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抑郁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9-09-01时婷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理弹性

时婷婷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对患者心理弹性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般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CD-RISC.量表评分、SDS评分。结果:协同组护理前的CD-RISC量表评分、SDS评分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CD-RISC量表评分(71.90±5.02)分,较一般组的(63.78±5.25)分高(P<0.05);SDS评分(54.83±2.86)分,较一般组的(56.29±2.85)分低(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彈性,降低患者抑郁水平。

关键词 老年心肌梗死;协同护理模式;心理弹性;抑郁水平

心肌梗死为我国人群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脏疾病,发病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为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本研究主要探讨该种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弹性及抑郁水平的影响,现进行以下论证。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78例。(l)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②年龄> 60岁;③认知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陈旧性心肌梗死;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应用单双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般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3 - 82岁,平均(73.15±4.09)岁。协同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5-81岁,平均(73.20±4.1 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进人实施阶段。

方法: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生活质量、健康宣教等。给予协同组患者协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状态评估: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②心理指导:给予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如一部分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产牛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嘱咐患者家属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尽量不要向患者传达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③家属护理指导:与患者家属多沟通,详细告知家属患者的状况,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牛活护理措施,使患者家属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基础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舒适度。④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讲解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家属监督和辅助患者用药、饮食、锻炼。

观察指标: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和抑郁水平。①心理弹性【2】:应用CD-RISC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25个条目,划分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5个评价维度,评分范围O - 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高。②抑郁水平:应用SDS(抑郁白评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20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1-4分4级评价,其中正向计分项目和反向计分项目各10个,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与1.25的乘积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中国常模分界值53分,评分<53分为抑郁。

统计学方法:用专业数据计算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CD-RISC量表评分,见表l。

护理前、后的抑郁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DS评分,见表2。

讨论

长期观察发现,心理状态不佳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且会对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牛明显影响。而实践证实,高质量的临床护理为解决上述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协同护理模式虽然在我国医疗领域已有十几年的应用历史,但尚无较多关于该种护理模式在心脏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报道【3】。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探讨该种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和抑郁水平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水平均为反映个体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心理弹性越高,抑郁水平越低,表示个体心理状态越好【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协同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抑郁水平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由此得出,协同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降低患者抑郁水平。分析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如下:协同护理模式下,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临床护理,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之前的情感沟通,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牛的负性情绪,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6.7】。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降低患者抑郁水平,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忐,2014,31(8):28-30.

【2】徐云,周蓉,付春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验证及结构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94-897.

【3】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忐,2014,29(16):

【4】林凤,黄智荔,陈羡玲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川临床护理杂志,2015,14(5):42-45.

【5】胡慧娟.协同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1(1):16-17.

【6】 Angstman KB,D0ganer YC.Dejesus RS.et allncreased mediCal cost metriCs for patients50 vears of age and older in the collaborateCare modelof treatment for(lepression[J]PsychogeriatriC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Japanese Psychogeriatric、Soietv.2016. 16(2):102-106.

【7】赵冬梅,裴沛,于波,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3):365-366.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模式心理弹性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