。工作场学习通过工作活动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而学校教育中的活动一般是由教师事先组织而成,具有预设性、可控性。

专业化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影响工作场学习的进展与实施质量。我国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校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构建,而企业中的导师则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塑造,学校教育与工作场学习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场所对教师素养要求的差异。

(三)不同专业获得的实习机会不均等

工作场学习是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由于学生年龄、专业及所在区域等客观条件不同,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学生会存在工作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向丽[3](2010)调查了不同专业学生面临的工作机会,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机会存在显著差异。不均等的工作场学习机会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情况。

由于不同情境下活动类型的差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学习结果不同。工作场学习活动从宏观上可分为:个体参与的直接活动与他人指导的间接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支持与指导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结果的好坏。然而,支持力度与指导质量的高低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阻碍了工作场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均衡发展。

(四)工作经验与知识学习重心的失调

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分配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如何实现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例如,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工作者和学生的角色难以一致,对学生来说,这会造成额外的负担。工作场学习即为了学习而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和学校的目标未必能达成一致。企業在经济利益目标驱动下希望学生提高工作效率,为其创造更多财富,学校则致力于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来服务于知识学习。学生在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与学校学术性课程任务、学位的双重压力下,重心难以权衡。如何帮助学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是否支持工作场学习的关键因素。

二、面向学生发展的工作场学习的利益相关者

可以明确的是,工作场学习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及人力资源等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经验的获得[4]。其中,教师、家长与企业负责人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校领导、协调者及项目咨询者承担协调与规划的职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间接保障。相关部门领导者及人力资源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宏观调控作用。

(一)学生:参与其中,积累经验

工作场学习需要给予学生尽可能丰富的资源支持。作为最主要的学习体验者与利益相关者,学生位于工作场学习参与者的核心位置,不仅需要全身心地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资源,而且需要寻求学习的机会,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明了自身的优势与兴趣后,学生根据需要寻求支持、评估学习、制订计划、修改计划,以确保每个学习过程都能使他们更接近自己的目标。

(二)学校: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做准备

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工作场学习的需求,引进更多工作场学习的项目,建设重视工作经验与职业意识的学校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统筹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做准备。在与学生、企业协同制订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推进课程衔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学校的教师、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共同推动工作场学习项目的实施。

(三)家长: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支持

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结果,家长的支持是工作场学习实施的催化剂。家长应支持学生争取工作场学习的机会,消除学生对工作的恐惧与顾虑。家长应基于已有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工作的机会,并在日常生活中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指导。

(四)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及相关经验

企业与行业代表是学生和教师获得相关经验的主要提供者。在学校、企业与学生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企业与行业代表会为学生提供相关工作场所,并提供具体经验指导。他们还会与教师沟通交流,帮助教师把具体工作实践所需技能与学校教学课程相结合。

(五)其他:为学生的工作与学习进行宏观调控

其他层面包括地方教育机构、中介组织(如商会、社区组织或行业协会)、劳动力发展组织、社区组织等。其中,地方教育机构通过参与社区或商业活动,宣传工作场学习,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技术支持。劳动力发展组织可以提供最新就业信息、最新劳动力市场数据和劳动力趋势,为人才培养指引方向。

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交错配合,在不同的发展层次上逐次发挥主力作用。初期,学生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为其提供主要支持,而后逐步过渡到与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的互动。

三、面向学生发展的工作场学习的层次模型

根据深度与形式,工作场学习可分为基于技能的学习、基于体验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三个层次[5]。每个层次都有其对应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及学习要求。

(一)基于技能的学习:学生明确方向、树立目标

工作场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技能、职业知识和导航技能、21世纪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技能、个人社交技能等,获得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技能是其本质所在。基于技能的学习作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准备阶段,为学生学习明确方向、树立目标。

(二)基于体验的学习: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场阅历

参与工作场学习的学生以基本工作技能为基础,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场阅历。高质量的工作场学习经验是工作场技能学习效果的外在体现,是参与高质量基于项目学习的内在要求。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呢?笔者借鉴美国田纳西州出台的《工作场学习的政策指南》中的内容,将高质量工作场学习的特征归纳为[6]:(1)经验重在应用,为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做准备;(2)经验以学习计划、学习成果作为驱动力;(3)与学生兴趣,高中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一致,与课程整合或与相关教学相结合;(4)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5)具备足够的深度;(6)具有反思和分析的价值;(7)与区域、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相一致。

(三)基于项目的学习:实战操练,提升职业素养

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工作场学习的较高层次,内容跨学科性明显增强,需要一定的技能与经验支持;需要学生对经验进行排序,为未来职业做准备;与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以促进高中之后的成功转型;增加企业、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具备质量控制和法律要求遵守的流程和文件;所有学生在课程中重视和支持工作场学习的文化;开设重视和支持工作场学习的文化课程;区域一致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效果;具备持续改进计划的评估措施[7]。

工作场学习的层次呈“洋葱”形分布。学生与基于技能的学习、基于体验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由内到外依次分布,层层包裹。其中,学生是开展工作场学习的主体,是工作场学习的核心。基于技能的学习是学生参加工作场学习的必备素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目标,与课程整合或相关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应用学习,提供高质量的经验,是基于技能的学习的主要途径。基于技能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收获有质量的工作体验,从而参与高质量的体验学习,巩固所学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由学校、社区、就业区域等多方协调合作,搭建高质量的项目学习系统结构。高质量的项目学习为基于体验的学习提供了政策、制度、环境的支持。工作场学习的三个发展层次逐层递进,相互传递,彼此支撑。越向表层,参与者的范围越广,内容越具体,越接近真实工作岗位,越容易实现;越向里层,越聚焦于学生个体的技能,内容越抽象,越难以测评。经过这些发展层次,学生会因工作的不断变化而发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心智转变。

四、面向学生发展的工作场学习的實施流程

当地方和区域利益相关者从规划到实施工作场学习项目时,社区或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健全、有序的学习体验。这些体验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通过实习和学徒培训等形式获得参与高水平工作体验的机会,为学生针对性的学业深造与就业做准备。

工作场学习的体验是不断细化、个性化、明确目标的过程。完整的工作场学习体验可分为探索与投入两个阶段,还可分为建立意识、自我辨识、确定方向、实现能力培养四个过程。工作场学习体验在探索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职业意识与企业探索。该阶段建立的职业意识,为后继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是学生完成自我辨识、确定方向的关键期。在此基础上,工作场学习体验逐渐向投入阶段即职业准备、职业培训过渡,为最终达成职业培养目标,塑造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准备。

对于不同阶段具体的操作方案如表1所示。其中,企业意识与职业意识作为行动先导,是学生职业选择与需求确定的前提条件。职业探索是学生完成自我辨识、自我认知,领悟其在企业中的位置,明确方向,明晰自己将来职位身份需求的过程,是职业技能培训至关重要的环节。职业准备和职业培训通过沉浸和实践的方式实现情境学习,在专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参与真实任务,领悟理论性知识的意义,提高动手能力,为最终达到适销对路的技能或为继续教育做准备。

工作场学习的流程可以嵌入到学生的长期学习计划中。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可以参加广泛的企业意识与职业意识体验活动,涉猎广泛的职业概况,培养职业意识,发现自身兴趣。职业探索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体验,利于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发挥主动作用,塑造长远目标。学生对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会不断追求他们所选择的职业必备的高水平技能和知识。职业准备和职业培训活动作为项目嵌入到课程中,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教育做铺垫。

工作场学习是有序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树立企业意识与职业意识的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组织活动或开展相关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激发其积极性,使学生建立职业意识。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由学校主导过渡为专业人士主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在职业面试、参与职业探索课程的形式下,根据專业人士的指导,增强成就感、聚焦兴趣点。在职业准备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学生将职业实习课程嵌入工作中,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学生通过实习、学徒制的形式获得相关经验与技能,积累大量的隐性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及专业人士会制定相关工作场学习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估,并授予相应的学位。

五、面向学生发展的工作场学习的优化建议

工作场学习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强劲纽带,其应用价值不容小觑。为了促进工作场学习更好地推广,针对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美国田纳西州颁布的政策文件,结合其发展层次与实施的流程,提出工作场学习的优化建议。

(一)强化参与者的意识,认可工作场学习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增强相关意识,接纳工作场学习理念是开展此模式的先决条件。不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工作场学习。工作场学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习得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企业拥有人才支持。提高国家、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关于工作场学习意识,在提升内在驱动力的基础上,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内部动机不足的问题,强化实施愿景。

首先,国家要加大宣传与引导力度,鼓励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保障,提升工作场学习的社会地位。其次,企业要与学校密切配合,顺应就业形势来为学生制订合理具体的工作学习计划安排。例如,定期举办相关的比赛展示活动,向社会展示工作场学习的成效。通过展示成效的方式转变人们的意识,提高工作场学习的认可度。再次,学校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常规,接纳先进的学习理念,引进新型的学习模式,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人才。最后,家长要顺应时代潮流,侧重培养孩子的实践与操作技能,并给予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指导。

(二)健全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强化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

在工作场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经验丰富的同事指导的日常工作活动、其他员工提供的帮助以及基于工作环境本身进行的学习活动,需要将琐碎的经验生成为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建构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制定工作活动大纲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干预过程,工作场学习是形成性干预,即具体需要采用什么干预手段、干预的进程如何发展、干预的结果是什么等,都是干预者在干预之前所不能控制的,需要随着实践活动的进展适时确定[8]。因此,随着工作场学习的开展,学习活动大纲会被重新界定。

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有经验的同事的直接指导并协同上级领导的间接指导。在他人指导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反思与分析,内化所学,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低责任、低复杂性向高责任、高复杂性的工作活动转变,从边缘向全面参与过渡,由新手向专家转型。系统的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权益,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避免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此外,完整的课程体系,将促进工作场学习的发展层次由基于技能的学习向基于高质量的项目学习转变,是工作场学习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展

能力和跨学科领域技能的发展应该整合在交叉复合的情境之中[9]。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以最接近自身真实感受的状态参与学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适宜有效的活动或工作机会为前提。学校可以建立革新实验室,实现拓展性学习的实践。

教师借助真实的案例,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呈现问题的原貌,缩减因区域等其他客观条件带来的差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参与工作实践的感受,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实现经验积累,获得工作必需的胜任力。

(四)工作与学习协调发展,不断积累经验

工作场学习认为工作和学习不是两种对立的、互不相干的事件,而是过程的两个方面[10]。学生作为工作场学习的主体,要明确工作场学习的目的与意义。马修斯提出了五个有效的工作场学习的实现条件:自主、个体意义、行动、分享和赋权[11]。学校与校外工作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以使两者相互加强而不是相互削弱[12]。

在学校方面,由于工作场学习与学校课程在时间上有所冲突,学校可以实行单独的授课计划和管理体制。例如,课程置换学分互认制度,以工作场学习置换学校课程学分,消除学生的顾虑担忧,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另外,学校可采用弹性的教学方法,即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节奏。学生可以在不工作的时间段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汲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由“为他”向“为我”转变、由“有用”向“有趣”过渡。

在企业方面,不同于其他员工,工作场学习的学生侧重在工作环境中学习而不是完成工作绩效。为保证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场学习,学校要与企业充分交流,沟通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确定学习需求,促进课程与工作内容衔接,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虽然目前没有真正的法律保护措施,但学校可以在开展工作场学习活动之前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合作原则、合作模式、保障措施,学校的教师应做好监督与日常记录工作,并与企业保持沟通,以促进工作场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4][5][6][7]Tennesse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ennesse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BL Policy Guide[EB/OL].(2017-11-12)[2018-10-10].https://www.tn.gov/content/dam/tn/education/ccte/wbl/wbl_policy_guide.pdf.

[2]趙蒙成.美国的工作场学习与中等教育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9,(3):69-72.

[3]向丽.英国学者“基于工作的学习模式”调研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28-31.

[8]吴刚,马颂歌.革新实验室: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学习方法的基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43-53,70.

[9]Daniel Pittich,Ralf Tenberg.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s as an Integration Process That is Alternating in the Learning Venue-Current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Technical Education(S2198-0306),2013,(1):98-110.

[10]林克松. 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1]MATTHEWS P.Workplace Learning:Developing an Holistic Model[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S0969-6474),1999,6(1):18-29.

[12]赵蒙成.工作场的学习:概念、认知基础与教学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8,(1):51-56.

(责任编辑 乔磊)

Abstract: In the“Internet+”era,the speed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update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alents cultivated in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social talent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ly widening.Work-based learning can move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school to society an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needs.Based on the Work-based Learning Policy Guide issued by the Tennessee State,USA,this study explores relevant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work-based learning,constructs a work-based learning hierarchy model,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of work-based learning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work-based learning in China.

Key words: work-based learning;talent cultivation;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人才培养
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