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2019-09-09钱娟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效设计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钱娟萍

【摘   要】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低年级学生因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合作任务、合作方法、合作评价三方面进行有效设计,通过“合理布置合作任务,科学实施合作方法,有机开展合作评价”等策略,使合作学习任务适切、方法有效、评价赋能,从而提高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合作学习的效度。

【关键词】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有效设计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也是道德与法治课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尤其是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合作学习存在“合作任务脱离学情,合作目标偏离”“合作过程流于形式,角色定位不清”“合作评价单一单调,合作文化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教师未能厘清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价值,二是未能清晰认识低年级的学情和特点。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要立足于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价值,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从合作任务、合作流程、合作评价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思考和有效设计,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合理布置合作任务,让任务适切

着眼学生的能力发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力举措之一。但是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合作任务的设计,既要基于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抵达目标的优质学习路径,又要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情,使合作任务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最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一)提供任务支架,聚焦共同目标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控能力弱,思维浅显不深入,注意力集中的時间较短。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偏离目标,甚至忘记了合作任务。因此,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要适时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架,以帮助学生聚焦于共同目标,达成学习任务。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根据已有的校园生活经验,感知、熟悉、了解校园中各种号令(规则)的含义和要求,并能按号令做出正确的反映,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寻找校园号令”的环节,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班级课程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找出隐含的各种号令及具体要求,并通过课程表来考核学生对各种校园号令的掌握情况。

这张课程表,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入校生活才一个多月的实际,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完成合作任务所提供的一个学习支架。有了这张课程表,学生观察和思考就有了具体对象,能自始至终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合作任务上,根据课程表的提示能逐一发现、理清、概括出校园内不同的课、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校园号令。如周一的出操音乐与其他日子不同,因为周一晨会将举行全校升旗仪式;上午第四节课后播放的是英文歌曲,旨在提醒大家午餐即将开始,做好就餐准备;等等。有了学习支架,学生的合作兴趣高涨,合作成效明显,特别是在考核学生掌握各种校园号令的阶段,组长利用课程表下达号令,其他学生做出对应行为。课程表这一学习支架,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号令是校园生活有序进行的保证,还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中,激活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分解合作任务,体现合作层次性

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不强,也缺少合作的方法。例如,一年级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的第二课时“大家一起过春节”和“多样的传统新年”,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汉族、少数民族农历新年的习俗及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受阅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常常是表面和浅显的,尤其难以理解那些春节习俗外显的典型特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教师基于学生学情,紧扣教材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难点,设计了有梯度的合作学习任务单,分解了难点(见表1)。

任务一是针对教材中提供的学生最为熟悉,在生活中多有体验的范例,教师以此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用连线游戏引导学生感知春节习俗中包含着对家人的祝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到传统节日习俗大有深意。任务二的难度略有提升,旨在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探究当地春节习俗中的文化意蕴,使学生发现传统文化时时处处融于我们的生活。任务三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由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的特点及文化意蕴,由于有了前两个任务的支持,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围绕任务开展探究,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各不相同,丰富又多元,但也同样表达了对来年过上好日子的期盼,以及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的美德。

事实证明,任务单可以把难度过大、要求过高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分解,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科学实施合作方法,让方法有效

在低年级合作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分工的意义,厘清角色定位,了解合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一)厘清角色定位,形成合作意识

低年级学生在获得合作任务后,往往在分工阶段就会出现争执,或部分成员因为感觉不到自己对小组目标达成有什么价值,就不按分工和规则进行,导致产生合作混乱或合作低效的问题。如果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强化了个体责任,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在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做个小小‘调音师”中,学生在了解了噪音的危害后,教师针对教室中有点吵闹的各种情况,请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改进策略。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四个台签,分别为“组织者”“记录者”“提示者”“汇报者”,并明确了四个角色的主要任务:组织者负责组员的发言顺序;记录者负责汇总组员提出的办法;提示者负责提醒学生讨论不能大声;汇报者负责向全班分享小组学习成果。每一个学生既是讨论的成员,又承担了一项具体任务,加上台签对学生角色的提醒,学生因此强化了合作意识。如记录者将组员事先写好改进策略的小纸片收集起来,在讨论时将有效的办法用水彩笔标注出来,提供给汇报者;提示者不断观察分贝仪上的数据,每当超过40分贝就用手势提醒组员“小点儿声”,而这一行为也成为学生讨论的一种改进策略。

猜你喜欢

有效设计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有效设计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