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题材影视剧的艺术创作如何守正出新
——以央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
2019-09-05杨敏学
杨敏学
(作者系江汉大学广播电视硕士)
由英达导演,陈创、王浩宇、杜沁怡等主演的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以来,以其经典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设计、新颖的创作理念,在取得不俗收视表现的同时,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真人的形式对央视经典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新演绎,不仅填补了国内儿童剧领域的空白,更用一颗真挚童心,向每一位成长中的学龄前孩子和已经成家立业的大孩子,讲述富有温度与情怀的故事。
一、尊重经典,传递一代人的记忆
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为央视动画的经典作品,曾伴随着一代国人的童年时光,不少80、90后就是看着这部动画片成长的,可以说是一部“现象级”的动画作品。该片的主题曲,更是成为传唱至今的童谣经典歌曲。作为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动画IP,要将其重新改编成真人儿童剧并非易事。一方面,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标签,挑选出合适的儿童剧演员出演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原版动画片中大量采用了夸张、虚构等非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故事叙事,而在儿童剧中,如何在物理空间里既保留原版动画中虚构的叙事特色,同时还要兼顾儿童受众充满想象力与好奇心的心理特点,这对《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剧组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在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不仅保留了原版动画的经典童谣作为该剧的主题曲,还在演员选择、内容设计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版动画的特色。在演员的选择和造型上,导演组沿袭了原版动画人物的形象设计,演员陈创和原版动画中的“小头爸爸”穿着同款式的短袖衬衫、梳着一样的发型,甚至眼镜都一模一样。而由杜沁怡饰演的“围裙妈妈”,则始终呈现着穿着围裙正在收拾家务的经典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大头儿子”的扮演者王浩宇,则是从数千名小朋友中甄选而来,之前毫无表演经验的王浩宇和原版动画中的“大头儿子”不仅年龄相仿、外形相似,且都是一名学龄前儿童。年仅5岁的王浩宇在剧中的表演不仅十分传神,而且纯真、自然的表演更让这部儿童剧既不失动画的天真幻想,也留存对现实生活的启迪作用。
与此同时,在内容设计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与原版动画一脉相承。《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不仅保留了诸如《外星人来了》、《大头儿子要上电视》等部分原版动画的经典故事情节,而且在叙事、台词等方面也保持动画片创作的单线原则,全剧始终不呈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剧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来源于孩子们所面对的现实生活,每一句台词都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甚至在其他国内儿童剧创作中用于“抖包袱”的歇后语等元素在该剧中也较少出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能够像看动画片一样看懂剧情,通过儿童剧的形式将这部经典动画传递给下一代。
二、创新升级,更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
儿童剧创作中最难的就是突破与创新。与以往相比,由于受到网络短视频的冲击以及优秀编剧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各类喜剧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让荧屏上的儿童剧数量不仅大幅减少,也难在儿童剧领域中见到“现象级”、“爆款”的作品。一方面,儿童剧往往都是在单一场景内展开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故事情节的延展性。而与之相比,动画片则可以自由地营造故事场景,也为其延展了更多的内容空间。另一方面,与每集8到15分钟左右的动画片时长相比,每集30分到40分钟时长的儿童剧,如果没有强内容的支撑,则非常容易让受众产生收视厌倦,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学龄前儿童而言。《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从人物设计和外延形式等两个方面守正出新。保证本剧“诙谐幽默”的观赏性与“寓教于乐”的实用性。该片既保留了传统儿童剧轻松诙谐的特色,在丰富原版动画故事空间的同时,又融合手绘、3D等多种外延空间的创新元素,让该剧更符合学龄前儿童的收视习惯,国内的儿童剧也正被“大头儿子”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在人物设计上,导演组突破了原版动画的主要人物设置,在原版动画中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所组成的三口之家中,创新性的增添了两位主要成员:老头爷爷与花裙小姨。老头爷爷的加入,使原来的三口之家变为三代同堂,也更符合当下国内大多数家庭的成员组成结构。相比动画版,儿童剧不仅展现了亲子关系,更扩展了关于祖孙之间、老少之间相处的家庭之道,也从而在剧情中自然融入了如何“尊老敬老”的家庭教育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电视机前的儿童观众。而剧中的花裙小姨不仅是围裙妈妈的妹妹、大头儿子的小姨,更重要的身份也是大头儿子的幼儿园教师,这也正体现了本剧的核心标签:适合学龄前儿童及家长观看的“儿童剧”。这些角色的加入不仅能更贴近学龄前儿童的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儿童观众,也能让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观看过程中,更为深刻地体验儿童的视角所经历的一切,有助达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在外延形式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每集都会创新性地以3D动画的形式插入两个虚拟卡通“妞妞”和“牛牛”的对话,并讨论剧情中的某个剧情或行为。虚拟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妞妞”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儿童观众的收视兴趣。这样一来,在电视机前观看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对剧情进行讨论,让本剧真真正正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而剧中的蓝天、白云等视觉效果,也是国内首次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应用在儿童剧的创作中,这也是中国儿童剧史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三、寓教于乐,在欢笑喜悦中传递正能量
与以往诙谐幽默为主要特色的国内儿童剧相比,《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保持轻松欢快内容的同时,则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意义。《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别于以往成年情景喜剧,是侧重于学龄前儿童和80后家长的沟通。该剧的创作团队根据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目标观众的调查与研究,坚定了剧本创作方向与诉求——以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支撑,通过展现大头儿子一家的生活常态与互动关系,延展出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场所,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寓教于乐,让观看本剧的少儿观众与陪同的父母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共鸣与思考。《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将家长拉进到儿童的世界中来,以儿童故事为主导,从而先做到吸引儿童观众,进而引发家长共鸣,最终不仅对小朋友的三观塑造与个人成长起到正向影响,对家长的育儿教育观也会产生一定的启发,寓教于乐,雅俗共赏。
学龄前儿童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而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想象力和好奇心也给初为父母的80、90后们产生了一些困扰。《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也给家长们提供了如何与孩子沟通相处的妙招。比如,在第三集《田螺姑娘》中,该剧将中国民间传统神话故事《搜神后记》中的“田螺姑娘”的人物形象巧妙融合。大头儿子在听完神话故事后,准备把围裙妈妈用于做菜的田螺进行放生,想要“解救田螺姑娘”,幻想着“田螺姑娘”有一天能够出现报恩。面对这种情况,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并没有破坏大头儿子的想象力和孩子保护动物的善良天性,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花裙小姨假扮“田螺姑娘”,告诉大头儿子保护动物的正确方法。而在第五集《我是外星人》中,大头儿子痴迷于外星人的故事中,希望能够与外星人进行联系,这时小头爸爸为了鼓励大头儿子积极探索科学知识,以外星人的身份给大头儿子写信,并成为了大头儿子的亲密笔友。
四、结语
当下,家长们对子女的学前教育愈发重视,而学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80、90后父母们的焦虑。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出现,及时填补了国内儿童剧创作领域空白的同时,也给初为人父母的80、90后们提供了一本“学前儿童教育百科全书”,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国内儿童的童真与童趣,更体现出当下国内影视创作者的时代担纲。纵观美国等发达国家,尽管电视行业同样面对着新媒体造成的冲击,但有关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却始终经久不衰,《芝麻街》、《成长的烦恼》等作品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将国产动画IP重新演绎,不仅让经典动画再现时代光芒,也激励了国内的影视创作者们用有童真的好故事去打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有童趣的好创意去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更用有童心的好作品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