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2019-09-01贾杏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贾杏梅

摘要 目的:探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特点。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早期心肌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镇静、镇痛、降脂控制基础疾病,同时给予B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睡前口服,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即口服硝苯地平10 mg,2次ld,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生频率为(7 6±4.1)次/周,持续时间(23.3±9 8)min,治疗后分别为(1.2±0.2)次/周和(2.8±1 .2)min;对照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生频率为(7.6±4.2)次/周,持续时间为(21.5±9.7)min,治疗后分别为(2.9±1.7)次/周和(7.9±2)min。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1%,其中面部潮红1例,胃肠不适1例,肝功能受损1例;对照组用药后共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o%,其中面部潮红1例,胃肠不适1例,肝功能受损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心血管疾病;药学分析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同时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大等因素也呈年轻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牛命。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抑制平滑肌增殖,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1】,为探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特点,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现行如下总结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IOO例,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早期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 - 77岁,平均(56.8±3.5)岁;心功能分级:I级13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 - 76岁,平均(56.7±3.4)岁;心功能分级:I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1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6例。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镇静、镇痛、降脂、控制基礎疾病,同时给予B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睡前口服,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即口服硝苯地平10 mg,2次/d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牛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牛频率为(7.6±4.1)次/周,持续时间(23.3±9.8)min,治疗后分别为(1.2±0.2)次/周和(2.8±1.2)min;对照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牛频率为(7.6±4.2)次/周,持续时间为(21.5±9.7)min,治疗后分别为(2.9±1.7)次/周和(7.9±2.3)min。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牛情况比较:观察组用药后共发牛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牛率为6.o%,其中面部潮红l例,胃肠不适l例,肝功能受损l例;对照组用药后共发牛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牛率为6.0%,其中面部潮红l例,胃肠不适l例,肝功能受损l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上升,各种疾病诱发的可能性逐渐提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相对一般疾病而言,其具有更高的发生率,且发病风险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心血管疾病中,以“三高”为主要代表,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2】。这3种疾病对患者的血液循环与代谢有着严重影响。

作为一种HMC-CoA还原酶抑制剂[31,他汀类能减少胆同醇含量,这是因为其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胆固醇牛物的合成速度,并且他汀类还能加速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前体的清除,从而使患者体内胆同醇水平进一步降低,维持在正常范围。长期临床实践也表明该药物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血小板聚集【4】,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使松弛血管平滑肌获得有效松弛,减少心脏负荷和心肌压力,使心肌供氧提高,从而控制其心血管疾病诱发的临床症状【5】。从药学方面而言,硝酸酯类药物包含了多种元素,是一类带有硝酸酯类基因的血管扩张剂,且其本身含有N02结构,临床药理作用相似,仅药效维持时间与发挥作用时间段的长短存在差异。而在临床运用中,患者一般追求持续时间长、起效快的药物,这样方可使自身的痛苦获得最大程度地降低,达到治疗效果。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学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2):188.

【2】刘冬.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ll(l5):84.

【3】刘怡华我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仍普遍流行【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2(2):7.

【4】张劳.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148.

【5】徐良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方法与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96):130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