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
2019-09-10周永
周永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切数学公式定理的逻辑出发点,只有较好的掌握了数学概念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质量并不乐观。故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概念教学质量的优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提升
数学学科是一个集工具性和探究性特点于一体的学科,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由于教学观念上的偏差,概念教学并未获得初中数学教师的广泛,数学概念教学问题频发。比如,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对概念的记忆,忽视对概念的生成背景和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得数学概念教学灌输性强,无法吸引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发挥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故要想提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妨直面数学概念教学问题,优化概念教学策略。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进行具体的论述。
1、联系生活,发现概念
数学概念从现实生活中总结而来,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生活又是学生们最熟悉的领域,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调度自身知识与思维,参与到对数学概念的发现、探究和总结过程中,见证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理清数学概念的发展脉络,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故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导入概念教学,降低概念探究难度。
例如:在“绝对值”概念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辆汽车从O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V分别向正东和正西方向行驶的视频,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能够用数来表示两辆车的到距离原点O的距离和汽车的运行方向吗?”“可以用正负数分别表述不同的方向,用X表述距离。”学生答。“哦?那我们带进一个数去看看是否可以吧,假定汽车的速度为1km/h那么一个小时后汽车A距离O点是1km,汽车B距离O点是-1km,距离可以是负数吗?B车不仅没有走反而倒退了?”我继续引导道。“距离都是1km,可以用绝对值表示。”学生答。“那什么是绝对值呢?”我又问。“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学生答。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教学情境,全面激活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经验情感,让学生们在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中发现并总结了绝对值的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概念
数学概念不是既定的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探究、总结、完善中得到的,故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就不要将数学概念当成既定的记忆任务来教,而是要将数学概念当成小组探究任务去教,让学生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中、在智慧的摩擦中还原概念形成过程,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概念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数学概念探究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探究活动:
(1)制作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观察图形试着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有何特点,给出某一特点,是否能够确定一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接着,学生们纷纷就上述问题展开探究,最终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与沟通中,在与探究实践中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数学定义。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进全等三角形概念教学活动,维护了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设置了足够的知识留白,进而让学生们在问题引导下,还原了“全等三角形”概念产生过程,提升了概念解读能力。
3、知识总结,延展概念
知识总结环节是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若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经营好知识总结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系统性,鍛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故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强化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的参与积极性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延展。
例如:在“菱形”概念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提到菱形你们会想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呢?你们是否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菱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的呈现出来?”接着,学生们又在我的引导之下,鉴赏并完善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图例欣赏中再次总结了数学知识,构建了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推进知识总结环节,让学生们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再次探究了数学概念,深化了学生对概念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概念运用能力。
总之,要想提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特点,理解数学概念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构建探究化、合作化、生活化的概念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海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56.
[2] 朱炎林.初中数学概念“情境式”引入例谈[J].中学数学,2019(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