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2019-09-10仲其相
仲其相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因此,只有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依据,具体分析了该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以期为实现我国美术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言
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美术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有着关键的作用,学术界也明确强调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基于此,学校教育者应当将目标重点放在素质教育学科教学中,积极的体现美术教学改革的作用和优势,鼓励学生主动实践,不斷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潜能。
二、初中美术教育现状
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依据,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可以有效掌握绘画技能以及不同的美术理论知识。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许多美术老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动手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仍然沿袭较为传统的学科教学理念,导致学生无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好的掌握美术学习的技巧和精髓,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激情以及兴趣,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而如何有效的摆脱这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是每一个教育实践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科学安排美术教育课程
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九成的学科都会对专业教材进行相应的调整,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美术教材的改动非常大。结合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新课改的初中美术教材包括八大版块,内容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并且难度系数有所提升,一个版块大约需要3到4个课时,但是学校还是按照之前的授课进度安排课时,每周只留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落实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每节课的时间间距比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思维中断的现象,难以掌握美术学习的技巧和核心,实际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下降。对此,为了突破这一不足,建议学校重新调整目前的课时设置机制,站在宏观的角度根据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时设置。
首先,老师需要保障整体课时容量,如果按照八个版块,每个版块3个课时的设置要求来分析,那么就需要至少安排24个课时,尤其需要关注写生课与理论课的协调设置和优化。其次,适当调整单个课时之间的间距,一周可安排2到3个课时,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来保障教学的持续性,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的现象。最后,老师需要设置调剂课,将其安插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间,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创作水平、审美能力安排调剂的内容,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提升,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需要搭配安排对应的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创作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强化现代教育观念
老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美术老师需要关注自身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联想以及感悟,帮助学生突破在技术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在个人兴趣的引导之下掌握美术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首先,老师需要增强学生创造的勇气,尽量避免畏难心理。我国的新课程教育体系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需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直接干预,努力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个人意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肯定学生的优点,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潜能。
其次,老师需要鼓励勤奋学习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和奥妙。美术老师要为勤奋刻苦的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指导,缓解学生的消极心理,关注对学生兴趣以及潜能的培养和挖掘。为了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术老师需要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注重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将新媒体教学资源与主题教学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有趣、时间充裕的学习平台,同时准确把握学生在美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在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安排时,老师还需要保证教学活动安排的紧凑性以及合理性,不断改善美术教学的质量。
最后,美术老师需要鼓励和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前期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创新,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的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精髓。
(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
开放式教学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美术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明确初中美术教学的核心,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美术设计、应用、雕塑、绘画、编织、折纸等各种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确保学生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
四、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个需要漫长时间的工作,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参考文献
[1]韩燕秋.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文教资料,2010(4):106-107.
[2]王茂峰.关于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8.
[3]李建梅.浅谈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2X):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