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2019-08-30胥红红
胥红红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曾经有过明确的指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关键词 家园合作;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C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043-01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基础,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所以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这个工作中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想让学前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幼儿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和家长就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尽可能多的进行家园合作活动。
一、我国家园合作主要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一)家园合作的模式趋势
近年来随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突破原有的形式,给家园结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尽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在具体的操作及功能的发挥上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以家长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线,辅之以家访、家长会、联系卡、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档案等形式的系统的、整体的、连续的家园结合模式的建立将势在必行。
(二)家园合作存在的不足
(1)接送孩子的家长老龄化
现在很多的家长工作较忙,没时间接送孩子,平时接送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及保姆的身上。由于隔代亲,使得許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这样使许多的孩子养成了不爱劳动、胆小怕事和自私的毛病;保姆带的孩子弊病就更多了,他们在家里本来就没有地位,孩子根本就不会听他们,因此保姆也就只好顺着孩子任其自由了。
(2)家园合作的认识误区
1.家长方面
许多家长缺乏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认为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家长和教师只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或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幼儿园要求家长参与教育是在推卸责任,根本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2.幼儿园方面
有的幼儿园认为家长并非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懂教育的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是“添乱”,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只在学习上要求家长配合,而家长也只愿意在家里督促孩子。
二、家园合作的新策略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园合作的角色
(1)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幼儿园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只有家长亲眼看到、亲身体验了,才会进而理解幼儿园,为家园合作建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发挥“桥梁”作用
教师是家园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园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3)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孩子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孩子教育方法,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二)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
(1)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合作的建立
教师作为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真正接纳家长,她们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才可能畅通,幼儿园才可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长方面的支持。
(2)以服务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教师应该时时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还要有针对性地做适当的调查研究,掌握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并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帮助家长解决那些在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3)以尊重之情取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精神。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家长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并适时适宜地通过孩子,表达对家长的尊重之情。教师还要肯定与接受家长的教育成效,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
(三)创建良好的家园合作气氛
家长的主动参与是家园良好合作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思想上端正好,有足够的自信,能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并将家长对班级各项事务的参与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幼儿园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
(四)畅通家园交流的渠道
家园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教师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如建立班级通信网络。
总之,不管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其评价的标准就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成长,并且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园合作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而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