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16-12-12耿劼赵慧
耿劼+赵慧
摘 要: 在学校范围内,班级构成了基础,班级风气密切关系到高中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同时会影响学校的学风。高中生处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同时承受着较重的应试压力,更需要和谐宁静的班级气氛。为此,学校和教师都有必要重视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应当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班级的途径和方式,为高中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工作创新 具体实践
高中生来到学校,就进入班集体这个更大的家庭。班主任如果能够妥善管理班级,就可以创造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反之,若没能做好全方位的班级管理,那么不良的班级秩序就会干扰到每个学生,无法营造向上且积极的班内学习氛围。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对于高中阶段的师生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对于班级管理,应当结合新的时期,不断摸索创新管理的经验,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给出更完善的班级管理思路。
一、创新班级管理的必要价值
新课改正在深入,与之相应的高中班级整体管理质量也获得了提高。在高中阶段,师生都逐渐明确了班级管理的重要地位,因此非常重视班级管理。然而,现今阶段的班级管理仍没能达到完善,存在各种弊病或者缺陷。受到应试影响,高中班主任的关注点通常是怎么提升全班的成绩,进而争取最佳的考试排名。在这种心态下,师生就很容易忽视平日的班级管理,忽略管理中的细节[1]。过于重视成绩,以致班级中弥漫压抑和紧张的气氛,学生们背负了更沉重的压力。
此外,某些班级管理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班级气氛较散漫,学生很难聚集精力。从现状来看,多数高中班级都拥有超出50名学生。在这种大型班集体中,班主任很容易忽视同学们的个性差异,通常设置同等的评价标准。这样做,不利于培育多样的个性,压抑了创新。
从学校管理来讲,班级管理构成了不可缺少的必要部分。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根本上密切关系到整体的成效和管理质量。优良的班级氛围能够为每名同学提供日常学习必备的保障,让高中生可以安心学习。高中生处在关键阶段,自身承受了较重的身心压力。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强调班级管理。师生应当共同创新,分享班级管理的思路和经验。通过创新日常的班级管理,才能够提高班级工作的整体质量,保障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二、探析实践思路
高中生的心智已经日益成熟,然而,面对人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高中生仍然很难避免迷茫,同时更加渴求来自班集体和教师的关爱。如果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安心的学习环境,那么高中生就能够摒除各种干扰,专心搞好学业。做好高中班级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有必要不断摸索和创新。完善高中阶段的班级工作,有助于师生共同应对繁重的高中课业压力,拉近师生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创新高中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必要依照如下实践要点:
(一)营造优良的班级氛围
搞好班级管理并且凝聚合力,关键是创造气氛。在班级范围内,师生构成了整体。优良的班级氛围包含了友爱、和谐、安静和上进的气氛,在这种优良气氛的感染下同学们才可以做到积极进取[2]。在营造气氛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起到了必要的作用。营造班级氛围,班主任就要摒除高高在上的心态,真心关爱班内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尝试与同学们成为朋友,经常深入同学们中间,倾听学生的困惑和心声。这样做,学生可以把教师视作好朋友,进而自觉接受班级秩序的约束,增进师生间的友爱。
(二)重视全方位的进步
从目前状态看,高中阶段多数班级工作都重视成绩,因此忽视了全面进步。为了扭转这种认识,班主任就应当重设班级管理的关键点,更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班级生活中,可以适当增设多彩的活动内容,用这种方式帮助高中生放松心情,在愉悦和轻松的心情中投入学习。重视全面的素质培育,这样做符合新阶段的课改需要。
(三)融入日常生活
为了创新班级管理,不断尝试新式的管理思路,教师就需要适当扩展现有的工作流程,紧密结合班内的管理和课余的日常生活。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们留心观察父母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为了支持高中生的学业,父母通常都会细心照料学生的平日生活,照顾饮食起居。这种观察活动能够让高中生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对于生活也怀有感激的心态,这样做有助于营造更和谐的班级气氛。
三、结语
强化班级管理,这种做法在根本上符合新课改的总体趋势。对于高中生来讲,班级气氛是尤其重要的,班级管理关系到同学们的学习质量和整体学风。完善班级管理,就需要更加强调创新。师生应当密切协作,共同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班级管理的具体思路[3]。未来的实践中,班主任和高中生需要不断归纳班级管理的珍贵经验,创造有序的高中班级环境,让高中生在友爱的气氛下快乐生活并且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石仁全.网络环境下高中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56-57.
[2]蓝日模.“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J].教师教育论坛,2016(08):66-69.
[3]颜波.探析如何创新高中班级管理策略[J].学周刊,2014(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