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古村落保护利用之路

2019-09-04浙江省诸暨市科学技术协会311800孟志康

新农村(浙江) 2019年8期
关键词:松阳原住民古村落

浙江省诸暨市科学技术协会 (311800) 孟志康

历史文化村落(以下简称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活态文化”。浙江省诸暨市为保护利用好当地的古村落,上年底,组队赴松阳、莲都、武夷山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把古村落的“形”留下来、“神”活起来的意见。

1.松阳等地的主要做法

松阳的古村落“活态保护”做到了“见人见屋见未来”;莲都用一条“千年通济堰”,串起“千年古樟群、千年古村落、千年庙会、千年古窑址、千年古碑林”等古老而灿烂的处州民俗和农耕文化,打造了休闲之乡、摄影之乡、油画之乡、水果之乡;武夷山以茶旅为媒,实现了古村落保护“见物见人”。其共同点就是用文化引领奏响新时代的乡村牧歌,复兴农耕文明,打造诗画田园。

(1)创新风貌保护机制,补齐布局和环境短板 一是整体保护一批古村落。松阳对100多座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在科学修缮基础上,探索形成“景点式、原生态式、景观式”三种“活态保护”模式;莲都在通济堰周边实施整体保护,同时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景观式保护打造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二是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投入4 000万元,在松阳上千座老屋中筛选修缮、保护和开发,个人修复可获得50%资金补贴。同时,委托省古建研究院编制方案,按照“户主申报、专家评审、项目落地”流程,规范开展工作。三是专家组入驻指导。坚持以“最少、最自然”的人工干预以及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废弃建材和环保技术,设计规划好每个村、每幢房、每个角落,着力复活整村风貌、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

(2)创新产业培育机制,补齐产业和服务短板 一是系统谋划有主题特色的民宿产品。按照立体化、差异化的思路,形成“云雾、茶香、摄影、传统”等“四大”主题民宿。二是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开民宿。出台加强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实施意见等政策,对传统居民改造进行奖补,引导撬动民间资本投入。三是实行“生态农业+民宿”战略。围绕“一乡一品”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加快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形成一批标杆示范性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平台和旅游地商品营销网点,实现旅游和农业双赢。

(3)创新文化弘扬机制,补齐保护和传承短板 一是明确文化传承五大定位。“山水田园”的残本—将园林建筑手法用于村落布局;“村落旅游”的范本—让青瓦、泥墙、宗祠、戏台,甚至高腔、迎神赛会等文化节目成为文化旅游的关键要素;“村落布局”的标本—高山阶梯式、台地式、平谷式、傍水式和客家村落相映成辉;“移民文化”的样本—大量的中原、福建和少量的江西移民融入中原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和赣文化;耕读文化的模本—孟子、吕不韦、陈霸先、包拯、宋濂等后裔迁居于此,耕读传家,是为传承之始;“改造自然”的蓝本—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使古村落风景画面更加完整。二是注重传承乡风民俗。全面保留夯土墙等山区民宅特点,将当地常用器具或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作为家具、餐具以及装饰品。三是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传统手工业和地域特色文化等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插秧节、避暑戏水节等民俗活动中,将村落民俗活动、乡村美景和生态农产品打包销售,把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建立“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民俗文化展演机制,开展主题乡村博物馆建设,将历史、农耕、养生、文创等文化融入产业振兴中。

2.考察体会

(1)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关系 松阳等地明确,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开发利用是保护传承的途径,实行保护与利用并举。如,莲都区立足“画古堰、画乡村”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坚持“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理念,遵循原生态保护原则,合理开发与建设古堰画乡景区。

(2)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关系 松阳等地把不同时期的民居衔接起来,把时间轨迹合理串联,让不同历史遗迹交错并存,实现新老建筑匹配,“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协调”,确保古村落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厚重感。如,莲都下南山村实行整村开发,村内不修路,古村落修复时所有建材用肩扛、骡驮等方式运送,古建筑修复就地取材、以旧修旧,房屋布局及主题风格紧扣农耕文化及瓯越吊脚建筑风格,保留了原始村容村貌和自然生态。

(3)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 松阳等地把握好共性与个性关系,实现“每个角落有出处、每幢建筑有故事、每个村落有传说”,打造出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古村落。同时,均配有一支熟悉本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利用团队指导,引导群众参照实施要求及标准,自主、合理地开展保护利用。

(4)处理好原住民与外来人相协调的关系原住民是古村落传统生活方式、耕作方式、民俗风情的载体,保障原住民的利益直接影响到古村落的长远发展。松阳等地立足乡村现代,丰富古村农业生产、村民生活、游客游憩、生态涵养发展等功能,建设富有特色的社戏广场、乡村书吧,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尊重原住民利益,激发他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积极性,通过留住“人”、留住古村内核与灵魂,吸引更多游客。如,松阳大力推行“游客—原住民融合共生”发展模式,鼓励工商资本租民居改造,让原住民续住并聘为管家,有偿邀请原住民种植绿色农产品等,既降低成本,又获得生态果蔬。

(6)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相联动的关系 松阳等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建立古村落有效保护利用的政府与社会联动机制。强化规划管控,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符合保护利用规划要求;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推出“田园民宿贷”和“云宝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强化安全管理,大力推广“民宿保”等新型保险产品。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认养、认保等方式参与保护利用,形成“保护促进利用、利用强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3.加强诸暨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议

(1)有一条留存历史文脉记忆的工作底线要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将古村落或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自然村划入保护红线,少拆少修,保持原始风貌,特别是在农村危房改造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要注重古宅成片区域的保护,及时开展保护性修缮,为后代留下更多值得回味的古村古居。要严格执行风貌管控。强化对保护范围内的古村落总体格局、景观小品、建设开发强度等方面管控,明确古村落风貌管控规划和各种建设行为管控要求,改造中尽量使用乡土材料,保留富有特色、整体协调的古村落风貌。

(2)有一个个性化的主题策划方案 必须做足做深古村落“个性”文章,集中力量谋划、塑造和提升。要精心选择古村落人文主题,把握古村落“乡味”“古韵”“自然”“繁盛”等元素,提炼村庄独特个性气质,找准发展定位,筛选一批风格迥异、各有其美,饱含诸暨特色的古村落及文化景观保护利用主题。要系统谋划发展定位,建立一支通晓诸暨民俗风情的古村落保护利用专家队伍,成立古村落保护利用专家组,聘请知晓市场需求的策划团队,按照“全域化布局、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要求,指导古村落实现差异化“活化”升级,打造一批魅力古村落品牌。

(3)有一本精细化的保护利用规划 要从市级层面筛选有实力的团队开展规划编制,确保“专业、细致、负责”。古村落的规划编制从形式到内容,应多向百姓请教,着力讲好村落故事,得到原住民的认可。同时,要注重规划编制的精细化,对村落布局及古建筑修复用材等各方面都加以明确。要统筹整合相关规划方案,多规合一,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套标准”贯彻保护利用全过程。

(4)有一个统一化的工作推进机制 要统一工作重点,明确镇乡工作班子,制定村民参与机制,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整合各方资源,实行“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本规划”,改变当前各自为战、职责交叉、标准不同的现象。要组建一支保护利用规划评审及施工团队,改变当前“外行评审走过场”和“外行施工坏风貌”的现象。

(5)有一套专业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要有专业团队全程精细化指导,一村一策,形成若干种适合当地的保护利用路径模式。要开展典型试点,以点带面、先局部后全域、先验证后推广,分步推进实施。同时,要构建专家团队和施工队伍有效衔接的“参与式、互动式、渐进式”保护利用试错机制,确保保护利用模式精准、专业、有效。

(6)有一批精品化的保护利用示范样本 在试点区域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重点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示范样板。要创新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组建美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厘清古村落中的古建筑、乡风民俗等可开发的“家底”,与企业达成合作框架,统一培育发展民宿、电商、农家乐等乡村“美丽经济”。要引进专业团队做大特色品牌,发挥试点村已有的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农副产品等优势,形成古村落保护利用“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松阳原住民古村落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楼上楼下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