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2019-09-10吴文芳
吴文芳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越发受到关注,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必须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为了给予小学数学课堂新的活力,降低数学科目学习的枯燥性,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是一件十分必要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价值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
引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会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因为数学是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不够了解,应用的也不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很难提起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因为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游戏教学就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值得教师重点研究。
1、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不久,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因此游戏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大,通过游戏教学活动的组织,很多学生都能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课堂的压抑感和紧张感,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内心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理解数学知识点,并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并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这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了解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策略
2.1 游戏化教学,游戏形式必须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游戏设计,将课程内容趣味性地导入课堂,在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新知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部编版数学教材中应用题加减法的课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进行学生都熟悉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最开始一共15只小鸡,被老鹰抓走6只后,又加入了3只新的小鸡,那么最后鸡妈妈的身后还剩下几只小鸡?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查数来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对于加减法知识的掌握理解就会简单很多,也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的兴趣,打破学生心底对于数学的抵触情绪,愿意去接受数学这门新鲜学科。
2.2 在游戏教学中融入生活场景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平均数”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提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游戏化教学中,生活是知识的来源。有一款益智游戏叫作《摘苹果》游戏设置通关挑战,每一关都会给出三种水果,每个水果上面都有一个数字,算出三个水果数字的平均数,选择正确的选项,就可以进入下一关,并且解锁更多的水果种类,学生为了解锁更多的种类就会努力进行平均数计算,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给正确率高的同学给予一些奖品和鼓励,再讲解一下求平均数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准确、快速地进行平均数的计算,更加扎实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2.3 在游戏化教学中游戏时间和难度的分配要合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显著特点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他们在集中注意力的这段时间又会相当关注,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教师在分配游戏的时间,设置游戏的难度上一定要立足于小学生这一显著特点,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事物的耐心程度为参考,合理地进行时间的分配,难度的设置,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分配好游戏的时间和难度之后,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和传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设置游戏的难度过于高级,偏离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就会达到相反的教学效果,无法体现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优化教学效率,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其中游戏教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游戏教学的重大价值,并应用科学的方式将其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新型高效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进步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丽.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6(9):57-58.
[2]连培珍. 快乐数学,趣味学习——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