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设计
2019-09-10郑琪李晓飞
郑琪 李晓飞
摘 要:微型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非正式学习中。但目前有关微型学习的研究中很少涉及学习环境,为完善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文依据生态学理论呈现了微型学习环境的五个特征,结合生态学环境设计理论以及乔纳森建构主义环境设计模型,从物理环境设计、社会环境设计和规范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来构建微型学习环境模型,以期能够提高微型学习效果,保证微型学习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微型学习;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2-0024-06
收稿日期:2018-12-22
基金项目:曲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究”(JG16002)
作者简介:郑琪(1994— ),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李晓飞(1978— ),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型媒介生态的生成
在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生态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媒介生态所包含的四个层次都逐渐倾向于微型化:微型化的媒介终端设备、微型内容的大量出现、草根化的媒介形态、变化的媒介标准,这些变化为学习形态的变革奠定了基础[1]。为了应对媒介生态的微型化倾向,微型学习这种新型学习理念应运而生。媒介生态运用了生态学的理念,并不断发展。微型学习源于媒介生态,所以基于生态学视角下对其进行研究有其合理性。
(二)微型学习的现实要求
微型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趋势,满足了当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然而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微型学习的基本理论、微型学习资源的建构、微型学习的应用、微型学习的技术与设计以及微型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缺少对于学习环境的研究[2]。学习环境能够确保微型学习有效实施,因此对微型学习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其必要性。
(三)生态学视角的启示
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研究者们进行问题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生态学视角对于微型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有:优化微型学习环境的要素,确保微型学习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微型学习环境中资源、内容的流通性,保证微型学习系统的生机和活力;微型学习环境围绕学习者展开,保证微型学习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协同及互相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这一概念在2004年由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態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3]。微型学习的出现适应了当前信息社会中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快节奏和碎片化,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
(二)学习环境
对于学习环境的理解,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表1所示。
综合表1内容,可将学习环境归纳为:学习环境是为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而创设的情境和条件,包括能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所有要素。具体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氛围、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学习资源等。微型学习环境除了包括这些要素,还必须依赖网络环境的支持。
(三)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特点
生态学视角下的微型学习环境能够支撑微型学习更好地开展和实施,保证微型学习协调发展。结合生态学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学视角下的微型学习环境具备以下特征:
1.开放性
生态学视角下构建的微型学习环境模型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相反,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开放性意味着它会持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具体表现为:第一,开放性的资源,即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中信息和资源的流通。在信息资源流通的过程中实现微型学习环境中信息的更替、补充和完善。第二,开放性的系统,即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中的要素与系统外的其他要素进行交流。通过与其他要素的交流可以实现信息的流通,实现信息资源间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的与学习相关的资源和学习空间,增强微型学习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学习者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会话工具、协作工具可以同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可以实现资源间的流通交互,并且可以在已有知识水平上不断扩展习得新的知识,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站内的链接访问其他网站内存储的学习资源。
2.系统化
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是影响微型学习的各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存在于其中的所有要素之间共同联系、彼此作用,表现出系统化的特点。一个系统化的学习环境模型能够优化与完善系统的总体功能。例如,在微型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准备难度适宜的学习内容,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采取恰当的学习策略,安排合理的学习活动。在设计时应注意所有要素的协调,彼此对应,构成系统的整体,这样学习者在开展微型学习时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接纳和吸收要学习的知识,并对其进行意义建构。
3.动态平衡性
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中的所有生态要素相互调和、相互顺应,表现出动态平衡性的特点。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中所有生态要素之间达到一种相应的平衡状态。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可以使微型学习环境更稳定,提高微型学习效果。但是当其中任意生态要素发生变化时,微型学习环境中的这一平衡状态会被打破。例如,在微型学习环境中,适当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习者在微型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相反,如果学习内容难度过大,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范围,学习者会获得失败体验,打击学习者自信心,打破原有平衡。
4.自组织
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系统本身就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改善和自我进化的功能,表现出自组织的特点。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的自组织能力主要是通过微型学习环境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实现的,可以通过微型学习的辅助人员、人工智能来进行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微型学习环境中的诊断系统来监控。例如,当发现学习者参与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诊断系统得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学习内容的选取不适当,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合理,或者是提供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内容无关等,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使微型学习环境系统更加完善。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监控机制实现对微型学习环境系统的监督、调控、改善和进化,在找到问题的同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微型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不断进化。
5.持续进化
生态学视角下的微型学习环境不断重组系统中的所有生态环境要素,构建系统的、稳定的微型学习环境系统,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学习效果,促进生态化微型学习环境系统的不断完善,表现出持续进化的特点。例如,在开放性的系统中,学习资源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为学习内容提供依据,保证学习内容即时、完整、有效地呈现给需要的学习者。同时,通过不同学习资源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学习资源与网络环境的有效组合,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不断改善和进化。通过激发微型学习环境中所有生态因素的积极性,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与不断积累,推动微型学习环境的不断进化、完善。
三、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设计
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设计围绕学习者展开,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可以从物理环境设计、社会环境设计和规范环境设计这三方面进行设计[4],如图1所示。微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中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结合乔纳森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如图2[5]所示,通过融合微型学习环境中的所有要素,实现微型学习环境的服务、支持、启发、指导、评价和激励学习等功能[6]。
由图1可以看出,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充当的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物理环境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阳光、水、营养物质,是支撑微型学习环境的前提;社会环境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态因素之间的交流圈,促进微型学习环境发展,使其充满生机;规范环境则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法则、定律,保证微型学习环境有序持续发展。物理环境为其他两类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是保证它们存在的基础,并且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失去社会环境的沟通、交流和规范环境的有效制约,微型学习环境就会没有生机,也不能有序发展,物理环境存在的必要性也会消失。社会环境能够保证规范环境更好地形成,规范环境也可以推动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
(一)物理环境设计
微型学习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是物理环境的存在,在设计时应注意体现物理环境的支撑和服务功能[7]。结合乔纳森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可以从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两大方面开展对物理环境的设计和完善,如图3所示。
1.硬件支持设计
如图3所示,硬件支持方主要包括网络环境、认知工具、会话工具、协作工具等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为微型学习搭建了整个基本框架,成为微型学习环境物理环境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微型学习开展的前提,需要为学习者搭建畅通的无线网络,建造良好的网络平台,保证平台和网络的稳定性、流畅性、易用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者及时地获取到信息资源以及微内容。
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协助学习者参与学习、帮助学习者建构认知体系的各类计算机工具,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四种工具,工具不同,作用不同。问题表征工具保证了内容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建模工具有助于学习者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操作支持工具减少了学习者的重复工作,例如数据处理工具;信息收集工具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者能够迅速获取信息。认知工具的设计应保证其兼容性以及实用性,以便这些工具在不同网络平台上的使用。
会话工具和协作工具:会话工具与协作工具应保证功能齐全、界面美观、简单易用。除了能够支撑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保证资源的传递和存储。美观的界面和齐全的功能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2. 软件支持设计
如图3所示,在软件支持的设计上,包括微内容、信息资源、教学策略以及微活动的设计。
微内容:学习内容要注意以知识点的微型化、碎片化为主,将课程进行分割,保证知识点的微小化,以便学习者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为微型学习面对的对象是非正式的学习者,所以内容的设计上也要以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真实问题来组织内容。比如英语会话、保健知识等。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段文本、一段动画、一个小游戏等。在具体设计上应注意:音频的长度和格式,动画和视频的大小、分辨率、长度、格式,文本的美观、文字的排版,游戏的趣味性、价值性。在设计时要注意微内容的开放性,选取学习者需要的一切内容。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来自网络上的动态资源以及教师设计的微视频和一些相关的案例等。此外,学习者彼此交流、沟通产生的观点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在资源的设计上,应注意资源与内容的一致性以及资源的开放性,可以连接不同平台的资源库,呈现来自多方面的资源,但要注意保证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此外,要保证信息资源的系統性,要与其他因素相符合、相一致,并且要保证动态平衡性,根据需要提供适量的信息资源,避免因信息冗余造成资源浪费。
教学策略:如图3所示,常见的教学策略有三种,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可以采取支架策略,通过为学习者建立脚手架来促进学习者的理解。教练策略是在学习者需要帮助时,学习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习者提示、帮助和反馈。比如学习内容以游戏形式呈现时,在闯关过程中遇到困难,可给予提示,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建模策略是让学习者通过解决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能够针对每一类问题建构一个固定的问题解决模型。比如演示一个软件的安装过程、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等。
微活动:良好的微型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性,保证微型学习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在设计时应注意从真实问题、真实情境出发,保证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比如通过学习平台组织学习闯关游戏,每个关卡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应关卡会获得额外奖励;不同等级的学习者可以拥有专属头像、特殊道具等权利。教学内容不同,微活动的设计也应相应做出改变。
在进行物理环境的设计时,要注意硬件支持与软件服务的系统化,两者相辅相成。当其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物理环境能够自我调节,保证物理环境的动态平衡。
(二)社會环境设计
微型学习的开展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学习者作为其中的一种生态要素具有社会化的特点,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学习者产生归属感、参与感。社会环境设计即生态化微型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和学习者以及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互的设计。在设计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助教、主导和协调作用,如图4所示。
1. 生生交互设计
如图4所示,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习者,微型学习内容的选取、微型学习资源的呈现、微型学习策略的选择、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围绕学习者来进行。即学习者可以在其中充当消费者,微型学习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素围绕学习者进行;有时也可以是生产者,通过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观点;甚至可能是分解者,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学习者可以作为反例,分解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设计时应注意结合物理环境设计中的会话工具和协作工具以方便学习者的交流、沟通。可以为学习者创建学习社区,供学习者共享资源、发布问题、交流观点。此外,可以在学习社区设置适当的游戏比赛,以激励学习者学习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能够保证生态化微型学习环境中资源的流动,并不断产生新的观点,激发物理环境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的开放和持续进化。
2.师生交互设计
如图4所示,教师在生态化因素中是助教者、主导者,也是协调者,确保了微型学习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及持续进化。
教师的助教作用体现在教师适时地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在学习平台上为学习者答疑解惑,发布课程消息、班级通知等信息。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为学生选取微型学习内容、准备微型学习资源、组织和开展学习活动以及为学习者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学习者在微型学习中获得归属感。
教师的协调作用体现在内容呈现结束后,可设置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者对内容是否理解、呈现方式是否合适等。通过教师与学习者在线互动,双方可以得到即时反馈。学习者可以表达自己的疑虑,教师也可以及时看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协调微型学习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优化微型学习环境的设计。
(三) 规范环境设计
规范环境设计包含道德规范设计和网络约束设计。规范环境的设计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体验网络学习,同时营造一种健康、绿色、向上的微型学习环境。道德规范机制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如传播恶意信息;网络约束可以避免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习者产生恶意行为,同时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1.道德规范设计
道德规范机制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了解网络道德规范,从心理上规范他们在微型学习中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学习平台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如在微型学习中不发布恶意信息,不上传与微型学习无关的信息,避免在交流平台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平等、友好地使用文明语言进行交流等。这样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能够自我约束,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信息以及冗余信息的传播,保证微型学习高效有序进行。
2.网络约束设计
在学习者缺乏自制力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就需要网络约束设计来强制约束学习者的行为。在设计时应注意网络约束的强制性以及合理性。当学习者发布不当言论或者传播恶意信息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如禁言5分钟,学习头像变为灰色,不得参与知识竞赛,行为恶劣者禁止登录学习社区等。
总之,应注意生态学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中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类设计是一个整体,应注意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保证生态视角下微型学习环境的系统化以及动态平衡。整个生态系统应能根据系统中要素的变化,自我组织、自我防御;能够开放地与外界进行交流,保证微型学习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微型学习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可以不断完善、不断重组,形成一个不断进化的、功能健全的生态化微型学习系统。
参考文献
[1][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2]陈慧.基于微型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9.
[5]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EB/OL].(2018-12-12)[2018-12-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068e 020101lyor.html.
[6]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5-8.
[7]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34(3):98-105.
(责任编辑 乔磊)
Abstract: Micro-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informal learning as a new digital learning model.However,the current research on micro-learning rarely involve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this paper present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theory and Jonathan’s constructivist environment design,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icro-learning environment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physical environment design,social environment design and normative environment desi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icro-learning effect and ensur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icro-learning.
Key words: ecology;micro-learning;environment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