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09-10王雪琼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缺少真正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主动运用数学知识。但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种情况下缺少学生积极主动配合精神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用,教师应该寻找新的途径,来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改关注的重点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应能通过相应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反对对知识传授的过度重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拥有一个更加均衡、合理的结构,要更加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到数学学科上,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探索与创新,让学生不仅能够记住数学知识或者利用数学知识解题,还能明白这些知识体现在现实中的哪些领域,可以在哪些场景被自己所用,帮助自己增进对现实社会的了解。
一、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照顾全体学生需求
學生的学习水平、家庭环境等都存在着差异,导致他们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也会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不论学生存在什么样的差异,都只能单方面接受教师同样的讲解。而对于进度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则会采取“开小灶”等课后辅导的方式帮助其提高。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树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沟通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更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
例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涉及到了数学运算,也有很多几何知识。观察教学实际可以发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运算能力强、几何理解能力弱,有的学生则正好相反。教师可以把表现出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尽可能提出综合性的问题,比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周长及某些角度的计算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别人的优势、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足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才会自发地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应该引入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有趣与可爱。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给学生带去比较新鲜的感官刺激,向他们展示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例如,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学是有着独特的美感的,特别是几何图形,世间万物呈现在人们眼中的就是各种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不仅要阐述与之相关的各种定义或概念,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美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比如通过教具,展示图形平移或旋转可能产生的各种美丽的形态,或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图形平移旋转所创造出的独特视觉效果。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会主动去探求其中的内涵,其动力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部所施加的各种压力。
三、引入现实生活情境,实现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在当前或未来的人生经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比如生活中涉及到的各种数学计算,乃至工作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但是初中生的阅历还不够丰富,还无法真切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把这些场景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具体的数学问题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养成利用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在学习过整式的乘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场景。学校要组织一次节日晚会,需要分别为男生和女生购买一批服装。男女生服装的单价是相同的,且知道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采购员的计算过程是服装单价×男生数+服装单价×女生数。如何用公式表现他的计算方法?可以对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怎样的优化?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好数学对提升生活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提出与推广既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督促,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良好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学是所有自然学科得以建立并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都有着巨大影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作用与自己肩上的责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去。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继续加强探索创新,把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努力为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开创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宋勤生.新课改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8(16):80.
[2]李雁冰.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21.
作者简介:王雪琼,1985 05, 女,汉,山西长治沁县,山西省沁县中学,中教二级,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