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支教助力教育扶贫
2019-09-10李依妮林露杜书瑶
李依妮 林露 杜书瑶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扶贫有情怀,有温度,温暖了广大老百姓的心。我们国家目前快速发展,万众一心,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教育领域我们必须精准帮扶,用社会的力量让我们国家的每一位贫困农村的中学生都有学上,都能上好学。
关键词:教育扶贫 支教 城乡差距
一、国家政策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发展的差距带来的是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先扶智”,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决策。扶贫除必需的“输血式”措施外,主要在于“扶智”,即培养一名贫困学生,脱贫一户贫困家庭,造福一村,教育乃是贫困脱贫的重要手段,脱贫也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导。在需要支教的地区一般都会出现下列情况: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1、教学环境差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在这些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只能上语数外等主课,而且花费大量时间却并不能保证质量。城市里的孩子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预览室,足球场,计算机课程等等,城里的孩子放學能去补习班,上钢琴课、绘画课、舞蹈课等,而乡下的孩子们放学只能回家学习。看过很多支教类的节目,可是看到的都是拍出来的“好看的”。学校真正缺的是什么?老师真正能干的是什么? 孩子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些只能通过实地探索才能寻求到答案,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来理解。
2、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使得留守儿童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留守儿童所处的经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制约直接导致其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导致打工收人偏低,父母收入水平低致使子女教育投入不足,最终不利于子女享受教育机会和资源。由此,“低教育水平”在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内部形成代际恶性循环。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外界新事物基本没有接触机会。山区的农村学校受限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等因素,难以针对留守儿童群体提供有成效的教育和特别关爱,难以补足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条件缺陷。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流失的学生中间,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外打工的占很大比例。
3、学生成绩不理想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者仅占10%,绝大多数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本来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些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视或被同学讥笑,由此倍感受到冷落和打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感到厌恶和害怕,经常逃学,被老师和同学批评后更加不喜欢学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部分留守儿童甚至出现早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现象,“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
4、城乡对比
即使有很多留守儿童长期在学校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城市中接受更优质教育的孩子相比来说他们的成绩就显得差强人意。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寄宿学校,与城市孩子相比没有机会学习更多才艺,素质教育方面空白较多。由于父母大多不在身边、缺乏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很多孩子成长中养成的坏习惯往往会阻碍他们成才。
三、大学生支教的意义
1、支教志愿者的影响
支教志愿者有个人的,也有组成团队的,支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进步。支教成绩的好坏往往与志愿者有关。志愿者的能力决定着支教活动的结果,一定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超强适应能力。因为一旦你站上那个讲台,就影响着这个环境,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语就可能改变他们以后的生活态度。因此对于支教要以平常心对待,长期用心去关注,而不是只因一时冲动,就要决定去支教。
2、支教活动对受教学生的影响
(1)从课程设置和素质发展角度
本次支教实践活动,与一般应试教育课程设置不同的是,支教团队的授课内容绝大部分来源于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而数学、英语等主科则主要以兴趣课教学和假期作业辅导为主,并有效利用当地所有的多媒体等设施进行自由化,新颖化的教学。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做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它充分考虑到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短期支教实践在课程方面的设置恰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培育其创新精神和能力。
(2)从精神支持和情感关怀角度
精神世界的匮乏比物质世界的匮乏更能带来痛苦。家庭环境的异常,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或对青少年关爱的缺失往往导致山区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许多困惑。大学生支教实践地点多集中于贫困山区中小学,受教学生群体,多以贫困生,单亲家庭以及留守青少年为主。作为支教者一方面担任辅导老师的角色,结合自己的知识卫生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并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有年龄年轻化、思维活跃化的特点,与山区孩子思想代际较小,可作为学生的朋友更好地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方面的矛盾,不仅在学习与兴趣爱好方面辅导孩子,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心灵上的陪伴。在实践过程中,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计划周详的为期数日的家访活动,无一不是对山区学生的情感关怀。
参考文献:
[1]电影《支教老师》,导演:魏晓茼
[2]央视综合频道《支教》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