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我国土地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2019-09-10刘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分税制中央政府国土资源

刘霞

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部门,完善体制、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宏观管理体制上的缺失

首先从土地的产权管理与宏观监管、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GDP 关系着土地利用的效率、分税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4个方面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在国土资源宏观管理体制上的缺失。

(一)土地资源的产权管理与宏观监管问题

土地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除了其本身增值性以外,还必须考虑土地使用、流转过程中的负外部性,以及土地资源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同时具有资源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双重特点。但在实际中,我国的土地产权管理职能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拥有,而宏观规划、行业监管职能为中央政府拥有。因此,地方政府为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土地资产的增值,而将增值过程中的种种负面影响以及土地本身的合理、持续利用问题留给中央政府,而且中央政府在行业监管、宏观规划方面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可以说,职能上的分裂和体制上的不完善为地方政府博弈行为预留了空间。

(二)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两者都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我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直有着集权的行政传统,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博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当中央的调控和地方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地方政府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央政府的鼓励性政策,而最低限度地遵守中央政府的限制性政策,并且经常利用中央政府政策上的疏漏,努力谋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GDP关系着土地利用的效率

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产生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往往会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这次房地产业市场的调控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地方部门的真实心态是怕跌不怕涨。房地产业是拉动本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否则就会影响GDP的增速,担心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在房地产业市场大涨时,大中城市政府可以卖更多的地,为财政提供更多的收入,能够保证经济的稳步增长。

(四)分税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以后,在确保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地方政府在税收上相应地有了自己的利益。分税制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增长的机制,也保证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分税制一方面赋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激励性动力,另一方面也赋予了地方与中央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上博弈的力量。

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路

(一)参与国家宏观调控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点。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关系,解决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分配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矛盾,要保证宏观调控的权力与义务的实施问题。

“管紧土地,看好信贷”是目前土地新政的核心。深层次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土地滥用的产生机制,必须改变目前土地收益的分配机制,改革官员的升迁机制,扭转对地方官员仅仅以GDP等经济指标作为政绩考核要求的体制,对官员政绩的考核必须由经济指标为主转变到以社会和谐程度为主,全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降低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收入的比重,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国土资源产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出现。

(二)协调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关系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土资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土地的供需矛盾状况还需要分别对待,可以尝试建立“会诊”机制,在统一的框架内个案处理。上级部门的运行机制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对下级部门产生辐射效应,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少一点凯恩斯主义,多一点有限政府的责任。

(三)切实做好农用地的规划,确保粮食安全

目前,我国土地存在产权主体虚拟化问题,而产权主体虚拟化会导致公共地悲剧的产生。当产权不明确时,土地的市场化机制就不可能健全,同时农用地被滥用时也不可能有人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搭便车”的心理。所以只有当产权明晰

时才会对土地进行积极保护和有效利用。

另外,由于我国存在土地所有权的二元化问题,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应对国有和集体所有土地区别对待,特别在今天“三农”问题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对于土地的利用要考虑到保护和增加农民利益,要站在提高农民收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高度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

(四)科学决策要考虑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效率

我们执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目前的问题是要既能严把土地闸门又要能保证经济发展,因此,出台的政策要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政策的合理性,对政策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从效益、效率、充分性、公正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在目的、目标、标准和尺度等方面把握政策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培训是实现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

大规模的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对这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将国土资源部的重要决策直接贯彻下去,把各级行政人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部的决策上来。培训工作要以完善体制为目标,以提高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沟通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

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党校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培训优势,积极拓展培训领域,通过横向和纵向结构的立体培训,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结合实地短期挂职考察体验,使这次活动深入人心,使行政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解放思想。构建体制需要完善的思路和解决技术难题,提高适应岗位能力需要的素质。

综上所述,完善体制和提高素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完善体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进行实践和创新,同時,体制的完善也是提高素质的保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好的体制能使坏人变好,坏的体制能使好人变坏”。

完善体制和提高素质还是行政组织、行政行为与行政者构建和谐的行政环境的必然环节。落实好这项活动对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另外要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制度,避免领导者一个人“拍脑袋”凭经验进行决策。

猜你喜欢

分税制中央政府国土资源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我国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背景及方向分析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分税制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研究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