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议题式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

2019-09-09潘海东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差异化思想政治课

潘海东

摘    要:2017版高中政治新课标颁布与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议题式教学方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凸显议题式教学实施面临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难题。差异化教学理论对于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偏好、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议题的开发、探究与升华,是条有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差异化;路径

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显著的亮点[1],而议题式教学则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在尝试中理解,在理解中实践,不断丰富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关于议题式教学的研究以操作程式为多,对质的研究较少,学生主体缺失的议题式教学使学科核心素养很难真正落地。

近期恰逢捧读格利·格雷里等人所著的《差异化教学》,读后对议题式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这里就个人的一点粗浅理解跟大家分享,以期共同探讨议题式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议题式教学与差异化教学的关系

从观点的角度看,“差异化教学”跟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异曲同工,似乎不觉新鲜,但差异化教学的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脑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有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的支撑,而且对于差異化的操作有了更为具化的手段,甚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集主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情境探究式教学之大成,兼具诸多教学方式的优点。议题式教学与差异化教学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两种教学方式。

(一)议题式教学与差异化教学殊途同归

议题式教学是对多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式的一种整合和系统的提炼,秉承“学生中心”的理念,推行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差异化教学,则是“一种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方案)的思维方式和模式”[2]前言。可见,无论议题式教学还是差异化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指向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两种教学方式的初心是相同的。

(二)差异化能促进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目前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需要由“怎么教”向“如何将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转向。其实,如果我们紧紧抓住议题式教学的出发点的话,教学的差异化应是必然的选项。既然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那就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学习偏好等方面出发去组织议题式教学。这看起来好像是个逆向的命题,而实际上完全符合教学的原理,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应偏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三)差异化可作为议题式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

关于议题式教学的课堂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的评价量表,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差异化既然可以作为议题式教学开展的重要抓手,那为了使议题式教学更好地差异化,则可将差异化作为议题式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总结、教学文化等方面设计差异化的量化指标。

由此可见,差异化教学与议题式教学都是符合教学原理的优秀教学方式。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可将差异化教学的内核与议题式教学相嫁接,为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二、关于议题式教学差异化实施路径的建议

综观目前实践中的各种议题式教学大体都有三个基本环节:议题的开发、议题的探究和议题的升华。下面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思考,谈谈议题式教学的差异化实施路径。

(一)议题开发的差异化

1.开发主体的差异化

教学活动应是“教”与“学”的双主体建构,任何单兵作战,都会将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最能体现教学的双主体思想,议题式教学议题的开发也应这样。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中最具特色的组成要素,是课堂架构的起点和向导。[3]议题式教学议题的来源,可以是课标中的教学提示,也可以是教师自主开发,还可以是学生参与的共同开发。由来源可见议题的开发主体应是多元的,包括教学专家、教师、学生等。教学专家开发的议题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但往往与当下教学的实际会有一定的出入,会与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教学中如能将课标中专家提供的议题与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发动学生参与议题的开发,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当然,我们一般不建议每次议题开发都要“草木皆兵”,发动全体同学参与议题开发,那就失去了差异化的本义。在议题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偏好、兴趣爱好等差异组织学生进行议题开发。比如,从学习准备的差异考虑,在开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议题时,可让来自农村的学生参与开发。再如从学习偏好的差异考虑,可让视觉型的学习者参与开发一些与视频或图像相关的议题。又如从兴趣爱好的差异考虑,可让对国际时事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国际政治相关议题的开发。

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议题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过程。学生差异化地参与议题开发本质上也是一种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2.开发内容的差异化

开发主体的差异化解决的是谁来开发的问题,而开发内容的差异化要解决的则是要开发什么的问题。议题的内容取决于特定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是所有议题共性的东西,是客观因素,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这里我们主要是想探讨一下如何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思考开发内容的差异化。

学习主要受学习者的内部调节与控制,并且依赖于学习者带入学习经历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习发生于学生主动构建个人意义的时候。[2]159-160议题的选择要切合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有时代性和真实性。[4]所以,议题内容的差异化,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要关照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更多的生活与知识的连接。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人生价值观”的内容时,结合学生最近参加的“虎凤蝶青年志愿者活动”可设计议题:“虎凤蝶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价值何在?”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的个体,学习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议题内容的差异化,还应坚持时代性的原则。议题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代,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宏观调控”的内容时可设计议题:“国家为什么要减税降费?”议题内容的差异化还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个性化的原则,由学生自定议题,自主探究。但这样的议题在集体探究的时候不能过多,可以课前教师收集筛选后择优选用。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设计议题:“××书是如何影响我的?”不同学生的读书体验不同,其结果一定会异彩纷呈。

议题内容的差异化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内容差异,议题教学才能精准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议题探究的差异化

1.探究分组的差异化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这种社会过程的支持来自学习环境中的资源、人和符号进行有意义的互动。[2]168议题式教学的开展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的分组或按座位空间组合,或按成绩层次组合,或按兴趣自由组合等,各种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各有千秋。

议题式教学的分组,我们也可以考虑学生学习偏好的差异。差异教学理论认为,受人类感觉系统的影响,人类的学习偏好是不同的,有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和动觉型学习者三种基本类型。我们在建立议题式探究小组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偏好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的小组,每组成员人数不一,类型一致,这对于解决依托同类学习偏好的探究任务而言是有益的。当然,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几种类型学习偏好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每组都有三种类型的学生,让他们协同配合,借助不同学习偏好的优势完成比较复杂的探究任务。

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进行同质分组或是异质分组,目的是利用学生不同的学习偏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提高学习参与的效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探究方式的差异化

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即对于不同刺激会持续发生改变的方式)对于形成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促进作用。根据斯普伦格的观点,这些偏爱或优势可能通过积极的经验而发生。[2]42在议题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偏好,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

听觉型学习者是那些当他们聆听和讨论信息时记忆最佳的人。[2]44听觉型学习者通常喜欢交谈,在与同伴谈论或表达意见的活动中会有乐趣。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议题探究中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苏格拉底式研讨活动进行教学。

视觉型学习者需要一个他们能够看得见的心理模型,他们喜欢看书或画画,注视说话者的脸,喜欢猜谜语,注意细节,喜欢谈话时使用视觉形象的教师,喜欢使用非语言的组织者。在议题式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差异化策略是多运用视觉化的手段,比如多使用一些视频或图片,创设视觉化的议题情境。如陆晨晨老师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课例的教学议题与“民主决策”的理论和“城市交通治理”的背景结合起来,创设“献计活动”“论证活动”“公示活动”“听证活动”四个情境[5],充分促进了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

动觉型学习者通过动作和触摸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动觉型学习者需要活动的机会,想与邻近的人接触,动作技能通常不错,显得比较活跃。针对动觉型学习者的特点,议题式教学中一定要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机会,比如模拟外交部发言人、模拟联合国、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小组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议而不做”“议而不听”和“议而不悟”等学习问题[6],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

教师不必在每堂课上都针对不同学习偏好的学生使用差异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呈现同一教学资源,然后在后续的议题探究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兼顾不同的学习者。在异质学习活动中不同学习偏好的学习者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打个简单的比方,精彩的课堂犹如一桌盛宴,桌上有适合不同口味的菜肴,宾客(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同时也可以相互品鉴。

(三)议题升华的差异化

议题的升华是议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一般要完成课堂总结、迁移反馈、情感升华等教学任务。好的教学设计或使议题式教学再掀高潮,或發人深省而又余音绕梁。

1.课堂总结的差异化

生命是自我体悟的过程,是指向个体、心灵世界的。[7]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走下“圣坛”,放手让学生去进行总结,他们或是让学生用树状图,或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发挥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优势。还有的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将教学内容用原创诗词的形式呈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2.迁移反馈的差异化

知识得到迁移运用才能转化为技能,也才有利于其价值的实现。议题式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单纯用自己收集的一些文本加些设问来取代迁移运用,还是有点对付应试的感觉。议题式教学必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挖掘其本真,知识只有迁移到学生的亲身经历,才能使学生进入“心流”的状态。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结合亲身的经历谈学习心得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表达,从不同角度阐释对议题的理解,使得学科核心素养较好地得到差异化的落实。

3.情感升华的差异化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8]议题式教学不是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要将三维目标凝练于核心素养之中。议题式教学的情感升华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是在课堂总结后或寄语学生,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这些方式有一定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但仍有“情感灌输”之嫌。如果发挥听觉型学习者的优势,让他们发表演讲、自创诗歌朗诵,或让动觉型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教材、课程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情感的升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

议题式教学的差异化实施,仅是一种探索和思考。对议题式教学的研究还在路上,随着探索的深入,议题式教学的影像会越来越清晰。对议题式教学的研究,重要的不是搞清它的内涵与外延,而是探索与实践它的过程。只要坚持“学生第一”,关注差异,聚焦核心素养,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

[2]格利·格雷里等.差异化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郭亚琴.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与参考,2019(3):9.

[4]王莉.探索议题式时政读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3):37.

[5]陆晨晨.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策略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3):7.

[6]许大成.议题式教学中学习样态转型与促进[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3):3.

[7]潘永志.情境·议题·体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1.

[8]王晓娜.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36.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差异化思想政治课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