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充分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2019-09-10李森林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心对称三角形图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成为了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调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成为教师的共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最大动力,但是在以往数学课堂上,教师偏向于知识的灌输,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很少,课下也要被老师安排满满的习题作业,在这一压抑枯燥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积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多采取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生動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声画一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的学习情境,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海上生明月”的情境,展示圆圆的月亮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观察“圆”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从熟悉的生活画面中观察与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加有所期待。再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Flash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图形的旋转都具有哪些特点,大屏幕上旋转的图形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相比于教师单纯的为学生作图形旋转知识的讲解与解释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通过观察思考得出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角、对应线段都是相等的,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等结论。

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有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才会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第一:读重点。在面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时,会读题是关键,尤其是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题干是我们唯一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读不清题就更不必说解对题了。读数学问题,就要善于快速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在记忆中搜寻整理相关的知识点,才能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对于数学知识点,同样要求学生会“读”,读出其中的重点,学会归纳整理,掌握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络,好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准确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策略。比如我们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这一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一看见这一词语,脑海中就呈现出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对比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有何不同、生活中有哪些相似三角形的实例、日常积累的有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等等。

第二:大胆说。在以往数学课堂上,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学生除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外,很少有机会自己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性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上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组完成新课的预习,并在课上选择一两名小组代表上讲台充当小老师为大家讲一下自学的内容,其他同学对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对内容进行纠错和补充,调动起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增强学习主动性,又能增强说数学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去议论相似概念的异同以及如何正确的区分,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三:动手做。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在讲《中心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中心对称图形,或者动手画一画中心对称图形,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验证、应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特点。再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多次的剪刀石头布的比赛,并做好每次胜负情况。或者给学生提供筛子,让同桌间一个负责掷50次筛子,一个负责做好记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思考其中的规律,再由老师展开“随机事件与概率”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要比单纯的听老师讲要高很多,学习主动性也会更强。

第四:勤动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多向学生抛出带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勤动脑。比如开展小组讨论:已知△ABC,作一条直线DE交AB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一共可以作多少条?在组内学生会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思路被打开,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学生会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中去。

总而言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从新课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志坤.新课改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57):113-113.

[2]杨广喜.新课改下的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现状及解决策略的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3(a4):67-68.

作者简介:李森林,1969.09,男,汉,湖南岳阳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初中数学教学,岳阳市君山区岳西中学

猜你喜欢

中心对称三角形图形
解答三次函数中心对称问题的两种路径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
中心对称 贯穿始终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测试卷
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