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开发及利用

2019-09-01管程程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管程程

摘    要: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互联网+”计划,并将其应用到教育行业,可以总结成一个简单等式: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目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工具逐渐被网络代替。教学是各大院校的核心工作,“MOOC”即在线开放课程,是顺应大时代下的“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本文主要探究顺应时代潮流,完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 MOOC    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

一、传统式教学模式

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主要是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毕业实习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课堂,被动接受知识,整个授课过程显得乏味枯燥,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者,目前大学生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集中力、知识吸收程度都不一样,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其次,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采用一种评价体系,即期末考试的方式,测验考试的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简单模式的笔纸考试,固定不变的单选题与多项选择题、填空和简答题,得出的分数即为对学业的评价,这种只关注考试成绩不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只是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

院校教师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经不完全数据统计,在教学管理人员中,22%的人员持一般认可的态度,45%左右的持比较认可态度,33%的持非常认可态度,目前没有人不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在专职教师中,大概90%的人员认为很有必要实施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只有10%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觉得很麻烦。通过对在读大学生的统计,大概90%的学生觉得将传统课程融入信息化的要素很有必要,5%左右的学生觉得没必要,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来,将慕课资源融入混合式教学中的认可态度由上而下逐渐递减,所以传达并实施这种理念很有必要。

三、MOOC国内外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2008年国外开始MOOC的研究,通过ERIC(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Pro Quest等国外知名学术平台,对慕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数据平台的检索显示,发现自2013年开始,有关慕课的期刊论文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2018年的数据达到制高点,2017年期刊论文收录356篇,2017年硕博论文收录12篇。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2.国内研究现状(含山东省)。在我国,有关慕课的学术研究开始于2012年,从2014年开始,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数量达到两千多篇,从此各大高校开始有关慕课学习的热潮,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上涨。近两年关于慕课的论文数量不是很多,因此,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成为高校教师研究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四、目前本科院校慕課教学出现的问题

1.辍学率高。由于慕课学习属于一种高要求的独立自主化学习,目前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后台教师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学生与教师难以正常地进行语言沟通,课余时间不够用,视频播放不流畅等原因,促使大量慕课资源使用者中出现较多辍学者。

2.教学模式固化。慕课的大量资源来源于视频教学,教师得在屏幕前讲授,相当视频化,学生难以有效地参与,师生互动性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也不同。

3.感情沟通弱化。目前我们制作的慕课平台缺少大学校园的真实氛围。尽管在慕课平台上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区、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等模块,但这样会减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学生互相批阅作业,包含个人感情因素较多,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五、解决慕课平台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以“学”定“教”,以“学”定“导”。导学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利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平台导学策略:当前慕课平台的大多数课程中,应为学生设置浅显易懂的学习指南路线,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凭借录制微视频和绘制思维导图,引起学生对学习指南路线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慕课的兴趣。为节省学生的时间,可以在慕课平台上设置有关学习方法的认定、各种参考书的选择、疑难杂症的提出等指引模块,以帮助学习者尽快有效地学习。(2)教师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好“MOOC”资源学习;引导学生制订线上线下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2.提高“MOOC”混合式学习动因的策略。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加强关注。教学策略的设计从两个方面进行: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同时内化外因动机,激发内因动机。(1)提供多种混合式学习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选取慕课课程中的章节内容,不仅要适应本地教学方向,更要满足学生的在线需求。另外,在慕课平台上为学习者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在线数据库、电子刊物、网络微视频、其他学习网站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类“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更能有效促进知识内化。在线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讲解,更要扩充学习平台上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完成多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2)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加强过程性交流合作:在线上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QQ群在线讨论,以及通过论坛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在线下面对面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讲解,进行答疑解惑和操作技能的指导,更要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如制作微课、利用思维导图、小组成果汇报、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3)注重多元化反馈:可以通过QQ、社会论坛(BBS)、微信群等形式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使老师与学生、助教与学生及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在线下面对面课堂中,教师对慕课平台上的专家提问、单元测验等,可随堂解决疑难杂症;制定评价量表格,对班级中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另外在阶段性考核中,学习组长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报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对本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取长补短,同时老师还要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4)肯定成就,提供奖励。

3.认知工具促进深度学习。认知工具大体分为两种形式,比如技术这种有形的认知工具;以及智力方法这种无形的认知工具。在利用慕课平台学习的时候,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难以完全做到自我的调节与控制,只能处于浅层次学习中,所以合理地利用这些认知工具,如将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引入慕课混合式学习,便能明确学生们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4.多元评价策略。基于“MOOC”资源的混合式教学中,效果的评价对象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即生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生生之间的评价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中的作业互评,以及课堂中的团队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学期阶段性的小测验,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小组讨论等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则可以通过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反思进行。以上方式从学生的学习深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从学习广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比如采用项目化作业、平台区域讨论、线上讨论发帖等方式。

六、本科院校建立慕课混合式教学的措施

1.教师在慕课混合式教学中的导学模式。建立有关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系:3432模式。其中,3是指将整个授课环节分为三个大部分:课前预习;教学环节,即教学实施环节步骤;考核评价。4是指课前预习的四项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3是指教学环节的三个步骤:课前在线学习阶段、课中面对面学习阶段、课后考核阶段。2是指考核评价的两种方式相结合:线上学习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即过程性评价,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成果展示)。此模式的设计如下图:

采用慕课教学的课程数据库要丰富,所谓丰富指数据库资料的数量要多,来源方式要广,习题数量要多;且每一项资料的质量要高,视频的清晰度、讲师的讲课质量高。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学习平台的点击率、关注率,才能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主动转变。

2.建立以“PDCA循环”为导向的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好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加强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師为主导开展实践教学,做好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和效果评价,最终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PDCA循环”的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如下图所示:

基于“PDCA循环”的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打造慕课教师团队。慕课平台上的高质量视频需要高水平的讲师队伍,整个慕课教师团队需要老、中、青合理搭配,既需要高水平的教授作指引,又需要具备多年讲课经验的讲师人员,更需要后台服务的助教团队,做到合理分工与分配,从而打造一支集规划能力、指导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于一体的精英慕课团队。

4.开展过程性全方位考核。慕课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核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学生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及线上学习四模块,平时成绩按百分制,四模块分别各占比10%、20%、10%、60%。其中线上学习成绩比重最大,包括新课前的视频听课、课后的章节练习、每周的讨论区活动及学期末的线上考试,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要落实到学生的每一项参与活动中。第二部分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形式为结课论文,结合本专业知识完成书面论文并上传平台,也可以以闭卷考试形式,试题全部从学习平台题库随机抽取,真正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全方位考核制度的应用。

七、结语

随着“金课”“翻转课堂”“慕课”“微课”这些新兴教育理念的诞生,为更好地制作高质量MOOC,必须创新教学设计理念,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设计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为教师打造“金课”提供方法与路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255(7):5-16.

[2]李晓明.“人群与网络”慕课(MOOC)实践杂感[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9):46-55.

[3]俞金香.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29-34,37.

[4]张庆.我国高校慕课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J].学理论,2016(7):197-198.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8年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互联网+”背景下“MOOC”资源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编号:2018JXY3014。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