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初英美浪漫主义差异成因及表现
2019-08-30徐富丽李前
徐富丽 李前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以表达理想、描绘自然、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创作特征。浪漫主义是在古典主义之后广泛流行于西方的文学思潮,在浪漫主义的旗帜之下,一大批英美文学家创造了大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展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本文旨在通过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差异进行分析,展现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不同表现形式。
1 社会背景差异
18世纪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给人们带来物质文明而英国产生了一批追求个体自由,强调个人价值,远离“物质”的浪漫主义作家。例如,早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代表作《唐璜》。17世纪下半叶的启蒙运动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写作灵感。人们对理性的刻板开始不满,强烈要求抒发自身情感。在这种背景之下,浪漫主义作家应运而起,他们向非理性的世界寻找安慰,追求美的享受,追逐精神上的满足。济慈的唯美主义诗歌,彭斯、华兹华和柯勒律治的歌谣等都反映了这种追求个体自由解放,抒发感情的价值观和思想。罗伯特·彭斯以苏迫古战场名为题写了《班诺克伯恩》一诗。拜伦在《唐璜》中他号召希腊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的占领。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主人公向王权挑战。由此可见,社会变革与工业革命在英国浪漫主义的诞生以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美国浪漫主义更多是受到了欧洲文学以及宗教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霍桑小说为代表的传奇浪漫主义文学上。例如《红字》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清教徒的生活观点,也批判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抑制。对清教主义的批判号召人们抛弃旧的风俗和传统,创造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运动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得益于西进运动,美国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美国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促进了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蓬勃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内容差异
英国浪漫主义作品以抒情为主,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强烈直接的表达。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和雪莱的《诗辩》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两者都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愿望。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歌颂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描写自然之美,通过丰富的意像建构,为读者营造一个离奇的自然世界。他们的诗歌没有了严格的纪律限制,诗人们在更自由的诗体中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倡导人们去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生活。相比之下,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要么深刻地表达出对某个人某件事强烈的爱,要么强烈地批评某种行为的丑陋与虚假。例如欧文的作品《奥利佛歌德史密斯传》就描写了主人公对这个世界真实的看法,对主人公的种种遭遇也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只要主人公认为是对的就会表达出强烈的肯定,只要主人公见到壮观的自然美景,就会表达出由衷地赞叹和热爱。更直接,更浓烈的表达,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也更符合当时美国读者的阅读需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偏重展示主观世界,而美国浪漫主义作品在模仿欧洲文学的传统基础上,更注重离奇曲折的情节的设计。例如,欧文的短篇小说,以及库柏的小说《皮袜子五部曲》其中有的作品加入了印第安元素,有的营造了更加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的对不文明事件进行了不可思议的安排。这些情节在吸引读者的同时,引起了读者丰富的联像和回味,带着读者在故事中尽情地畅游。最能突出个性另一部美国文学作品就是霍桑的《红字》。这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品对人物刻画的典型代表,他真实的刻画了在宗教压抑与道德压力面前,展现人的真实欲望,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更加关注的是社会生活对人的束缚,主张人应该回归到自然的环抱之中。对清教的反抗,自由的追求,成为美国浪漫主义的又一经典特色。
总的来说,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在发生的时间、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学表现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两国的浪漫主义有着相似的产生背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两国都有各自的特色。英国浪漫主义所创作的是一种自然、想象的环境,反对古典主义,多以抒情为主,托物言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而美国的浪漫主义反对道德上的约束,大力提倡通过教义使人思想开放,树立英雄人物引导人们。
通过比较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英美文学的特质和英美国家文化个性、审美心理,加深对英美文学本质的特质的理解。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大学“英国研究中心”项目,项目名称: 《接受美学下英美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201704。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