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新型教学模式
2019-08-30梁圆圆
梁圆圆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背景下,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及《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 高等教育版)》对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提出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学习模式要应时代、跟潮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雨课堂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字土著”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坚定“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MO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 教育信息化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具有交互性强、平台兼容、移动力灵活的“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孕育而生。目前,与计算机、手机等移动终端相结合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特别是在校生的欢迎。“互联网+教育”在弥补传统教授模式不足的同时,还对教学资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甚至是教学管理都有革命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好的与教育信息的需求相适应。
(二)混合式学习的广泛应用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 高等教育版)》提出了自2017年的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所要面临的六大趋势,其中包括融合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组织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主导性、系统性等优势,又充分利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已经覆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及不同的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与MOOC、雨课堂等新型教学的融合,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要求
曾有人这样形容:如果你小于 20 岁,你是数字土著;如果你大于 20 岁,无论你懂多少技术,你是数字移民;如果你大于 40 岁,且拒绝使用技术,那么你就是数字恐龙。很显然,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从娃娃起就处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都是用着电脑等信息化语言的“数字土著”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学会学习是六大素养的核心,进而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从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为了把“数字土著”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的高校教师,在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善于借助现代信息工具提高信息素养,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改变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混合式教學的概念
在国外,有学者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国内,有学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与创造的主体作用”。而另有学者则认为“混合式学习应该是学习理论和学习资源的混合,包括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混合以及学习风格的混合等多种角度来理解‘混合”。综上所述,学者们分别是从教学资源、教学主体、教学客体等角度来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共同点在于都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各项优势的结合,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积极学习以及主体地位的同时,对教师的组织、管理地位同等地重视。由此可知,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线教学)的融合,以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自主学习核心素质,凸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高校新型教学模式。
(二)MOOC概念的提出
MOOC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 Dave Cormier 和 Bryan Alexander 提出,第一门MOOC于同年 9 月正式开设。MOOC(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在线性、开放性、专题性、规模性的特点。
MOOC与以往任何一种远程教育形式不同,它从单纯资源的运用到教学观念的转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做到了让学习有效发生。作为在线网络课程,MOOC既能向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教材等,有部分MOOC平台也能向学习者提供证书等材料,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单向性弊端,开放创立了交流学习的社区以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是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有机”融合。借助于互联网开放资源和大规模互动参与,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的驱动下,MOOC将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有效地组织起来,他将其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在国内,MOOC成为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许多高校、学者、机构纷纷签约国际著名MOOC平台,并开始中国MOOC平台建设的探索之路。国内主要的MOOC 平台有MOOC中国大学、平台有学堂在线以及MOOC网等。MOOC一项最突出的优势是实现了“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当MOOC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新型的模式:教师从“传道受业解惑者”完全转变为学习“领航人”,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受灌输者转变为主动汲取者。MOOC实现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既保留课堂教学优势,也拥有线上师生交流互动的优点,达到线上与线下两者的完美结合。
(三)雨课堂的发布
“雨课堂”于2016 年 6 月 16 日正式发布,它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智能教学工具,其致力于智能手机数据终端,为教学过程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数据化的平台支持。雨课堂基于 PPT 和微信,它将已经融入的教学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练习题等资源的教学课件推送到学生的智能手机端,并及时的获取学生反馈,构成一条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也即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学习、复习三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及帮助教师通过在线上布置的作业、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雨课堂是一项完整的教学活动平台,赋予了整个教学过程全新的交互体验。
三、MOOC、“雨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应用及面临的困境
(一)MOOC的教学实践及现实困境
1.MOOC的教学实践模式
MOOC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来设计的运行程序为:教师自行录制的时间为5-15分钟不等的教学微视频,课后才能视频的录制基本是以专题为基本单位的,每个教学单位一般都会以一个核心展开专题学习。教师将专题的MOOC放入“MOOC”学习平台,以供有学习需求的学生,通过在线注册学习的方式,利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某些“MOOC”平台还为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学生颁发证书。
2.MOOC的弊端
MOOC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视频作为媒介呈现,就学习者层面而言,学习过程主要是“观看”占主导,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且缺乏传统“问与答”的互动和情境刺激,容易产生不专注的问题;在知识点呈现而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且视频内容相对固定,更新频率普遍不高,还存在知识滞后性的问题,不管是电脑观看还是手机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不仅互动性较弱,而且实际学习中,有很多主、客因素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持续性和学习效率。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师生之间缺乏体验与互动,这是网络课堂无法规避的“硬伤”,而恰恰是传统教授模式的优势。
(二)“雨课堂”的教学实践及现实困境
1.“雨课堂”的设计模式
通过在课堂与线上教学之间建立的有效沟通桥梁,“雨课堂”通过增强 PPT 和微信服务这两个软件的既有功能,实现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互动。雨课堂遵从学习阶段模式从教师通过课件推送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以使学生形成对相关知识的初步认识的课前(预习)、由课件同步、课堂弹幕、匿名反馈和限时测试四部分构成的课中(上课)、教师可以在 PPT 中添加选择题、视频、投票题等测试内容,还可以通过手机为每页 PPT 录制语音讲解等信息打包发送给学生的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有机联系在一起,为整个教学过程赋予了全新的师生交互体验。
2.“雨课堂”的现实困境
“雨课堂”是ppt与智能手机的有机结合,智能手机的拥有情况、智能手机常用的应用是影响雨课堂是否能有效进行的因素。智能手机在带给我们信息技术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低头族”、“手机上瘾症”、“键盘手”等等问题,学生上课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有些高校做出学生上课统一上交手机的规定。与此同时,学生的接受度也是影响雨课堂效果的因素。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于“雨课堂”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持中立态度,这也和影响学生使用“雨课堂”的原因相符合。部分学生表示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课堂教学。有的学生觉得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很难自主的完成课前预习工作。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没有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反而加重了,需要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以上都是“雨课堂”的适用的现实困境,有待改善。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启示
(一)坚持传统教学与MOOC、“雨课堂”的优势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即师生面对面的教授与学习,目前还是以“老师主导讲,学生主体听”为主。传统教学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资源来自于教师授课 PPT,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无论是听课还是学习都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时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因处于静态听课的状态,有时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氛围不够活跃的情况。
MOOC与“雨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智能产物,是智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庞敬文等认为,智慧课堂应在新技术环境下,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目标,利用创新变革的教学模式构建轻松、愉快、个性化、数字化的新型课堂。并将智慧课堂定位于以下几点: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智慧学习赖以发生的条件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智慧性的学习。孙曙辉等指出,“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聯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鉴于传统教学、MOOC、“雨课堂”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弊端,笔者认为,应该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智能终端技术结合传统面授教育的“活灵活现”的特点,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传统教学方式与在线学习的相互结合、补充,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在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好的针对有不同缺点的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进行研究,优化信息传递的途径,以便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要与高校教学目标相一致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化,教育领域也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进而推动了网络课堂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微课、MOOC、“雨课堂”等。以此趋势来看,以后会有更多、更智能、更科技化的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出现。传统教学是校园固有的教学模式,而MOOC、雨课堂则是新兴的开放式的在线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校内传统教学与校外新兴教学完美的结合,内外“双剑合璧”。因此,务必要借助“互联网+教育”这一大平台,使其成为教育发展的“催化剂”,新引擎。“校园秀场”与“网络秀场”完美的结合,显然是希望各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并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面对“互联网+教育”下的新兴教学模式,我们既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给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在接纳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固有的原则、价值,杜绝“技术至上”。无论是何种的新技术、新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都应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的根本目标,要遵从教育的基本原则方针,对完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锦上添花”而非“越俎代庖”的作用。
(三)传统教学与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景
传统教学与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面对面授课模式与在线授课、网络授课的结合,且不是简单的几种教学模式“一加一等于二”的相加,而是两者有机的融合。其中包括将不同的学习理论进行融合的过程,当然学习资源的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的整合是教学软硬件的融合,为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不同模式的教学,有着不同的风格,风格的融合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不同的风格带来不同的体验,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线教学模式的诞生伴随着众多的质疑声,是否能取代传统教学是理论界与实践界都关注的问题。凡事都具有双面性,“互联网+”给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着来。面对这把“双刃剑”的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其长处,避开短处,善于运用其积极作用,减少消极作用。笔者认为,在线教学模式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这两者不是取代的关系,因在线模式是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定制化、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因而两者应是相互补充、继承、发展、取长补短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地位稳固,是学习教学的主导方式,而在线学习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是辅助方式。在线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虽然都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均存在着各自的弊端。但学校在教学中坚持传统教学与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力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卓付燕.我国边远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學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18.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0.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 (19) .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 (3):1-6.
[5]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 (1) :9-14.
[6]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解月光,王伟.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84.
[7]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7):112-114.
[8]刘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8.
[9]刘和海,张舒予, 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