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2019-09-03龚杏梅

财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管理工作

摘 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近些年来比较新颖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与传统预算管理相比,它改善了原有预算管理的随意性、散漫性、粗放式管理弊端。随着我国财税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愈发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做些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各级政府预算单位都应当坚持讲求绩效的原则,所以贯彻落实不仅仅是节约财政资金的要求,也是依法行政、建设法制财政的要求;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使其从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到反馈形成一整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效率;最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用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全过程,使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能反馈、反馈有效果,从而改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再分配,推动事业单位从原有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模式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向发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

(1)缺乏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环境有待加强。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了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即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已经有了绩效管理的初步理念,但是由于过去的思想以及制度的约束,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没有预算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评的意识。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规章制度体系。政府在绩效管理方面还缺失一致的指导政策和制度保障,没有明确的绩效规划以及验证报告等规章制度,导致工作的开展无章可循,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无法发挥其工作职能。最后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队伍缺失。在行政事业单位財务部门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上不够专业,只是简单的完成报账等业务,无法完成绩效评估、预算绩效管理等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工作。

(2)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首先,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起步较晚,许多单位现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尽管财政部出台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等文件,但实际针对性不强,无法为具体的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如2011年财政部颁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评价主体便没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其次,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评价工作并没有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考评,这样可能导致评价出来的结果有失科学,且时效性较差;最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考核评价基本都是定性评价,而不是量化评价,评价标准单一、覆盖内容不全、评价过程不够透明,因此,这种评价体系没有把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结合起来,考核的更多是财务效果,而没有把单位业务融合进去,缺乏实用性。所以,这样就使绩效考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改善措施

(1)打造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个人认为: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开展培训学习工作,加强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了解和关注程度,强化单位领导对自身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意识,通过在单位中进行宣传和执行工作要求,将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贯穿在所有人员心中。其次,针对此类现象,我已建议领导在招聘新人时注重专业人员的引入,完成新老人员的交替工作,长江后浪推前浪,顺利完成我们科室的与财务核算相关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管理好预算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三是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即使财政部所颁布的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都有所规定和要求,但是这些制度都过于宏观,实际操作性不强。所以各行政单位要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最后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并且招入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从而保障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

(2)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就我本人看来,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参考澳大利亚预算管理绩效模式,即强调执行的刚性。也就是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给予各部门更大的灵活性。首先,在项目预算方面,把主要的考评对象放在年度重点任务及社会效益高的项目上,通过计算制定评价指标,我建议针对预算资金采取绩效考评一条龙式的管理模式,谁主管,谁付款,谁报告,谁绩效的办法,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其次,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不能量化的则考虑其应用价值;再次对一些公益性、特殊性的项目,应制定一份共性的又具有因地制宜的标准;最后,评价结果及过程公开透明,从而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总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比较新颖的一种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求平衡点,有效执行、控制、合理绩效,把绩效管理工作推向更合理、更科学、更优化的高度,目的是为了更科学优化资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高效使用财政资金。

参考文献

[1]孙雪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18(19):188.

[2]吴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19,13(03):228-229+231.

作者简介:龚杏梅,生于1979年,女,汉族,河南夏邑,会计师,本科,新疆阿瓦提县幼教中心,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