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兰溪市地表水水质监测以及评价

2019-09-09李佳

环境与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河段集中式达标率

摘要:以兰溪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交接断面的2011-2015年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经过长期监测表明地表水水质向好,年际变化水质指标仍然有不稳定。

关键词:地表水;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7-0-03

Abstract: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Lanxis surface water,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nd junction section from 2011 to 2015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was better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was still unstable.

Key words:Surface water;Monitoring;Evaluation

蘭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境域内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区汇成兰江。境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主要由“三江五溪”组成。三江为金华江、衢江、兰江。五溪指集水面积100km?以上的五条“三江”一级支流,即为梅溪、赤溪、甘溪、马达溪、游埠溪。兰溪水系一、二级支流繁多,集水面积10 km?以上的有34条。地表水水质监测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地表水2011-2015年进行长期监测以及对水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1-4]。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断面布设

1.1.1 地表水

市地表水监测范围有兰江、金华江、衢江三个主要河段监测河段总长度为51.9km,共设监测断面5个,其中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2个,市控断面2个,其分布及目标水质类别见表1。

1.2 监测频次

按照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监测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12次,每月上旬进行。

1.3 评价标准与项目

水质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在所有参加评价的项目中,只要有一项(或数项)不符合某类别的水质标准,即以该水质不符合该项水质标准的方法进行评价。集中式饮用水源评价项目共19项: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铅、镉、硒、六价铬、砷、汞、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4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富营养化程度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总站生字〔2001〕090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图1 2011-2015总体水质类别

2015年,兰溪市地表水总体水质评价为优。全市5个监控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为5个,占100%;与2014年相比,水质类别多了一个。

全市地表水监测费垄9.2km、横山13.8km、洋港9.8km、将军岩7.5km、女埠11.6km,共为51.9km。2015年全市Ⅲ类水河段长51.9km,占总河段长度的100.0%,Ⅳ类水河段长0.0km,占总河段长度的0.0%。与2014年比较,Ⅲ类增加了9.2km,Ⅳ类减少了9.2km。

2015年全市河流以Ⅲ类为主,市辖范围地表水总体评价为优,未出现主要污染河段(2014年主要污染河段出现在金华江(沈村-费垄))。

2.2 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十二五期间,芝堰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0%,水质达到GB3838-2002标准中的Ⅱ类水标准。

2.3 交接断面水质状况分析

2015年,全市3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全省地表水交接断面监测我市共监测36站次,符合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91.7%。

3 结论和建议

(1)地表水:十二五期间,兰溪市地表水水质有向好趋势,2015年Ⅲ类达到100%,同时2015年全市河流未出现污染河段。趋势虽然向好,年际间水质各指标达标率仍然不稳定。

(2)湖泊(水库):十二五期间,芝堰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0%,水质达到GB3838-2002标准中的Ⅱ类水标准,以中营养为主,占80%;贫营养占20%。

(3)交接断面:2015年,全市3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符合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91.7%。趋势虽然向好,但是不同年份之间水质达标率时好时坏,仍然不稳定。

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按照污水应分尽分、尽纳尽纳、应处尽处的原则,加强城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各项工作。2.深化落实河长制,同时加强河长制专项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强信息的发布和共享。提升公众对河长制认知度和对治水参与度、满意度,切实增强其获得感。3.统筹推动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等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品位。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亦宁,双文元.国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经验与启示[J].水利发展研究,2017(10):88-90.

[2]王瑞学.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26.

[3]陈尚洪等.四川丘陵农区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与污染现状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增刊),2016(10):53-58.

[4]齐少华等.河南省地表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1):64‐67.

收稿日期:2019-05-03

作者简介:李佳(1984-),女,汉族,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河段集中式达标率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分析
4男子投毒致2.2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
神奇“不冻河”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
神奇的“不冻河”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较
国有企业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