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9-09-01高云
高云
摘 要 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往往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之长辈们的溺爱,导致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5-0022-01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那阶段。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那么在幼儿阶段,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呢?结合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学校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很多弊端,比如一些家长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家长的这种做法导致幼儿生活能力差。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理解长大之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其次,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比、学、赶、帮”活动。教师要定期在班级中开展此类活动,让幼儿之间经常比一比,谁的自理能力强,怎样学习他。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要带一带差的幼儿,结成帮扶对子,教师可以用晨会时间针对班级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也可以对做的好的幼儿进行物质奖励。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视频等等,让幼儿在学习和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方法
要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方法尤为重要。孩子没学会穿袜子的方法,就不会穿袜子;孩子不会洗澡,就谈不上洗干净;幼儿不知把学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学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一)设计丰富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和口令,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交给幼儿顺口溜: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二)因人而异,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高标准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衣服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穿好,还要求自己学会整理衣服。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穿袜子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穿袜子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标准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在学会穿衣服后要逐渐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衣物等。
(四)体验成功,激发幼儿形成良好自理能力的动力。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可以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能干等,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在园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那么到家里,家长也要坚持让幼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幼儿老师要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微信群中,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作为家长也要及时和教师做好沟通,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这样,家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總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只有积极尝试,勇于创新,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坚持常态,家园共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