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调查的公共图书馆读物采访策略研究
2019-08-30刘威向舒
刘威 向舒
摘要: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学前儿童提供符合年龄需求的优质阅读物,并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对重庆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根据调查结果和馆藏流通读物采访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供应商层次评价体系,严把读物采访质量;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丰富读物采访种类;从学前儿童本位思想出发,树立多维整合采访观念,优化学前儿童读物采访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阅读调查;公共图书馆;读物采访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19.0075
早期阅读一般是指学龄前儿童通过视觉作用于低幼读物,或通过成人对低幼读物形象的描述来体会图书中各种图片、颜色及小量文字所呈现的内容的过程。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对于世界的好奇,人类的许多疑问,基本都是在儿童时期出现的[1]。 公共图书馆负有特殊地责任支持儿童学习阅读,鼓励儿童使用图书和其他载体的资料[2]。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早期阅读推广工作亦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充盈的学前儿童读物是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启蒙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读物的采访工作亦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学前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保障。
为学前儿童采购、推荐读物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通过对重庆图书馆3-6岁儿童借阅现状的调查提出学前儿童读物优化采访策略。不仅使学前儿童读物采访经费得到了节省,提高了购书效率,更有利于提高采访服务的整体质量。
1 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借阅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量化(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观察法、实物采集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18年重庆市300个3-6岁的重庆图书馆持证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其在重庆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借阅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结果成为本项研究量化基础,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的采访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本次调查问卷由22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构成。共有四个项目: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态度、家长借阅儿童读物情况、读物评议、借阅中面临的困惑(困难、建议)。
1.1 家长对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态度
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对他人及对各种活动做出定向选择[3]。因此,本次调查高度重视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的态度。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态度项目下又分为读物的重要性、借阅数量、读物特性、开始阅读的时间等7个子项目。
根据调查,有52.5%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43.8%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3.7%的家长认为儿童读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早期阅读开始的时间项目调查中,有60.3%的家长在幼儿2岁以前对孩子进行阅读启蒙,有28.1%的家长在幼儿2-3岁时带孩子前来图书馆借阅,让孩子接触儿童读物,并进行阅读指导,以亲子阅读为主要方式,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2018年学前儿童借阅读物的数量,有8.6%的家庭借阅儿童图书年借阅量在30本以下,有51.4%的家庭年借阅儿童图书在30-50本,有22.4%的家庭年借阅儿童图书在50-100本,另外有17.6%的家庭年借阅量为100本以上。另外,又分别统计了分段年龄的学前儿童在2018年所借图书的数量,见表1所示。
为了深入了解家长对儿童借阅读物数量的看法,以及借阅数量较少的原因,笔者为此设定以下问题“您认为读物的借阅量够吗?”“您认为借阅量较少的原因是什么?”,统计结果见表2、表3。
1.2 儿童读物借阅分析
儿童读物借阅分析项目下又分借阅原因、借阅依据、目前儿童读物的类型三个子项目,项目数为12。调查学前儿童为什么借阅读物,是对儿童阅读现状调查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数据统计和与儿童家长访谈的双重调查过程中,笔者将儿童借阅读物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幾个方面:(1)家长引导需要;(2)儿童要求;(3)老师要求;(4)他人推荐;(5)跟风。根据问卷,39.8%的家长选1,32.4%的家长选1、2,19.8%的家长选2,8%的家长选3。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家长在借阅读物时,会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与年龄相关的认知水平、语言发展水平和阅读能力等因素。有一多半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会以儿童的年龄为选择读物的依据。仅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会考虑儿童的性别。有超过半数的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会考虑孩子的性格特征。学龄前儿童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具体形态及特征或通过具体事物的表象产生的联想形成对生活的认知。有15%的家长在帮助儿童借阅读物时常常会考虑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有28.7%的家长有时会考虑孩子的生活经验,但也有55.7%的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很少或从不会考虑孩子的生活经验。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儿童在借阅读物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其年龄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年龄较小的儿童偶尔参与选择,年龄大点的儿童自己选择读物的机会则较多。
重庆图书馆收藏的儿童读物种类繁多,2018年重庆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读物借阅种类及主要类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童话故事类读物的借阅量占据全年借阅排行首位;百科知识、认知学习类读物的借阅量在借阅排行中仅次于童话故事类读物;手工益智类、漫画类、科幻类、国学类读物借阅量依次减少。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借阅读物种类的比例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借阅差距较大的读物分别是百科知识类、拼音读物、认知学习类读物。
学前儿童借阅读物类型与儿童的年龄有显著相关性,家长在借阅读物的过程中,普遍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为其借阅与之匹配的读物,读物大体可分为A类(以图为主的读物)、B类(图文并茂的读物)、C类(以字为主、图为辅的读物)。经过访谈辅助调查后,得知有90%以上的3-4岁儿童家长所借阅读物的类型以A类为主体,借阅B类和C类读物的家长分别占3%和1.4%,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为3-4岁儿童借以字为主、以图为辅的读物,这种类型读物的借阅主要集中在国学类和童话故事类读物,在对这类读物的阅读过程中,往往是家长将书上的内容讲给孩子听,孩子很少接触读物。其次分别有64%、58.3%、10.9%的儿童家长会为4-5岁儿童选择借阅A类、B类、C类读物。另外分别有21%、83%、22.8%的儿童家长会为5-6岁儿童选择借阅A类、B类、C类读物。
1.3 读物评议
读物评议即家长对所借阅读物的评价,有对儿童读物质量与内容的看法、理想的儿童读物等两个子项目。
对借阅读物的评议首先体现在家长对馆藏流通儿童读物质量的评价,有超过半数的家长对读物的质量持勉强能够接受的态度,而家长对读物质量的评价则源于馆藏读物种类的不均衡和读物内容雷同过多两个方面。也有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指出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严重偏离儿童的需求,如有些读物的内容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无益,甚至图片中充满了暴力,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详情见表4。
从儿童读物对孩子成长起的作用来看,家长心目中的理想的、优秀的儿童读物应具备五类特性,如图2所示。
第一类情感性读物。此类书以图为主,以字为辅,有助于培育儿童道德情感及交际情感。第二类生活性读物。此类读物图文并茂,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动手能力。第三类趣味性读物。此类读物简单、规范,趣味性强,内容有趣,画面漂亮,能吸引儿童反复阅读,让孩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第四类知识性读物。此类读物能够寓教于乐,开发儿童智力。第五类教育性读物。此类读物知识性强,能够启发儿童思考,促进学习。
1.4 借阅面临的困惑
家长在借阅儿童读物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困惑:(1)馆藏读物种类太多,不知道借阅哪种好;(2)针对孩子的年龄,不知道借阅何种读物合适;(3)图书馆距离住处较远,借阅不方便;(4)时间有限,查找所需读物困难;(5)畅销读物借阅量大,书籍破损严重等。
除了表达借阅阅读材料的困惑外,家长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阅读情况的概述及对儿童读物借阅的经验。如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缺乏引导方法,导致孩子对阅读无兴趣,孩子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阅读等,也有许多家长这样表述自己的经验或者建议,借阅首先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家长辅助引导正确方向;或者孩子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读物等。
对早期阅读的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家长在借阅过程中的需求及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访现状
2.1 整体上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突出
当前公共图书馆采购的学前儿童读物数量充足,实际上在采购中往往忽视了读物的质量。图书馆采购大量文学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国学经典等)读物,在出版形式上常常打着“聪明孩子必读”“亲子阅读必备”“世界经典童话”“睡前必备”等字样,实质并无创新性变化。读物内容更是新瓶装旧酒,不是“成语故事”就是“名人名言”。采购数量较多的读物为科普类,这些读物名义上打着灌输知识的旗号,但内容严重脱离当下学前儿童群体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题材陈旧老化,更无个性可言。这些读物的采购完全不是从儿童角度出发,只是定期定量完成采购任务。
2.2 读物种类采购“偏食”现象严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借阅过程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借阅读物种类的不均衡,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购种类的失衡。2018年重庆图书馆采购少儿图书共122 288册,在这些读物中以文学故事类、国学经典为主,益智手工类中的手工部分图书严重缺失。
2.3 采购的读物载体形式较为单一
我国公共图书馆采购的学前儿童读物的载体形式也显得单一,主要以纸质图书为主,并且装帧设计也缺乏吸引力,版面布局不合理等。配有视觉、听觉感知的读物采购数量较少,阅读衍生读物的采购基本缺失等。
3 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访优化策略
3.1 建立供应商层次评价体系,严格把关采访读物质量
选择优质的读物供应商是把关读物质量的前提,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通过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明确供应商的选择标准,确保学前儿童读物的质量,如图3。
作为图书馆的供应商,首先要具备能够提供图书馆所需读物的供应能力,这些读物应包括最新版权的童书、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读物,保证出版集团读物采访数据的较高的供全率。
供应商不单纯为图书馆提供读物,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如提供不断更新并且全面的书目信息、采编数据加工系列工作、定制服务、及时退换破损读物。
图书馆从供应商的规模、资金、信誉度等方面来衡量其影响力;到书速度快,交书率高也是体现供应商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采购方式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线下采购可分为订单采购和现场采购,视具体情况选择线下采购方式;线上采购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推动采访流程网络化、图书数据可视化和读者参与普遍化。及时更新借阅排序,多渠道获取补藏信息,可以将“读者推荐单”版块添加在图书馆门户网站首页,收集读者推荐信息,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提交推荐信息。
建立供应商层次评价体系,从整体上严格把控采访读物质量,是公共图书馆采访策略得以优化的基本保障,以此为基础,针对学前儿童个性特点进一步优化采访策略,使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访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
3.2 依托学前儿童认知特点,丰富读物采访种类
3.2.1 撑握儿童心理认知特点,避免盲目采访
在《心理学大辞典》中,阅读被定义为“从书面材料(如印刷文字、图画、图表等)获取信息或意义的过程,即把来自文字等符号的视觉信息与来自读者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比较、预测、判断、推理和整合,从而理解文字等符号所表达的意义”[4]。
学前儿童的心理认知能力不同,对读物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在阅读需求上也随之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公共图书馆在采访过程中,要精确定位学前儿童的心理需求。游戏式阅读符合3-4岁儿童的阅读心理。读物需要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以单幅画面为主、内容明确、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等特征的生活类阅读材料,这些读物能满足家长与孩子在阅读中互动游戏的需求。除此以外,故事音频、故事动画、相关儿歌、识字游戏、辅助玩具等相关衍生读物可以有效辅助游戏阅读。
与3-4岁儿童阅读心理有明显不同,4-5岁儿童的阅读心理更喜欢互动,互动式阅读要求读物的内容情节贴近儿童生活,引发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儿童自己动手的手工类、实验类、职业模仿类等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阅读材料;还有作为让孩子表达故事内容的各种小道具的衍生读物可以在很大程度提升阅读能力。5-6岁儿童的阅读认知开始倾向于主动阅读。读物以美的绘本、情节多有悬念感的文学作品等阅读材料。通过对学前儿童三个年龄段位的阅读心理认知分析,进而丰富读物采访的种类,以此来解决调查中出现的借阅读物种类不均衡等问题。
3.2.2 抓取学前儿童感官特点,多方采购体验式读物
感官体验是儿童认识事物最基础、最直接的途径。对于儿童早期阅读的引导,需要让儿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体验。一本读物如果能以鲜活的图画设计深深地吸引儿童,它就是一本成功并优秀的学前儿童读物。图画在学前儿童读物中的特殊作用,是由学前儿童思维处于直观形象阶段、语言处于口语阶段(不识文字)所决定的[5]。在色彩的运用上,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儿童书籍的色彩设计应单纯明快,幼儿倾向于喜欢对比强烈、鲜艳多变的搭配,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6]。图画在对儿童阅读引导过程中固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读物的内容也必须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接近,对于读物内容的引导要充分利用图画,把握好图与文的搭配关系,给幼儿以直观生动的认识。
近年来,一系列新型出版物得到各大公共图书馆的认可,并采购入馆流通。如在纸张为载体的书籍设计中,配合內容加入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皮、毛、布等),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材质来更真实地感知书籍内容,增加体验经历,扩大认知范围[7]。有研究表明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久的,甚至比视觉更易于引起身体反应,在儿童读物中引入嗅觉的设计,还能加深其印象和增强其记忆力[8]。抓取学前儿童各种感官特点,多方采购体验式读物,展现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购工作的亮点。
3.3 从幼儿本位思想出发,树立多维整合采访观念
所谓幼儿本位思想就是尊重幼儿权益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9]。公共图书馆采购学前儿童读物以幼儿本位思想为前提,树立家庭、学校、社区多维整合采访观念,让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采购工作更具前瞻性和个性化。
3.3.1 家庭维度
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每天阅读,越早开始越好[10]。在幼儿家庭中挖掘贴近学前儿童阅读的内容,家长试着用生活中的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去尝试阅读,去体验阅读,让孩子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公共图书馆及时了解学前儿童家庭阅读开展的情况,必要时请幼儿家长积极参加采访编目部门工作中的“访”环节,形成“家”“图”良好的合作与支持。“家”为公共图书馆采购学前儿童读物工作提供原始信息,“图”将家长提供的幼儿阅读信息与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如,公共图书馆组织“绘本DIY”的活动中,家长们会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挑选制作绘本的材料。在家长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一本本漂亮的绘本便跃然而出。在阅读自己制作的绘本时会出现“这个环节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等问题,家长会和孩子们继续“加工”,让绘本变得更加完美,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探究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在玩中阅读,在阅读中动手。活动结束后,公共图书馆采访编目部门可以从每次活动中梳理有效信息,开展采访。
3.3.2 学校维度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了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纲要》在总则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逐渐将早期阅读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构架起有效的早期阅读引导途径,并且让儿童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形成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语言水平与认知水平、阅读材料与生活经验的连接。公共图书馆采访工作可以从学校教师的专业维度出发,将学前儿童在学校阅读情况进行精准汇总,提升学前儿童读物采购的针对性。
3.3.3 社区维度
随着社区阅读推广功能的日益完善,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的活动信息,不仅更进一步增强早期阅读推广的凝聚力,促进儿童的最佳发展,还能为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的采访工作拓宽思路。如社区组织动员儿童到图书馆去参观,并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传递活动信息,参观图书馆的过程首先可以增强儿童对图书馆的感性认知,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儿童对读物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满腔热情。社区也可以引导儿童到各个图书馆去体验阅读,熟悉儿童心理与教育方面的馆员,每周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免费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倾心策划系列阅读活动,即拓宽了幼儿阅读活动的区域,又强化了儿童的阅读热情。家长、儿童、老师在参观图书馆的过程中,会有大量有关阅读信息留存。这些信息有益于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读物的采购工作。
阅读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认识生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早期阅读不能一味强硬的灌输,而需要不断地将阅读材料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学前儿童读物整合采访战略是公共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更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而战略的产生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价值观。因此,从幼儿本位思想出发,树立起家庭、学校、社区等维度的整合采访观念,是学前儿童读物能否成功进行整合采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