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被偷看之后……
2019-09-09陈怡华
陈怡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日记被偷看的校园应激事件的处理经过,思考校园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的新思路,探讨在心理辅导基础上的危机干预方式的可行性和效果,以期提高紧急事件的干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危机事件;个案辅导;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56-02
一、事件回放
某天傍晚回到教室(晚自习还没开始),小夏发现同桌和几个男生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里拿着自己的日记本正在翻看。小夏非常生气,发狂一样追着同桌打了好几拳,还跳到桌子上怒骂,然后哭着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就告诉了当时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对她进行安抚后,她的情绪还是无法平复,又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心理辅导室。
小夏,女,13岁,初一学生,独生女,正常家庭,父母婚姻状况良好,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学习成绩中下。
小夏说,晚自习前回到教室看到同桌和几个男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里拿着自己的日记本正在翻看,当时想杀了对方的心都有,冲过去抢回日记本就追着对方打,还跳到桌子上大骂,同学说自己像发了狂一样,后来就哭着跑了出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告诉班主任,不想回到教室去,一想到他们看了自己的日记,就感觉自己像没穿衣服被暴露在他们面前,担心他们会议论甚至传播自己的日记内容,担心更多的人知道,担心别人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对同桌很愤怒,之前同桌知道自己写日记曾表示过好奇,曾多次严肃警告过同桌,不能偷看自己的日记,否则自己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没想到他还是看了,还让这么多男生看了,现在无法平复心情,也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甚至害怕回教室,害怕看到那些男生。
小夏因日记被偷看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属于突发事件导致的紧急应激状态,学校马上启动危机预警并进行心理干预。
二、辅导过程
启动预警。小夏在另一个女孩的陪同下来到咨询室。当时,辅导室开放时间已过,小夏先是礼貌地问辅导教师有没时间,她想找老师开导一下。当时快上晚自习了,但辅导者看到小夏眼睛是红的,明显哭过了,且情绪属于强行克制的状态,于是就把小夏和其同伴一起领入辅导室。
明确对象。虽然事情紧急,但为了后续的辅导和跟进,辅导者第一时间询问了当事人和其同伴的班级、姓名。
了解事情经过。小夏情绪开始有点波动,开口前一度哽咽,一起来的女孩见状就提出由她来诉说事情的经过。但小夏平复了一下后坚持自己亲口说。辅导者则在小夏诉说时对一些具体的细节和周围同学的反应让同伴作补充。
情绪宣泄及疏导。了解了事情的大概经过后,接下来疏导小夏的情绪。
在小夏诉说看见自己日记被看时的感觉时,一下子找不到词来表达,情绪又开始有点儿激动。
辅导者回应:太生气了,气得不知怎么形容了。(小夏绷紧的情绪开始有一些缓解。)
小夏:我当时冲上去抢回日记,对着同桌就是一拳,他跑我就一直追着他跑,(同伴补充:还跳上桌子指着他们骂,他们说像疯了一样。)如果手边有一把刀,我真的会杀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忐忑地看着辅导者。)
辅导者:你非常愤怒,那是一种愤怒到想杀人、想摧毁一切、只希望这一切没有发生的感觉。
小夏:(点头)我之前已经多次警告过同桌了,没想到他还是这样做了。
辅导者:所以你这么愤怒。也让他很清楚地看到和感受到了,包括那些一起看的男生。
小夏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回到对之后怎么办的担忧。这时的辅导重心转入对小夏事件后的心理支持。
促进心理成长。其实小夏的情绪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日记被偷看的愤怒,二是被偷看后他人的议论和嘲笑,且这也是小夏能否顺利度过危机的重点,所以小夏的愤怒情绪缓和后,辅导者继续和她探讨之后的担忧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
辅导者对小夏不敢回到教室的担心进行具体化。小夏说出她担心那些男生会继续议论自己的日记内容,甚至传播到全年级都知道,觉得自己被看透,害怕他们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接着就其担心的方面逐个进行演示,从想象自己回到教室开始,和同伴一起设想同学们的反应可能会有哪几种,并现场模拟应对方式,通过角色扮演让小夏看到不同的应对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具体的应对策略的练习来增强小夏的信心。
然后,就那些男生继续议论自己的日记和向其他班同学传播的担忧进行探讨。让小夏想象有哪几种具体的场景可能会发生。小夏思考后说是背后议论和当面询问,而自己最害怕有人来问自己日记的内容,不知要怎么回答。接着辅导者让小夏说出自己可能的几种回答,然后辅导者演小夏,小夏演来询问的男生,同伴做观察员,一起演绎对话怎么持续下去,小夏由此认识到承认比否认更能终止对方的好奇和打探。而如果班上的男生变本加厉或公开议论嘲笑,辅导者则鼓励小夏及时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且告知小夏,父母和老师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给予小夏明确的态度支持。
最后,就这件事的处理和解决继续探讨小夏的需求,促进小夏的心理成长。小夏表示自己想要告诉级长和班主任,狠狠惩罚这些男生,又担心对方恼羞成怒变本加厉。辅导教师进一步明确可以做出怎样的应对,让小夏看到自己有选择主动权,且这件事自己是可以选择处理的方式的,老师也会尊重和支持她的选择,她是受害的一方,对方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让小夏意识到她要面对的主要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和心情平复。最后,小夏决定先回去看班主任在不在,然后回教室看同学的反应,如果对方不知悔改则告诉级长。
三、后续支持
半个小时后,小夏再次回到辅导室,说她去找了级长,级长听了后表示会批评处分那个男同学,但也批评她的日记没放好也有责任,当时办公室里校长也在,感觉事情越闹越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心里有点慌。想到自己也打了人,担心反而会变成理亏的一方。辅导者对小夏进行安抚后,她安心离开。辅导者再和级长沟通,反馈事情的经过,建议级长先保留年级处分的决定,尊重小夏的意见,先让辅导教师和班主任沟通后做处理。
四、效果评价
辅导目标达成。从情绪疏导和心理成长两个目标来看,辅导是有明显效果的。首先,小夏离开辅导室的时候心情已经平复,且有了应对的勇气和底气,辅导者没有直接出面,只向小夏表示有需要可随时过来。
危机解除。第二天向级长了解事件进展,级长反馈已转交班主任且班主任表示已处理好。第三天到该班上课,在走廊上,小夏主动与辅导教师打招呼,神色如常,面带微笑。之后几次在校园中碰到小夏,也是主动与辅导教师打招呼,神色平静,表现正常,也没有接到班主任或年级的不良报告。
五、反思
应激事件对小夏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冲击,容易让小夏处在心理危机中,处理这类个案时,需要思考几个问题:心理辅导能不能延续到现实生活中?要不要和小夏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实质接触?如何把握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的界限?它和成年人的处理有什么不同?
对本次应激事件的处理,也许能给我们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即当事件发生后,在辅导室的辅导重点是小夏的情绪疏导,当外界因素如年级或班主任的处理方式可能给小夏造成二次伤害时,及时凭借心理教师的专业性给予反馈和建议,但又要把握好界限,不直接帮助小夏解决问题,也许这就是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的界限。因为未成年人自身力量不足,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辅导教师是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给予小夏的父母和老师一些建议的,有的时候需要征求小夏的同意,有的时候可以在小夏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至于界限在哪里,还需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谨慎把握尺度。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佛山,5282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