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中的监测价值
2019-09-03冯凯黄齐林焕兴李粤平李凌华
冯凯,黄齐,林焕兴,李粤平,李凌华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 广州 510060)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在我国南方,尤其广东、广西等地区域性流行[1],并且好发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2],是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作为AIDS机会性感染的一种,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引起的感染一旦未经治疗,病死率可达100%。同时,TSM病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在明确诊断时,一般已处于相对严重的阶段。这就需要一项指标,对病情进行评价。乳酸作为一项反映细胞内缺氧以及外周组织灌注的敏感指标[3],在发生TSM时,往往会有所升高,同时监测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可推广普及[4],因此,通过动态观察患者入院之后的不同时间段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分析它在AIDS合并TSM感染中进行评估的监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收治的AIDS患者46例。所有患者HIV抗体经过蛋白印迹法确证试验(WB)检测均阳性,同时所有病例的血培养TM均提示阳性,诊断为播散性TSM。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1例,男26例,女5例;死亡组15例,男13例,女2例。所有均取得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入院时即刻抽取动脉血检测,乳酸水平均大于2.2 μmol/L。采用规格为VITROS 35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排除标准
入院前曾接受碳酸氢钠、乳酸林格氏液或者醋酸注射的患者;有恶性肿瘤、糖尿病、中毒、手术后、肝肾基础疾病等的患者[5-6]。
1.4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抗感染以及支持对症治疗,于治疗6 h后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按文献[7]的公式计算乳酸清除率。然后比较两者患者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比较
存活组在入院时、治疗6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而且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死亡组,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比较
3 讨 论
AIDS已经威胁着国民的健康,是一个公共卫生的难题,至今为止,HIV疫苗的研制进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8-9]。作为一种机会侵袭性致死性感染,TSM是东南亚及我国南方AIDS患者的最常见合并的侵袭性真菌病之一。有文献报道,截止至2009年,我国的广东地区AIDS合并TSM的比例高达10.3%~21.4%[10]。所以,必须提高对TSM的重视,为改善预后创造条件。
有多项研究均证实,机体低灌注不能被早期识别,是感染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乳酸作为细胞无氧代谢的终产物,是反映组织灌注的敏感指标[11]。如果机体发生感染,组织缺氧会增加血乳酸水平[12-13]。本次研究当中的46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均升高,提示感染引发了低灌注,病情处于严重阶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对比当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存活组在入院时、入院治疗6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而且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也明显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病例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病情就越重,预后就越差,可以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情况的指标[14]。
另外,有研究显示,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尽快地恢复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15]。有鉴于此,本研究的所有病例,除了常规的抗感染治疗,还积极予以营养、补碱以及扩容等支持治疗,并根据肝肾功能、造血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的情况,适当选择血液透析、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输血、上呼吸机等,治疗手段的差异会否对乳酸清除率乃至预后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HIV/AIDS合并TSM,存在起病隐匿、病情严重、症状多样的特点,而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能够在床旁操作、简单计算,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出早期的危重患者,把治疗的窗口前移,并且有助于明确治疗目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尽可能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