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课程“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探究

2019-09-01徐奋奋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古代汉语教学模式

徐奋奋

摘    要: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将常用词、通论和文选结合起来,形成以文选为一体,常用词和通论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强调常用词和通论的工具属性及文选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一体两翼    教学模式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并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就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至今“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1]。本文拟以这三部分为基础,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1.“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应以文选为重点,学习常用词和通论的目的是顺利阅读文选,故文选为一体,常用词和通论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明确教学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古代汉语”有规定的教学时数,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分配教学时数。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以文选为重点、常用词和通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意味着在教学时数分配上向文选倾斜,突出重点。

第二,注重学生能力提高,学习结果可视化。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阅读文选是此种能力的直接体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阅读能力划分层级,制定相应的标准,直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何种水平,在给定的一段时期内是否有所提升,提升多少等,并绘制图表,将学习结果可视化;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分析,检查教学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三,夯实基础,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共同发展。古代汉语是学习古代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的基础,后者是文选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优秀传统文学作品中不但习得常用词和通论,而且习得文章的框架,学习作者怎样将各种材料组织成一篇文章,通过“体验”习得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的熏陶主要以“象征性体验”实现,“象征性体验”的实现以文选为载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以文选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常用词和通论不重要,它们是组成文选的材料,没有常用词和通论,文选难以组成。“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侧重三者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2.常用词的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门语言,熟悉常用的词汇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难以读懂全文。在古汉语词汇教学中,要贯彻如下原则:

第一,区分外向意义和内向意义。Samuel Hayakawa认为语言可以分为外向意义和内向意义。外向意义是指它在外界里所指代或表示的东西,即它在我们脑海里所引起的一切。内向意义是当用别的字解释一个字时,所告诉别人的[2]。对于古汉语词汇来说,实际学习的是内向意义,即用别的字解释一个字,这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难度更大,抽象程度更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词语解释的准确性。

第二,注重言辞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组合与聚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古汉语发展至今,除了少部分词是单义词外,大多是多义词,由最开始的本义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延伸出多个相关意义,形成语义的聚合。由于意义之间彼此联系,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本义”和“常用义”为点,带动记忆其他相关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上下文掌握词汇意义。某个汉字虽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上下文语境中有且只有一个意义,这个语言环境固定了词语的意义。在学习中,必须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词语的意义,将文选的学习与常用词的学习结合起来[3]。此时,可以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在字典中各汉字形成一个“字义区”(areas of meaning),字典的功用是它能解释一个字在各种不同字义区里的意义。我们每次看到或读到一个字,就可以考察这个字的前后文及其所指出的外向事物(倘若可能的话),决定它在那个字义区里占了哪一“点”。

第三,形音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常用词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容易着重讲解词义,对字形和字音讲解不够,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迁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形音义三者中词义的变化较明显;二是古文阅读中对词义的理解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不懂字义影响阅读,不懂字形和字义影响不大,这与汉字是表意文字有关;三是字形,特别是字音,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部分教师在这两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只讲词义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字形和字音对字义也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字形和字音的变化有许多成系统、成规律的内容,如在课堂上穿插讲解一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会更透彻,更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3.通论的教学

根据王力版《古代汉语》教材,通论大致包括如下内容:字典及古书注释、词汇(文字学、训诂学、名物典章制度)、语法、音韵、修辞和文体。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论述。

模块一:字典及古书注释、词汇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怎样查字典辞书、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诗经》的用韵;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与常用词的教学结合起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字典及古书注釋,为常用词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掌握文字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了解词汇的形成模式,能够“以点带面”掌握常用词含义。由于汉字的形音义密不可分,因此应适当掌握一些音韵学方面的相关理论。

模块二:语法教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有词类的活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连词、介词、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等;句法包括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等。词法和句法两者密不可分,许多句法功能是通过词法实现的,一些词法的实现要在具体语句中,两者应结合起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并不多,但比较琐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算紧密,可以先简要学习理论,而后在文选教学中随时巩固复习。应该说,与现代汉语相比较,本科阶段古汉语对语法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主要为阅读服务,如果需要深入学习,就可以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专业书籍[4]。

模块三:音韵、修辞和文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文体及其特点、古书的句读;骈体文的构成、赋的构成、古汉语的修辞、诗律、词律、曲律等。这一部分内容宜采用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应有一定的诗词古文方面的积累,由于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到大学大部分学生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其次,学习相关文体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学习效果的检验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作品,鼓励学有余力者尝试自主创作,在当前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这是培养学生素质、因材施教的一条途径。

4.文选的教学

常用词和通论的教学最终都是为阅读文选服务,同时文选也是常用词和通论出现的语言环境。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掌握了常用词和通论就可以实现的,还有如下几个难点:一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上都有较大区别。二是古代汉语本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各个时期都有变化,先秦与汉代在语音、词汇、语法有很多差异。对于若干个不同的时代平面上的语言系统都要有把握。三是每一作品涉及内容都有特定的思想性和属于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要读懂作品就要了解思想史和社会背景,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社会风气等。只有联系这些背景,才能真正说把一篇古文读懂了,把一本古书读懂了[5]。因此,在文选教学中,可以贯彻如下原则:

第一,根据作品特点,明确教学内容和手段。古代汉语课程涉及内容丰富,如果掌控得不好,就可能会偏向哲学、文学或历史,但是实际学习中,这些角度都需要。例如荀子或韩非子的作品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把思想源流梳理清楚,才能够真正弄懂作品的要义。王勃的《滕王阁序》要从文学的角度讲解;《史记》《左传》要用地图才能把当时整个战争的形势和过程讲得比较清楚,再具体到文本,才不会有障碍。

第二,阅读文选离不开介绍历史文化背景,但应有所取舍。文化既包括每个时期的物质文化,如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又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及规章制度等。在学习文选的时候,应该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但应有所节制,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就毫无节制地讲历史讲文化甚至讲故事,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完这门课以后有所得,自己再阅读的时候理解更深,遇到问题知道怎么解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告诫学员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由近些年兴起的国学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人因为内心的困惑或者是精神层面更高的追求,想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些寄托。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寻根的一部分。经济越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越浓厚。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员,不论从思想还是心理,在这方面都有迫切的需求。

第四,合理分配常用词、通论与文选之间的比例。通论的教学建立在常用词和文选的教学上,这是因为通论较之常用词和文选更加抽象,抽象事物通常是建立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与神经系统以外的东西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抽取事物之间的种种相似之处,并归入某一类概念或某一类规则之中,形成“抽象阶梯”。抽象阶梯的最底层主要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事物”,例如各种表达具体事物的词;抽象层级越高,越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沿着抽象阶梯一层一层地上升显然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哲学和科学上的见解。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停滞在某些抽象阶层上”,有效的教学需要高级抽象阶层与低级抽象阶层、语言与现实不停地互相作用,在抽象阶梯的各个层面都能活动自如,迅速、有条不紊地从高级阶层落到低級阶层,再从低级阶层升到高级阶层。意味着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在常用词、通论和文选之间转换,最终目的是强化教学效果。

5.结语

“古代汉语”课程具有内容跨度大,与现代汉语系统差异大,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等因素,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难点。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校、学生和课程本身的定位,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2:1.

[2][美]塞缪尔·早川,艾伦·早川.语言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2.

[3]郭九苓,漆永祥,赵国栋,主编.北大中文名师教育谈学术理想[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5-318.

[4]黄德宽.谈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75-78.

[5]薄守生,赖慧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07):66.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古代汉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