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2019-09-10费冰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师必须积极的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手段,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法,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组织,下面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

前言:在以往的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让学生背实验、背方程,并没有看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如信息收集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开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活动。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有紧密关联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科思想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践中,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学习物质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能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中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观念;能学会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能深入了解到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理解化学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及一定规律的;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物质生成且有能量转化;知道化学变化存在一定限度,并且可以调控;可以从多个角度,动态化的学习化学反应,并且能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3.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树立证据意识,可以根据证据对物质结构、组成、变化提出相应假设,并且能通过分析推理进行证实;理清证据、观点、结论之间的关系;能通过推理、分析感知物质本质特征、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化学模型,并通过化学模型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明白科学探究是开展科学解释、发现、创造、应用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可以根据问题明确探究目的,设计相应的探究方法,并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能在探究中合作思考,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5.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具有严禁的科学态度,树立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观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绿色化学思想,能通过化学知识对关于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判断。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

1.自主先学

自主先学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上具有极强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之前,将相应的助学案发给学生,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自主先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可以先将其标注出来,便于在课堂上更加针对的进行学习。在自主先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便于其核心素养发展。

2.合作探究

就目前而言,合作探究是极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整个团体有共同的目标,同时每一个成员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分目标。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全面打破教师垄断课堂的情况,能在团体中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这对于高中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有极大的帮助,满足了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此外,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策略,下面以“铁的化合物”为例展开详细分析。

3.1教学与评价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1)了解铁的几种氧化物,并理解其性质、用途,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关联,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理解Fe3+的氧化性,Fe2+的还原性,并掌握Fe3+的的常用检验方法,自主设计Fe3+与Fe2+的转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探索思维能力。(3)掌握Fe(OH)2、Fe(OH)3的常用制作方法。

3.2教材分析

对学生来说,在学习“铁的化合物”之前,已经学过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之前,对金属的单质性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铁的化合物”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分类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铁的单质极其化合物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的感悟。教材中对铁的氧化物进行介绍时,举出了生活中常年的外墙涂料案例,并借助赤铁矿冶炼钢铁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社会关联的感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衔接起来,并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3.3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铁的化合物”这节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指引,考虑到学生已经习惯了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更加倾向于死记硬背,同时缺乏相应的独立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宜的激励措施来引导学生。

3.4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在进入课堂后为学生展示一个小魔术,首先准备一张白纸,然后将透明液体滴在白纸上,白纸出现了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将透明的液体滴在白纸上,就会出现美丽的画面?这种白色的液体是什么?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自主学习:

1.铁的氧化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应的图片资料,对铁的几种氧化物性质进行归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实验进行探索:将几滴NaOH溶液滴入1mlFeCl3中,有什么反应;将几滴NaOH溶液滴入1mlFeCl2中,有什么反应;将几滴KSCN滴入1mlFeCl2中有什么反应;将几滴KSCN滴入1mlFeCl3中有什么反应。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铁盐、亚铁盐的性质,通过教材学习,可以指导Fe(OH)2属于白色固体,但是在实验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白色Fe(OH)2沉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防范措施?Fe(OH)2与Fe(OH)2都属于难溶性氢氧化物,其容易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方法来鉴别FeCl3、FeCl2的方法,写出相应的实验方案。

在“铁的化合物”中,涉及到Fe(OH)2与Fe(OH)2的制备、Fe3+与Fe2+的转化、Fe3+的检验等几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多,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借助学案,对几个实验进行整合、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系统,从而更好的突出学习的重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到Fe(OH)2与Fe(OH)2的制备原理,并且能让学生通过问题观察,更加主动的探索二价铁的性质。

小组合作:

在Fe3+与Fe2+的转化中,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思考,两者的相互转化需要添加什么试剂?现有实验用品FeCl2溶液、FeCl3溶液、铁粉、氯水、KSCN溶液,结合这些实验用品,自主设计Fe3+与Fe2+的转化实验,完成以下表格,并小组间相互交流。

在实际中,Fe3+与Fe2+的转化及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在Fe3+与Fe2+的转化实验设计中,要围绕Fe3+遇到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这一现象进行。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就会全面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实验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能各项能力的发展。通过最后的表格总结,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关系图将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并让学生完成以下自主训练活动:(1)在FeCl2溶液中,混合有CuCl2、FeCl3杂质,可以用什么溶液将杂质去除,写出离子方程式。(2)现有四种溶液AgNO3、KSCN、K2SO4、Na(OH),可以选用什么试剂对其进行鉴别,说说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重组、加工,将零散的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是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性质、用途、制法、检验等知识进行探索,其涵盖了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联,其教学情况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极大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云波.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7(10):121-122.

[2]于宝忠,王亚敏.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5):118.

[3]王希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以《苯酚》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35):142-144.

[4]虞姣云.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J].高中数理化,2016(24):115.

[5]罗琳.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考试周刊,2017(73):86.

[6]范海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活动单的设计——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8(6):191-192.

[7]宣浙燕.例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J].考试与评价,2018(02):151.

[8]应丹勤.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J].好家长,2018(07):141.

[9]周小云.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18(27):49.

作者简介:费冰,1990年4月,男,汉,浙江,大学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

猜你喜欢

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全国新课标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