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关系

2019-09-01苏堪宇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

苏堪宇

摘    要: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以往认为教考合一对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等有不好的影响,故反对教考合一、赞成教考分离。但教考合一也有一定的优点,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考合一为主、教考分离为辅的模式,在期末等大型考试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 教考合一    教考分离    教学与考试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以往对教学与考试关系的处理存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两种模式,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反对教考合一而赞成教考分离。但是,教考合一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教考分离就绝对合理吗?下面我们将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关系。

一、教考合一的问题及教考分离的合理性

以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越来越趋向反对教考合一,赞成教考分离,认为教考合一有一定的问题,而教考分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教考合一的问题

1.教考合一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以往认为教考合一就是教学和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负责的,导致一些教师对教学和考试不负责任。一些教师可能不好好教学,忙于科研而轻视教学,认为考试时自己出题、自己改卷,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平时不管怎么教学,只要考试时划划范围,学生好好背背,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2.教考合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某些学生的上课情况不尽如人意,到课率、抬头率较低。考前央求老师划范围,结果有些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老师这次没考,学生就不学,学不到应该学到的东西。一些学生事先知道考试范围,在考试中会出现作弊行为。考试后,一些考试成绩不好的學生又和老师联系,要求修改分数。

3.教考合一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

教师教什么则考什么,不划范围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学习,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为所学专业就是以后的职业,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范围的,需要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如果学生上学时不系统掌握应该学习的,那么将面临“毕业即失业”“所学和所用不一致”等状况。

(二)教考分离的合理性

教考分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如上教考合一的问题,还有一些优越性。

1.教考分离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认为教考分离指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教师和命题教师不是同一人,任课教师有时候不知道考试时考什么题,倒逼任课教师教学时认真备课、上课,并辅导学生。学生知道任课教师上课时不会划范围,因此只能认真学习,不再寄希望于考前突击,有效降低作弊率。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学习,教学质量就能有所保障。

2.教考分离使考试更加规范。

以往认为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下,考试往往是任课教师之外的人承担的,担负考试职责的人具有更多专业性。首先,命题人员要钻研教学内容以便命题,对教学内容有着更透彻的把握,而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评判能力。其次,命题人员和阅卷人员不是同一人,命题人员除了编制试题外还要制定评分标准,阅卷人员要根据评分标准进行阅卷,这样对教师和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证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

正因为如上原因,高校越来越倾向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但是教考分离有一定的问题,教学合一反而有一定的道理。

二、关于教考分离的问题及教考合一的合理性分析

凡事都要辩证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考分离优缺点并存,教考合一也是这样。

(一)教考分离的问题

以往认为教考分离能解决的教考合一的问题不一定是真问题,教考分离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

1.教考分离能解决的教考合一的问题往往不一定是真问题。

不否认在高校中,个别教师会不负责任地教学和考试,但绝大多数教师是敬业的,他们认真备课、上课,出题和阅卷也会保质保量。不否认高校中某些学生投机取巧,但很多学生认真学习,诚信考试。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某些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学质量有所保证。至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某些问题产生原因很复杂,不一定是教考合一导致的,也不是教考分离所能解决的。

在教考分离的情况下,某些教考合一模式存在的问题还会存在。某些教师因为不知道考试范围,教学时反而漫无目的或者事无巨细,把握不准教学重难点;某些教师认为再怎么教都不一定教好而不负责任。某些学生因为不知道要考什么,不知道要学什么,仍然不好好学习,在考试时投机取巧。因为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范围,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些无用功,教学质量不能提高。

2.教考分离割裂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不一定能规范教学和考试。

教学和考试其实是统一的,不是互相对立的。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身就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完整的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为主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部分。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很多,考试只是其中一种,尽管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的,考试也应该这样。

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下,承担教学和考试工作的是两类人,使教学和考试成了分离的工作。任课教师不参与考试工作,不能及时或真实地得到考试的反馈信息,不能明白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正,以促进教学。而承担考试的往往是教学之外的人,虽然有时候“旁观者清”,但很多时候不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在命题、阅卷等考试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作为外行反而没考到重要的知识点,或者出现命题错误、泄题等差错。

(二)教考合一的合理性

针对教考分离的上述问题,教考合一的合理性就体现了出来。

1.教考合一更能促进教学。

教考分离模式总有些不信任教师的味道,打消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学和考试都是由任课教师负责的,教师减轻了教考分离模式下外在考试的压力,可以发挥积极性,使教师更好地把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作为术业专攻的任课教师可以更好地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把最新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引入教学中,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询问和交流,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总之,通过教考合一,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

2.教考合一更能发挥考试的有效作用。

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师不仅承担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是该门课程考试的负责人,考试命题时更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使试题更能把握住教学重难点,更能反馈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通过对考试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的优缺点并在以后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出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在高校考试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

在高校考试改革中,要把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辩证统一。

(一)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采用教考合一为主、教考分离为辅的模式

以往高校只有期末考試,前述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探讨的就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有重要作用,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进行最终评价。但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教学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期末考试是某一轮教学的终结,虽然对以后教学有重要影响,但是对本轮教学没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可以在平时就进行适当形式的考试,把教学和考试相结合。当然,考试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一定是闭卷大考,可以采取课堂测验、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小论文等方式,随时发现平时教学的优缺点并适当调整。

在平时小考试当中,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更有优势。采用教考合一的模式,教师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灵活多样的考试工作,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更好地把教学和考试结合起来。有时教师很难发现自己教学当中的问题,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任课教师之外的专业人员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试。但教考分离中考试是外在于教学的,从事考试的人员不从事教学,很难及时把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花费较大,所以教考分离模式在平时考试中不必经常采用。

(二)在期末考试等大型考试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相结合的模式

在期末等大型考试中,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任课教师人数或发展状况、学生选课人数或发展状况等情况,灵活采用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相结合的模式。在课程性质上,对于新兴学科或者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为主的模式;对于发展比较稳定、内容比较固定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分离为主的模式。在任课教师人数方面,对于任课教师较少或就一位任课教师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为主的模式;对于任课教师较多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分离为主的模式。在任课教师发展状况方面,对于专业发展较强的教师,可以采用教考合一为主的模式;对于新入职教师,需要老教师给予专业指导,可以采用教考分离为主的模式。在学生选课人数方面,对于选课人数比较少、需要任课教师较少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合一为主的模式;对于选课人数较多、需要任课教师较多的课程,可以采用教考分离为主的模式。在学生发展方面,对于一些对学生发展重要,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课程,可以更多地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

所以,对于教考合一或者教考分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东,郑群.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6-27.

[2]龙文祥,龙陶陶.对高校“教考分离”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86.

[3]董旺森,杨胜.“教考合一”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5(7):79-81.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课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教考分离”的几点思考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