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贵阳健康城市建设
2019-08-30高山
高山
2016年,贵阳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7月,贵阳市举行建设健康城市启动仪式,并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书。作为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健康城市的建设,贵阳市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是健康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索要阐述的两大方面。贵阳是阳明文化重镇,阳明心学可以为市民心理健康提供帮助。传统的中医学、中医文化,又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帮助提升市民身体健康整体水平。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简要叙述。
1 健康城市与阳明文化
六百年前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为贵阳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阳明心学是贵阳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贵阳市健康活动的开展,应依托阳明文化。阳明文化在贵州的数百年发展,也极大影响了贵州、贵阳市民。因此,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不能不认真考虑阳明文化的重大作用。阳明文化在贵阳市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也为官方所重视。
我们从阳明心学本身来讲,正因为它本身可以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健康城市建设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这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贵阳市民的心理健康程度。
阳明心学倡导心外无物,从狭义来讲,在人关心的事物之外,是不存在物的,换句话说,他对这个范围以外的所有一切存在、一切现象、一切所谓的事物都不关心,既然他不关心,那实际上也就在他的心外。那么,如果人有了压力、困惑、迷茫、焦虑,让人摆脱困境的一个方式,就是学习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如果觉得那些事情并不是能够对自身产生根本影响的东西,也就逐渐学会看淡很多东西,压力也就不成其为压力,进而就能保持心理的稳定、健康的状态。倡导向内探寻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够回归赤子之心、化压力为动力、变困境为坦途。
而回归本心、回归正轨,又可以通过学习“致良知”之说以达到。阳明先生曾说:“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在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通过怎样的方式改善情绪、达到良好而平静的心理状态,我们认为是可以从阳明心学得到答案,“学以去其昏蔽”。
从张宛筑老师的研究可以知道,在贵阳市中小学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为障碍、性格缺陷、学习障碍三个方面,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总数33.9%,中等程度问题者占4.6%,严重问题者占0.2%。而我们的調查问卷所反映的贵阳市民的心理问题也不在少数,需要一定程度的疏导。
面对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采取西方心理学方式进行治疗是一个途径。而我们可以采取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从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出发,从阳明心学这一本土文化出发,通过学习阳明心学,强化个体内心、回归本性,倡导每一个贵阳市民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情绪问题,应该是较好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而作为贵阳健康城市建设的一环,也能发挥其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功效。
阳明文化、阳明心学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发挥,需要组织本地及全国专家进行研讨,确定其宣讲的具体内容、方式以及活动展开的各种方式。在中小学乃至于大学开设阳明学相关课程,就是一个虽然耗时较长但收效显著的方式。
2 健康城市与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在全国健康城市建设中都是一个短板,贵阳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有着异常丰富的中医药历史文化资源,贵阳可以在这一块进行精准发力,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同时亦能弥补贵阳在现代医疗上的短板。贵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历代传承的医药文化,也是贵阳健康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内容。
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要考虑中医药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是以中医文化推动医疗知识的普及。
中医是人学,西医是病学。古人视人为一个有机体、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不会单纯研究某一局部。这是中医更能适应普通人的地方,普通家庭医疗设施不能满足对细胞、蛋白质等的观测,而望闻问切则是人人皆可掌握的。只不过需要通过教育,让现代人逐渐学会看人、分析人生病时候的不同表现。因为药方、疾病的表现、人的表现三者互相比对,才能确定合适的用药与诊治方案。
对于人的一生,从健康方面来说,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有医疗常识。不知医,于上为不孝,于己为不智,于下为不慈。有预防意识、减少生病的几率;生了小病自己抓点药,用极少的时间和费用在家就解决了,不用到医院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治疗;遇有紧急情况或大病,再去医院寻求急救。这才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人人践行传统医学的理念,也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方式。
把这个思路扩展开来,可以知道,由此能够减少每个家庭巨大的经济支出,也为公共医疗资源的节省拓展了空间。常见的中药,基本上都很便宜,一副药六七块钱的情况很多。用对了,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解决病痛。
其次是进行医学教育。藏医于民、全民皆医。
对于学生阶段的孩子来说,应接受中医和传统健身术的教育。可以经过专家讨论,确定适合孩子接受能力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浅显、易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医学教育最好是加入中考、高考,保证行政力量介入。循序渐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育内容不断加深。
对于体育课来说,现行的体育教育几乎没有传统健身术,只在大学的选修课上可能出现。人老了,很多肢体训练不再适合,而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式却可以常做、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群,对于保持内脏的协调和肢体的柔软都有极大功效。
目前在全国其他城市,如杭州有《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华德慧智生命教育系列教材《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供小学使用。其内容大致有中医故事、基础浅显的中医理论、健康生活方式、传统健身术等。据我们推测,这些应该是小学辅助课程使用的教材,或许并没有贯徹义务教育全过程。贵阳市应该可以做的比他们更好、更进一步。
进入大学,就可以安排必修课,进行临床实践教育。大学医学教育逐步普及,也就意味着中医教育的普及。临床实践方面,高等医学院校有很多经验,可以组织专家安排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在这里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高级医疗人才的,它的培养目标和一般高等院校中医教育应该区分开来。有了中小学阶段的中医基础教育,我们认为对于高级医疗人才的培养也有极大帮助,是打好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而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说,现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目前贵阳市爱卫办开展健康城市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进行展板宣传、活动宣传,发布行知读本、健康教育读本,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文章与mg动画,都是极好的、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值得肯定与发扬。受益人数众多,受益人群类型涵盖面广。
我们实地调研的贵阳市爱卫办、金华园社区,都有很多舉措来扩大健康教育,卓有成效。京华园社区举办的文化旅游节、健康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注意力,组织的文体团队、广场舞活动,都有较多的参与度。520幸福工作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也是本着改善居民心理环境就是改善健康环境的意图,有益。此类旨在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文化素养的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良好的居民身心环境,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都有益处,对贵阳市文明城市建设也有促进作用。这些活动是健康城市创建中的一环,面向的对象是下班后的上班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老年人,更是全体贵阳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贵阳市大部分学校、社区,所施行的基本是一些健康、医疗、心理基础知识的宣讲,并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如果健康城市建设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如果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眼光,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贵阳市民的健康发展,应以百年大计的心态面对它。如要形成体系、造成影响长远的效果,上述以中医、传统健身术等内容为主的学校教育,势在必行。我们的预想,从小学到大学,持续十六年的教育,一代人的思维即可扭转,一种虽然是传统的、但又是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方式影响更多人。
3 总结与展望
因此,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下一阶段历史文化如何在贵阳健康城市建设中起到作用,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将阳明心学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体系。
在学校中加强阳明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尝试将阳明文化列入学校独立的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贵州传承阳明文化提出了殷切期望,总书记说,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学校是文化的散地和辐射源,作为阳明文化发源地的贵阳,理应将阳明文化的传承列入教育体系之中。
目前贵阳的一些高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已建立了阳明学院和阳明文化研究中心,但主要用于学术性研究,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接地气还不够,总体而言,阳明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贵阳还远远不够,亟需通过学校课程教育来加强。
二是大力推行中医文化。
正如前述,推行中医文化,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切入,但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各类媒体投放文章和资源、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是手段之一,建立成系统的、连贯的学校教育是主要手段,应有高度重视。
从阳明文化的宣讲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保持健康心态;从中医宣传、教育入手,可以树立健康理念等倡议书所提的要求。
本文系贵阳市政府项目(GYZXYG-2017-12-635),单位: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