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主旋律:当时代青春奏出一曲年代赞歌

2019-09-04赵静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主旋律青春片

赵静

摘要:回顾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样一个主旋律大年,献礼影片也在这一年大获成功,其中《战狼2》更是以56.8亿票房创新纪录。至此,主旋律电影引领了电影市场的主流文化。当曾经红极一时的青春片淡出观众视野之时,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和李梦梦导演的《无问西东》两部青春主旋律影片的问世再次掀起一波“青春潮”,只是这次的青春不再是80、90后,而是50、60后。

关键词:青春片   主旋律   文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165-03

2013年赵薇执导的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横空出世,狂揽7亿票房,以“怀旧”情缘开启国内青春片潮流盛事,随之,2014年《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2015年《左耳》以及《栀子花开》,2016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谁的青春不迷茫》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片以跟风之势引发一波“怀旧”热潮,然而国产青春片却因极高的关注度和较低的观影评价引发争议,以致青春片跟风之势逐渐减弱。与此同时,从2014年贺岁档的《智取威虎山》,到2015年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016年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再到2017年两部主旋律大片《战狼2》和《建军大业》。当青春片逐渐沉入谷底之时,主旋律大片开始风生水起,点燃一波又一波家国情怀。似乎怀旧青春片与时代主旋律是不能共存的,但当《芳华》与《无问西东》两部影片以厚积薄发之势出现,以青春之音奏出一曲年代赞歌,证明了青春主旋律可以唱响更优美的音符,直抵人心。

一、怀旧时代的逝去

当国产青春片打着“怀旧”的旗号横行于电影院线,霸占着绝对的排片优势,占领着巨额的票房市场,并成功俘获大批80、90后的心。看似赚的盆丰钵满的国产青春片,其口碑却出现相反的走向,“狗血的剧情”“无感的演技”“刻意的炫耀”等批评声不绝于耳。确实,乏善可陈的叙事文本、生硬怀旧的电影符号和时尚现代的角色面孔都致使国产青春片被广为诟病。终于,在2017年的主旋律大年,国产青春片的消失预示着“怀旧时代”的逝去。

(一)颓废消沉的青春叙述

国产青春类型片的创作初衷本是对主流价值观的确认,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社会动向之间关系的调适,多数青春片的表达还是会在怀旧之后,引导观众与现实达成和解。尽管其中的叙事角度、情感表达和人生探索略显急躁,但这种努力寻找认同的过程不但反映出快速流转的时代关于个人身份和普世价值观认同的集体焦虑,甚至试图通过电影叙事这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构建出一个超越社会现实的、可供认同的价值系统。

但在众多的国产青春片中对真实的青春原型展现较少,更多的却是浮华、跌宕的“伪青春”演绎。其中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最为典型地表现了“伪青春”的样子。人物只有华丽的外壳,却没有内心的层次;画面充斥着各种升格镜头以强调角色的高颜值,大柔以光增强角色的靓丽优雅,旋转摄影以渲染人物的情景交融,一切的极致奢华使观者仿佛在看一部科幻片。另一部张一白导演的《匆匆那年》虽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也不难看出片中对于“伪青春”套路的刻意渲染。首先电影里的青春拥有者一定是美的,男女主人公一定会在校园里相遇,继而一场声势浩大的恋爱,穿插着校园里能引起怀旧的一切元素,转瞬情感崩裂,原因是能想象到的狗血,最后就是分道扬镳后的久别重逢,一方回顾过往的美好,另一方涅槃重生。看完后不禁要问“这是谁的青春?”而我们的青春不是金钱堆砌的华丽,更不是情感尽头的虚无。所谓“怀旧”又从何谈起呢?

美国艺术评论家桑塔格曾对艺术的现实意义和生产性价值有过一段论述:“电影不仅是超越这个世界的方式,而且也是与世界相遇的方式,它训练和教育个体,让他们具有充足的意志和勇气生活在世界之中”。由此可见,国产青春片并没有达到“与世界相遇”,而是“脱离”和“伪造”。

(二)夸张扭曲的青春演绎

从角色塑造角度,大柔光加持的女主角与阳光帅气的男主角交相辉映,画面呈现耀眼美好,但角色设定却难逃传统的灰姑娘与白马王子或乖巧女生与霸气男生的奇异遭遇。而文本创作角度,贯穿于以往国产青春片中的“三角恋”“堕胎”“出国”等情节使人反感,离奇的青春遭遇却脱离真实青春的单纯与美好,使电影艺术趋于肤浅化甚至庸俗化。《致青春》中的陈孝正和郑微,《左耳》里的许弋和李珥和《匆匆那年》中的陈寻和方茴等青春片中的爱恋都呈现一种荷尔蒙驱動下的任性与偏执,由小说改编而来的青春片与其说是忠实于原著故事不如说是创作者的创造力的匮乏而导致青春片叙事语法的单一,创作者放弃对个性创伤之社会根源的探寻,转而一头扎进个体情感世界的无底洞,青春也成了一个空洞的能指,最终被现实无情的创伤与无尽的焦虑所驱动。

探寻丰富的青春类型片的叙事语法,发展出青春题材故事的价值表达,是当今电影市场中青春片甚至各类型片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对于中国青春片来说,需表现的是中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心理创伤,如在国产青春片《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不被家人理解的无奈;还应表达从成长到承担过程中的现实焦虑,如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不仅表现了少女成长中的压力,更讽刺了印度社会的女性地位问题等,使青春电影的内涵更多元化;最后呈现成长中不可逃避的人生困境,如在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中表现出的当学习能力与经济实力不成正比时对人性的考验。当电影创作从这些共性危机中构建一条稳健的叙事路线,解决的将不仅仅是电影内容创作的难题,也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共筑的议题。

二、叙旧时代的开启

不炫耀物质的丰盈,因为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扬言感情的炽烈,因为那是一个情感温润的年代;不声张成长的困苦,因为那是一个满腔赤诚的年代。当青春片唱出主旋律,并试图触动当代人漠然的心,而这些冷漠的心又重新被燃起之时,可见取代“怀旧”的“叙旧”时代来临了。

(一)《无问西东》——时代选择下的人性觉醒

作为一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青春片,《无问西东》之所以能将庸俗的青春题材与宏大的主旋律有机结合,其成功之处在于影片中所营造的“情怀”的力量,这种力量恰恰弥补了当今社会青年在忙碌的生活中所产生的人生价值思考的缺失,影片通过环形叙事结构铺展了一幅清华学子在四个不同时空中坚定自我的人生画卷。

艺术作品正是通过塑造出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影片四段故事独立叙事,但又因人物关系的交相呼应而融为一体。曾一度意气风发,却在大学专业选择中盲目从众迷失自我的吴岭澜;为家国和平自愿参加残酷战争而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和母亲的殷切期望的沈光耀;为了坚守爱情舍弃“最崇高”的理想,始终保有赤子之心的陈鹏;身陷尔虞我诈的现代职场,习惯于为了利益玩弄手段,最终意识到一个比“赢”更重要的选择的张果果。他们身处不同时代,面临别样选择,却在无形中相互影响,在各自所面临的分岔路口都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完成对自己心灵的救赎。《无问西东》中最让人动容的是沈光耀的人生选择,影片中“家训”片段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当沈光耀向沈母下跪背诵家训,再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当沈母说“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连命都没了”更加令人动容,简单一句饱含深深的母子情、家国情和严谨的家风,这般教育方式早已不存在于当今社会,但影片的表达对于新时代青少年也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让我们重新正视中华民族传统家教。最终沈光耀在面对民族危亡时坚定的说道:“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弃笔从戎驾驶战机,将带有母爱的冰糖莲子送给饥饿的孩子;他长空殉国,以军人的身份诠释了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从容而无畏的选择。陈鹏自幼孤儿遭遇战火纷飞的年代,幸运的是被沈光耀空投的食物所救,既不幸又幸运的陈鹏深知什么是善良和勇气,即使是在那个充满血腥人性浑浊的乱世,他也坚守所爱,他给予王敏佳的守护,为她雕琢精致的木花,成为她对抗黑暗从新燃起希望的力量。陈鹏是乱世绝境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力量既能转化为国家震慑世界的武器,更能保护自己的挚爱。

责任与爱是青春的主旋律,青春,是《无问西东》的主题根基,整部影片正是围绕“青春的选择”展开系列作答,他们共同指向的是:以中国百年之文化精神,抚慰当今物欲时代的青春。

(二)《芳华》——人文关照中的社会反思

在影片中,没有气势恢宏的政治批斗,没有漫天飞舞的大字报,但对于人物所处境遇的呈现却是刻骨铭心的,从萧穗子的旁白叙述中可窥见原作者严歌苓对过往那个特殊的时代充满复杂的感情,既有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怀念,又有因曾经年少的无知与愚昧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而后悔不已,还有隐隐表达出对那个特殊时代深深的反思与批判。

在一个倡导“平凡即伟大”的年代,刘峰似乎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他就像一个规整的模型,严丝合缝地镶嵌进了“英雄模范”的框架中,各种各样的标兵荣誉和大小奖励都掉在他身上,背着这些荣誉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因此获得了“雷又锋”的称号。然而当一个人的善良是没有底线的时候,那善良便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更是被他人利用的性格弱点。当刘峰向心仪已久的林丁丁表白时,却遭到无情的拒绝甚至背叛,不是因为刘峰不够好,只是在那个年代里,女人总想依靠更好的归宿来博取理想的人生,所以林丁丁更愿周旋于不同男人之中,来谋得一个最佳。刘峰的善良太过平凡,甚至在金钱、地位和权力面前都不能称之为一种优势因素,反而成为一种禁锢,一种不配爱别人,也不配被人爱的禁锢。所以当“触摸”事件发生后,众人发现英雄也会落井,这时投石的人便格外勇敢,那些曾被他的善良惠泽的战友从来没有真正坚信他的品质,“触摸”事件作为导火索终于给了众人一个机会证明所谓英雄也不过如此。在一个被浓郁的政治氛围笼罩中的环境下是众人的从众心理,没有人敢于站出来为刘峰辩解,每个人的自私和懦弱都在对刘峰的集体声讨中得到心安理得的宽恕。而从未被善待过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懂珍视善良,在刘峰被驱逐出文工团的那个清晨,只有何小萍孤身一人前来送行。同样不被集体接纳的何小萍更懂得刘峰的珍贵,敢于大声说出“刘峰,明天我送你”来向世人表达心中的愤恨与不满;当集体背叛刘峰后更敢于主动脱离集体的需要而选择坚守心底的善良;即使最后精神失常也不忘曾经经历的美好。最后刘峰与何小萍并肩坐在站台旁,谈心叙旧中没有遗憾更没有怨恨,只有一种释怀的坦然与发自内心的坦荡于眼底。

严歌苓说:“人对自己过去的认识和发现永远不应该停止。人的当今经历和阅世都会重启对自己和民族历史的发现和认识”。可见原作者反复将自己的青春过往付诸笔墨的动因,有回顾更有前瞻,也启示着我们不仅要对当今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更要反思过往,以史为鉴。

三、青春片的主旋律变奏

在国产青春片的创作中,似乎都离不开“放纵自我的”迷茫感和“沉溺乌托邦的”避世观,这样的创作倾向都隐约呈现出当今年轻人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或恐慌或逃避的社会心理与价值取向,而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更多的青春片的创作初衷陷入票房至上的泥潭,只追求流量明星的市場效应,全然不顾电影内容的正能量引导,更是丧失了电影主题的精神性维度。在当今更为开放与分享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观众的参与度更高,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消费倾向会影响电影的文化价值取向,而电影所传达的普世价值观亦能触动观众,所以,电影艺术更重要的是要起到主动地建构与引领的作用,而非一味地迎合与取悦。

参考文献:

[1]梁君健,尹鸿.怀旧的青春:中国特色青春片类型分析[J].电影艺术,2017,(03).

[2]方金元,徐量.国产青春片的反思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6(12).

[3]陈慧茹.80年代以来大陆青春片的发展流变[J].电影文学,2015,(07).

[4]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当代电影,2010,(04).

[5]吴娱.《芳华》:特定时代下的人性悲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6).

[6]刘云飞,卢伟.试论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创作的价值走向[J].电影评介,2016,(09).

猜你喜欢

主旋律青春片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近年国产青春片叙事的价值取向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