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践行三学会”新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工作

2019-09-01常燕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常燕

摘    要: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人员素质、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应深入贯彻落实“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新要求,从更新理念、创新载体、改变方式、丰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学生管理

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落脚点。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问题。学生工作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才能在全球化洪流中正确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一践行三学会”的必要性

“一践行三学会”是践行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的生动实践。高校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育人育才新格局[1]。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体系中,“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内在地包涵了教师和学生两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核心要义在于:其一,哲学社会科学“育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育人育才。其二,哲学社会科学“育才”重点在于引领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作为教育者和传道者,要自觉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践行三学会”要求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这正是“育人育才”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一践行三学会”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3]。人无德不立,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践行师德是前提。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只有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不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立德,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加以强调和落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从而“践行师德”,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践行师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一践行三学会”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社会网络普及程度及信息开放速度不断提高,一方面,给喜欢追求新潮和时尚的青年大学生们提供了漂洋过海畅游全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全方位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往相关工作, “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联系不密切,特别是与学生的学业就业、婚恋情感、人际交往、心理困惑等问题联系不紧密,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需求契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应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着手,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和精准有效的教育食粮,才能完成思政教育提供者与接受者的有效对接,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一践行三学会”的重要性

“一践行三学会”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一践行三学会”是在我校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保证“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目标实现的有力举措。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然而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不断发生变化,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培养了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用最新的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一践行三学会”对于我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价值。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有一些问题,如教育理念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欠适应;教育内容与当代青年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相对脱节;教育方式方法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方式不十分吻合; 教育手段与当今网络信息社会的现代传媒特点不能很好地契合,表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供给端与受教育者的需求端产生了差距,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根据教育形势、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调整教育供给端,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改革,使教育者的供给符合受教育者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全球化与信息化不仅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还给世界各国的高校教育工作带来现实困惑。美国哈佛大学就是一例,面对大学生道德的滑坡,哈佛大学在教育资源供给上不断改革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增强道德推理课程在核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这些道德课程的过程中反思诸如正义、义务、公民职责和权利、忠诚、勇敢和个人责任。此外,加州大学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利用社会实践,如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去校外企业兼职,从而把教育工作融入社会生活。因此我校提出的“一践行三学会”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目的就是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端,从而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三、“一践行三学会”新要求下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给端改革的要义在于通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供给端要素的转型升级,实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供给、精准的供给、创新的供給。也就是说,只有对教育供给端的各个要素进行新的优化整合,建立新的供应结构,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加强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有效互动。

一,教育者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坚持为学生服务的人本精神,精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应学生的心理诉求。教育者要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供给端拉动需求端的思维,多从供应这一方面思考教育内容是否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的教育话语是否对接大学生的话语需求,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结合学生的思想特征,我们的教育环境是否对应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等,都应当认真思考,从而真正做到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供给端改革的新思维,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结构转型升级,完成教育供给与需求的无缝结合。

二,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现实生活场所。因为思想道德来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思想道德生根发芽的土壤。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产品,这一产品是否具备魅力并被学生接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现实生活场所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肥沃土壤,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源泉。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关注和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疑惑、就业、恋爱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时回应学生出现的思想困惑,正确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冲突中学会鉴别和取舍,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明德、修身、笃学、致知的行动指南。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就要求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化教育的话语表达,话语虽然只是交流工具,却是教育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载体,同时是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最重要工具。因此,教育者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学生实际,研究当代学生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与时俱进创新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结合我校实际,作为供给端的广大思政教育者要着力改变传统的理论强、说教式的言语表达方式。同时,广大教师应在把握政治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一些时髦用语,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话语从逻辑紧密、体系完善、知识紧凑转化为学生愿听、爱听、想听的富于大众化、时代化、流行化的表达,进一步消除教育话语单调枯燥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顶天说道理又能立地接地气。

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毋庸置疑,教育方式方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就像商品的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一样。产品好并不意味着销量好。要赢得市场,让学生喜闻乐见,除了“产品”好之外,还必须有好的教育方式方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形成一套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必须革新以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坚持“以生为本”,将以教育者为核心的主体灌输转换为以受教育者为核心的“自我建构”。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减少“一言堂”式说教,更多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探究式等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同理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冲突中学会思辨、学会批判、学会选择,从而真正增强大学生道德品行践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创新“第二、第三课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端而言,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供应产品。在互联网的强势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优化思政教育文化氛围关键在于营造优良的网络舆论氛围。高等学校在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及历史文化建设。同时,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津津乐道的新媒体平台,顺势整合微信平台,统筹规划,及时搭建微博平台、抖音、快手、校园论坛、红色网站等宣传载体。把新媒体建设成为随时随地一呼百应的现代立体化舆论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网络舆论氛围,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环境供给。

总之,“一践行三学会”新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现实诉求为出发点,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端的“教育产品”入手,对“教育产品”的各个要素进行改革,提高“教育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增强“产品”的认可度,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7.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