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评价
2019-09-04宣恩锦
宣恩锦
【摘要】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方法 30例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患者, 通过对其进行3D数字化模型、头颅侧位片确定治疗效果, 观察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后的矢状面、水平面、垂直方向以及旋转移动情况。结果 双侧中切牙未出现压低或者伸长, 但第一磨牙出现压低, 压低值为(0.25±0.09)mm, 右侧和左侧第二磨牙分别压低(0.38±0.07)、(0.37±0.08)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第一和第二磨牙未出现明显的颊腭向旋转。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左右两侧第一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4±0.54)、(2.58±0.46)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8±0.41)、(2.67±0.39)mm。左右两侧第一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2.56±0.49)、(2.68±0.38)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1.09±0.08)、(1.10±0.23)mm。左右两侧第一、第二磨牙远移及颊向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远移患者上颌磨牙, 但是会造成磨牙压低, 并使得前牙支抗丧失。
【关键词】 磨牙远移;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效果;3D数字化模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40
無托槽隐形矫治器以其隐形、美观、可摘取、容易保持口腔卫生等优势被广大医师、患者所接受, 该矫治器通过与信息化技术、图片处理、辅助设计技术相结合, 可以有效模拟患者口腔各个牙齿移动情况, 并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后, 为其设计出合适移动方案, 并根据方案为患者设计处理出合理的透明矫治器[1]。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具有弹性膜片, 能覆盖在牙齿牙合面、唇颊、舌腭面, 将牙齿全面包裹覆盖。通过与牙齿接触后, 产生不同压力, 达到移动效果。随着当前牙齿正畸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远移上颌磨牙中的效果, 在本文中, 对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展开深入的讨论,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30例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6例、女14例;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8.5±4.1)岁。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②无脏器、血液、免疫功能障碍者;③牙齿形态良好;④能够配合本次研究;⑤上颌第二磨牙远中端经翼上颌裂点垂直线距离≥3 mm。
1. 2. 2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②存在系统性疾病、存在慢性疾病;③牙周病、牙周组织较差。
1. 3 方法 将所有患者初诊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对患者面部、口内照相、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使用3D数字化模型、头颅侧位片、3M硅橡胶印模材料为患者制定综合矫治方案。拔除所有患者左右两侧上颌第三磨牙, 并使用隐形矫治器[2]。正畸过程:患者面部肌肉放松, 牙间交错轻咬合, 采用序列远移磨牙的方式, 将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移动速率为每副0.25 mm。第一、二磨牙未设置附件, 其余附件使用计算机默认值。配带时间22 h/d, 间隔6周复查1次[3]。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后的矢状面、水平面、垂直方向以及旋转移动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双侧中切牙未出现压低或者伸长, 但第一磨牙出现压低, 压低值为(0.25±0.09)mm, 右侧和左侧第二磨牙分别压低(0.38±0.07)、(0.37±0.08)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第一和第二磨牙未出现明显的颊腭向旋转。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左右两侧第一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4±0.54)、(2.58±0.46)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8±0.41)、(2.67±0.39)mm。左右两侧第一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2.56±0.49)、(2.68±0.38)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1.09±0.08)、(1.10±0.23)mm。左右两侧第一、第二磨牙远移及颊向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当前人们对外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牙齿矫正器逐渐面临着淘汰和改良, 如何选择美观、舒适、有效的矫治器, 能够同时满足矫治和美观两种需求, 对于每一位接受矫治患者而言十分重要。传统的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装置包括口外和口内装置, 口外推磨牙装置以头帽、口外弓、J钩等装置通过提供强支抗达到矫治作用, 矫治过程中需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口内推磨牙装置较多, 而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低, 但是长期应用结果显示口内矫治器容易造成前牙支抗丧失。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逐渐发展进步, 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4]。
和传统的矫治器比较, 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优势在于, 不需要额外增加推磨牙器装置, 能够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不会对患者的外貌美观产生明显影响[5-8]。从三维角度观察, 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够很好的实现磨牙远移, 在改善牙弓前后距离中的作用效果明显, 前后移动距离均>2 mm, 但是在远移上颌磨牙过程中, 双侧中切牙也向近中移动, 而且前牙出现轻微的支抗丧失, 说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并非属于整体移动, 容易造成牙冠向远中、颊侧倾斜, 因此可能造成下颌面、颌平面位置改变。同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垂直方向也有一定作用力, 容易引起磨牙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改变。故而, 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前, 应尽可能实现磨牙整体向远中移动, 从而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牙冠远中、颊向倾斜, 同时针对磨牙不同方向生长型患者, 可以利用隐形矫治具有垂直方向作用力这一特点, 从而改善面型、咬合[9-12]。尽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会导致前牙支抗丧失, 但是和传统口内推磨牙装置相比,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所导致支抗丧失程度已经明显降低。在横向方面对比, 双侧第一、第二磨牙均往颊侧移动, 表明经过磨牙远移后, 牙弓后端距离加宽, 而旋转角度并无变化, 则说明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后, 由于牙齿各个面受力相对均匀, 因此不会造成患者上颌磨牙出现颊舌向旋转[13, 1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对外观上的需求, 而且无需增加额外装置,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还能够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在本次研究中, 双侧中切牙未出现压低或者伸长, 但第一磨牙出现压低, 压低值为(0.25±0.09)mm, 右侧和左侧第二磨牙分別压低(0.38±0.07)、(0.37±0.08)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第一和第二磨牙未出现明显的颊腭向旋转。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左右两侧第一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4±0.54)、(2.58±0.46)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远移距离分别为(2.58±0.41)、(2.67±0.39)mm。左右两侧第一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2.56±0.49)、(2.68±0.38)mm, 左右两侧第二磨牙颊向距离分别为(1.09±0.08)、(1.10±0.23)mm。左右两侧第一、第二磨牙远移及颊向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远移上颌磨牙中效果显著, 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治作用, 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外观产生影响, 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应用价值确切, 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陈琳, 吴嘉桦, 辜为怀,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评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 33(2):203-207.
[2] 杨梓.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果. 安徽医学, 2018, 39(7):869-870.
[3] 李炎钊.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健康影响的纵向临床观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8):486-488.
[4] 张玉峰, 罗三莲, 郑纪伟,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对比研究.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10):617-619.
[5] 李炎钊, 谭家莉, 郑钰婷, 等. 初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Damon Q自锁托槽成年女性正畸疼痛对比研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2):92-94.
[6] 许霞, 陈宝勇, 程丽.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继发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 5(20):98-100.
[7] 韩世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的三维分析与评价.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3):49-50.
[8] 张晶晶, 张莹莹, 刘妍. 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的三维分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 24(2):70-78.
[9] 郭军, 法永红, 蔡兴伟, 等. 种植体与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效果比较. 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8):1120-1123.
[10] 李志芳, 王伟财, 麦理想.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磨牙治疗上前牙轻、中度拥挤的效果.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5):48-53.
[11] 周洁珉, 白玉兴, 郝玮.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的三维分析与评价. 北京口腔医学, 2011, 19(3):157-159.
[12] 杨偲偲, 黄远亮, 张蕾. 应用CBCT评价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 25(2):86-90.
[13] 赵红艳, 唐林, 邵玶, 等. 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分析. 口腔医学, 2010, 30(2):87-89.
[14] 陈敏. 改良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分析. 口腔医学, 2015, 35(7):570-573.
[收稿日期: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