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刍议

2019-09-01董学勇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教育管理

董学勇

摘    要: 将儒家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涵育,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成,学生与父母之间和谐关系的培养。要多途径创造学习儒家宽容思想的良好环境,努力提高对儒家宽容思想的领悟力,加大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的实践力度。

关键词: 儒家宽容思想    高中班级管理    教育管理

当前,就高中教育学段来说,受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思想压力更大,班级管理任务随之变成为学生考高分服务。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笔者认为应将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中,下面专门论述,求教于方家。

一、儒家宽容思想的基本要义解读

“宽容是一个人际关系方面的范畴,是德行主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异己物(人与事、言与行等)的容忍和尊重”[1]。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以“泛爱众而亲仁”的仁学为原理,广泛阐发宽容思想。宽容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提倡的准则,是仁爱思想在人际伦理层面的具体表现。儒家宽容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忠恕。孔子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严格要求自己而轻责备他人,就能远离怨恨。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他人。曾子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曾子认为忠恕是孔子思想的主线。孔子倡导的宽容,是对异己对象的尊敬,在人际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儒家其他经典作品也多次阐释忠恕之道,比如荀子讲:“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以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荀子·非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用墨线似的准则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用舟船似的胸怀待人,才能成就天下大事。荀子从成就大事的角度强调宽容的重要性。

宽容他人,既要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厚德载物的胸怀,不要一味挑剔他人,要允许别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儒家认为,与人相处,更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攻人之恶,非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春秋繁露·仁义法》)。董仲舒认为不攻击别人的缺点,就是宽容,儒家这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宽容思想,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涵育

尊敬老师,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能充分体现尊敬老师的历史故事,如程门立雪。关爱学生,是当代教师理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师生关系和谐是现代教育伦理观念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师生关系不和谐,重要一点在于师生之间缺少理解与宽容。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教师包容学生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刻意责备、批评甚至嘲笑、挖苦学生。学生宽容老师,就会明白老师平时对自己的那些“找茬”“欺负”实际上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

(二)有利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成

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同年10月,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整治校园欺凌暴力案件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校园欺凌案件危害巨大,对遭受欺凌的学生来说,不仅使其学习成绩下降,更损害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此外,校园欺凌事件还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校园欺凌事件从一个方面说明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的必要性。用儒家宽容思想教育高中生要尊重他人,不随意责备他人,不伤害他人,用君子的气度、肚量和其他同学相处。学生之间和谐关系在儒家宽容思想的滋润下悄然生成。

(三)有利于学生与父母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高中生思想正处在不完全成熟阶段,对世间万物乐意观察与思考,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总体来说,认识不够深刻,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他们多愁善感,情绪起伏变化较大,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渴望有一席之地,对家庭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但因为年龄小、社会阅历缺乏,一般没有决策权,感到苦恼。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他们表现出矛盾的一面。一方面,排斥父母教育,想著完全独立面对一切。另一方面,内心脆弱,一遇到挫折就想得到父母的庇护。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发现高中生对父母的感情复杂,尤其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关系紧张。这份复杂的情感使父母与儿女代与代之间的有效交流困难,加上农民工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交际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儿女之间更难沟通、交流。将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使高中生掌握并运用儒家宽容思想体谅父母的难处,体认自身的不足,有利于他们与父母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的途径探究

(一)学:多途径营造学习儒家宽容思想的良好环境

儒家宽容思想融入高中班级管理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儒家宽容思想,需要学校积极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高中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班级。单靠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宣讲儒家宽容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多层面、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从学校管理层面讲,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高中生学习儒家宽容思想的重要意义,双眼不能只盯着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学生学习宽容思想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从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积极承担起自觉宣讲儒家宽容思想的责任,利用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宽容思想感悟人生。从学生讲,要提高学习儒家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促进个人长远发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角度珍视学习儒家宽容思想的机会。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讲,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黑板报、报刊栏、楼壁、墙体张贴表现形式多样且反映儒家宽容精神的语句、书画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悟:师生要努力提高对儒家宽容思想的领悟

学习的最佳效果是内化于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班级管理来讲,一般意义上班主任是最直接、肩负主要责任的管理者,学生则是被管理者。在现代教育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参与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都要领悟儒家宽容思想的真谛,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儒家宽容观,感悟宽容观。以宽容思想处理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的误解、分歧与矛盾,及时总结问题解决的结果,切实感悟到儒家宽容观在解决班级管理棘手问题上表现出的突出效果和巨大力量。

(三)习:增强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的实践力度

儒家学习观强调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要在实践环节加大力度。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自觉遵循宽容思想,还要引导学生践行宽容思想。为加大儒家思想融入班级管理的力度,班主任可以开展各种形式不同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强化学生对宽容思想的认识。彼此有误会的师生、学生可以采用书信谈心、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增进沟通,化解矛盾。对于与父母有隔阂的学生,鼓励他们给父母写信、打电话直抒胸中不悦的症结,同时也要多做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宽待、包容孩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学生,注意将儒家宽容思想融入班级管理,这对高中班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鼓励、引导高中生做宽以待人的人,有益于高中生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润田.论儒家的宽容思想[J].东岳论丛,2006(2).

[2]林彦虎.青少年弑师行为实证研究——以58起弑师案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管理教育管理
强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