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2019-08-30邱光银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胎盘植入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邱光银

【摘要】目的:对胎盘植入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发病因素。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胎盘植入孕产妇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产次、孕龄、分娩方式、胎盘植入类型、高危因素、产后治疗方法、出血及输血情況、术后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78例胎盘植入患者53例采用钳刮、结扎缝合、宫腔放置球囊压迫止血、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7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急性大出血,病情凶险,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胎盘植入与多次引流产、剖宫产、宫腔镜操作、前置胎盘、高龄妊娠,有关人工流产史和前置胎盘是胎盘粘连的主要高危因素,但近年来宫腔手术史却为引起胎盘植入的重要因素,如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剖宫产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关键词】胎盘植入;临床分析;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127-02

1 关于胎盘植入的研究

2009年我国《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指出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第三大因素[1],占10%,于子宫收缩乏力(占70-90%)和产道损伤(占20%)之后,在2015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中提出胎盘因素[2]是产后出血的第二大因素,而胎盘因素中的胎盘植入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除了使孕产妇发生产时、产后出血的几率增加,还可使孕产妇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子宫破裂、膀胱破裂和围产期子宫切除等风险增加,使围产期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上升。

2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 资料,旨在探讨胎盘植入的高危致病因素,治疗的处理方法,以期对胎盘植入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2.1 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分娩的胎盘植入孕产妇78例,其中孕周≥28周者51例,<28周者5例;前置胎盘31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5例(13.58%),包括胎盘粘连2例,胎盘植入3例(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年龄24~43岁,其中≥35岁者31例;初产妇40例,经产妇23例;孕龄16~41周;阴道分娩28例(包括引产3例),剖宫产34例。2016年、2017年与2018年的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分娩方式的胎盘植入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考虑与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有关。

2.2 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诊断结果

诊断结果产前诊断胎盘植入7例,包括凶险型前置胎盘1例,宫底部透壁性胎盘植入1例,7例均经手术证实。产时诊断胎盘植入63例,均为分娩或手术过程中,胎盘不能自行剥离,行人工剥离胎盘和手取胎膜术时,感觉胎盘剥离困难,胎盘与子宫壁界限不清。晚期诊断(分娩24小时后)胎盘植入3例,均为晚期产后出血行超声检查发现,行宫腔镜电切并经病理证实。见表1

3.2 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有流产清宫史的患者发生胎盘植入67例,合并前置胎盘11例,有孕激素保胎史、辅助生殖受孕和宫腔粘连手术史的患者分别发生胎盘植入37例、21例和21例,都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3.3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3例;剖宫产时徒手剥离胎盘,局部缝扎57例,其中子宫局部楔形切除14例,B-lynch缝合18例;长纱条填塞4例,术后48小时取出;术后药物治疗9例,其中8例均于用药后8~20天排出部分胎盘组织,3~4周血β-HCG降为正常,产后2个月超声查子宫内无残留胎盘组织7例,其中2例二次妊娠均正常。

4 讨论

4.1 胎盘植入的病因

胎盘植入的发病机制为底蜕膜部分或全部缺失以及类纤维蛋白层的形成不完全,使得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多次宫腔操作易损伤子宫内膜,破坏子宫内膜和平滑肌的完整性,前置胎盘时胎盘可种植于瘢痕处,这些均可导致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层继发性缺失,从而导致胎盘异常植入。高龄产妇宫腔操作史相对可能较多,同时整体机能下降,因此胎盘植入发生机率偏高。

4.2 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

目前胎盘植入的主要血清检查方法包括甲胎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清游离胎儿DNA测定,虽然这些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但缺乏特异性。目前,MRI多用于诊断子宫后壁胎盘植入、评估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以及评估宫旁组织和膀胱受累程度。MRI可多平面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辩率,周边组织关系更清晰,但由于检查费用高,检查耗时长,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应用。胎盘植入根据植入面积分为完全性胎盘植入和部分性胎盘植入,部分性胎盘植入为胎盘部分植入子宫肌层而不能完全剥离,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而持续性出血;完全性胎盘植入因胎盘未剥离,胎盘与子宫肌层间无缝隙而出血量反而不多。产前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总结

综上所述,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和多胎妊娠不仅会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还是增加植入凶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伴随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临床剖宫产率会持续上升,再加上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必须加强此类产妇的临床监测,以便有效控制胎盘植入凶险程度,保障母婴安全,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产妇伤害。

参考文献:

[1]张桂萍,李宛玲,彭丽.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及产前MRI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3):123-126.

[2]于树杨,阮琳琳.磁共振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价值研究及分析[J].影像技术,2019,31(02):43-45.

[3]孙小芬.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04):34-35.

猜你喜欢

胎盘植入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凶险型前置胎盘2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观察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