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海涛“结案快手”的情怀

2019-09-03邢星

法庭内外 2019年7期
关键词:迁安海涛审判

邢星

2005年7月进入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工作,2006年至今参加巡回审判工作,现为石景山区法院员额法官,他就是吴海涛法官。

提起他,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结案快手”,多年的巡回审判以及民事审判经验练就了他一身的审判本领,不光掌握“当庭裁判并当庭撰写、送达判决书”的“绝招”,还认真钻研案件,出书立著。

巡回审判初体验

“我是2005年来到咱们法院工作,第二年就参加巡回审判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迁安巡回审判工作确实‘不平凡’。”吴海涛法官感慨地说。

说到巡回审判工作,当时作为新入职大学生的吴海涛还真有一些不适应。

“我是2005年7月来到法院工作,基本上我一来工作就是在一个现代化的环境里面,2006年去巡回审判时是借用的两个矿山街委办公室,一个用于立案,一个用于开庭,有时候等候的当事人非常多,把两间办公室里面、门外、走廊挤的满满的,环境也很嘈杂,所以环境的转变我一开始是不适应的。”吴海涛说。

除了环境的转变,审理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也更是棘手。有一次去审理一起离婚案件,还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起离婚案件已经是女方的第三次起诉,前两次都被法院判决驳回,面对第三次起诉,女方要求离婚的心情异常坚定,而男方依然不愿意放手曾经的感情。”对于案情,吴海涛至今记忆犹新。

“主审法官赵金平认真权衡、考量了双方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离婚判决,听到判决结果后,被告的情绪瞬间激动起来,直接冲到门口,扬言要讨个说法,不让法官出去。当时,我和立案庭的一位男性法官就临时担负起司法警察的职责。我们将被告带到办公室,一步步地开导他,缓解他激动的情绪,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说服、开导,被告逐渐平复了心情,离开了巡回法庭。”吴海涛说。

对于当时还是新入职大学生的吴海涛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北京的法院要去迁安判案,但后来的一件事转变了他的看法。

“在巡回审判过程中,有一个社区居民,说自己的孩子被狗咬伤,医药费迟迟得不到解决,几个月解决不了,而且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巡回审判的过程中,到迁安的第二天,就把当事人叫过来,通过调解,解决完毕,这就是我们巡回审判中很平常的一个工作,但我们的工作最终得到了老百姓很大的赞扬,让我感到身为法官很自豪。”

这件事对于吴海涛的触动很大,能有这样的结果,让他进一步思考法官的职业,而迁安巡回审判的初体验让他从事司法职业的信仰更加坚定了。

培养为民情怀

随着审判经历的不断增加,吴海涛对于巡回审判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法院为什么能把巡回审判坚持下去,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工作过程中,解决了老百姓切实的一些困难、矛盾,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这种成就感就像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所说的最高层次——自我满足,感觉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我们手里得到了实现。”

有了这样的认识,吴海涛也不断磨练自己,努力用自己的实际工作来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

“巡回审判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起案件就是一对耄耋老人离婚的案子,那是在迁安当地适用的第一起普通程序的案件,当我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借老人听力不好为由,改变了法庭设置,让两位老人面对面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这也让坐在旁听席的子女知道了两位老人是怎样相互为伴,怎样度过了以前的幸福时光,也让老人的子女检讨自己,有没有在两位老人的关系中起到不好的反作用,让他们都有所反思。最后把两位老人之间的矛盾化解了,让两位老人以协议的方式离婚,两位老人和子女对于结果都表示满意。”吴海涛说。

通过几年的巡回审判工作,让吴海涛对于司法为民的情怀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这对于我们一个基层的法官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过程。

练就审判本领

“我记得我们院的一些老法官,在审案子前要先说一些法律之外的知识,获得共鸣以后,当事人能够很信服你、理解你,纠纷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在基层法院,除了法律知识外,要懂得更多社会常识和知识,能够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获得他的信任,案件解决起来就会比较顺畅。”吴海涛说。

“因为有社情民意的存在,所以解决问题可以从情理上去找到契合点,可以找周围的同事、领导、邻居一起做说服工作,这正是群众工作方法的体现。”吴海涛说。

不仅如此,吴海涛法官在审结案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办案模式,成为了真正的“办案能手”,审理案件的效率非常高,甚至练就了“当庭裁判并当庭撰写、送达判决书”的“绝招”。

“民庭大部分审理的都是侵权类案件,他们有着一些固定的事实,固定的事实查明,整个案件的脉络就清楚了。”吴海涛说。

对这些案件,吴海涛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让当事人在法官的询问下,提交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这样的庭审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无论当事人是否有律师,是否懂法律,都可以在法官的提示下提交证据、发表质证意见,审理的思路和脉络就很清晰,法官可以很好地把控庭审节奏,极大提高了庭审效率。

多年来,吴海涛总是不断琢磨,不断总结案件审理的技巧和方法,在2014年出版了专著《医疗纠纷取证技巧与赔偿标准》,而这也展示出了身为一名法官的责任感与情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审判工作的不断发展。

坚定法治初心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猜不到,这么厉害的法官竟然不是法律出身,那你也可以想象出练就这一身审判本领是多么的不易,而这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他坚定的法治初心。

“我本科是学日语的,但一直对法律特别喜欢,我那时候就觉得司法裁判是维护公平正义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裁判的公信力强,社会示范意义很大。”吴海涛说。

从那以后,吴海涛就确立了要从事法律事业的目标,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我读大学的时候,1997年《刑法》颁布,《人民日报》刊登了《刑法》全文,我把报纸全都保留下来,为了怕报纸坏掉,我把每个折缝的位置用胶条粘贴牢固,那份报纸一直保存到大学毕业。”吴海涛说。

“我是2000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大学毕业后当了导游,一边学习法律一边工作,最后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来到法院工作,想想那时候自己是挺苦的,经常学习到深夜,但是现在想想当时的苦还是没有白费,因为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说到这里,吴海涛法官开心地笑了,而这其中的快乐只有真正为梦想努力过的人才能懂得。

在他这个“结案快手”的养成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不畏葸的形象,吴海涛法官就是这样一个不停向前、永不止步的人。现在他成为了一名刑庭的法官,未来将会有更多挑战在等待着他,而他也会继续发挥“结案快手”的本领,在新的领域里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迁安海涛审判
罗海涛作品
人大助力共创移民迁安奇迹
迁安市档案馆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
河北迁安:建设“四好”转型发展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消失中的审判
未来审判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