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模式研究

2019-08-30凤莎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大数据时代空间

凤莎莎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融合模式

摘要:文章对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三大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的模式,最后指出“以用户为中心,因需改变”是融合模式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7-0103-0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纸质资源逐渐减少,数字资源与日俱增,而广泛使用的网络交互平台使用户的信息需求产生了较大改变,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开始弱化[1]。鉴于此,图书馆应采取空间再造、资源融合、创新服务等方式,使其成为用户学习、交流、分享以及创新的有效平台。

1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的要素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实质上是一个虚实交互的空间,图书馆可以基于这一空间对不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其形成紧密的交互关系,进而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的融合应依托以下三大要素。

1.1空间要素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空间重心出现了较大变化,“用户主体”取代信息资源成为影响图书馆空间架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图书馆空间架构要在文化、科技相融的基础上,将人文主义与绿色生态进行有效融合,具体表现为:一是图书馆实体空间已从单一的借阅场所拓展为多功能场所,呈现出复杂的空间架构[2],因此,图书馆必须做到布局科学合理、功能有效多元,可采取空间间隔、色彩搭配、气氛烘托等手段,使空间要素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二是图书馆虚拟空间不再是“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的代名词,而是成为若干个甚至是无数个图书馆交互链接而成,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环境。因此,图书馆必须建设丰富的虚拟馆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虚拟服务,并采取门户网站等方式进行外在展示,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1.2资源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建设是以用户需求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进行适当调整。在合理配置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应针对用户需求对信息资源实施优化整合,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信息资源建设要以调查分析结果为重要依据,主要围绕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展开调研,对用户群体及其使用资源的种类、数据库以及使用频率等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用户资源使用的分析调研报告,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二是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方式实现特色数据库的构建,通过构建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互通有无[3]。总之,图书馆在开展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深度开发,让用户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具针对性、专业性,为用户的工作、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这是融合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的一个关键要素。

1.3服务要素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以用户为服务核心,重视用户感受,以为用户提供个性、专业的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为宗旨[4]。具体表现为:一是就服务理念而言,图书馆要树立主动、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不仅以用户需求为服务导向,还要打破常规,改变以往“先需求后服务”的服务模式,主动行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积极宣传图书馆的多元化资源和多元化服务,把“先需求后服务”与“先服务后需求”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为用户呈现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多元化服务。二是图书馆服务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或者手段加以实现,图书馆应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或提供相应的电子设施设备,或建立展示平台扩大服务影响力,或利用数字图书馆、微图书馆等打破时空藩篱等,使用户能够在图书馆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空间再造、资源融合是图书馆主体的一种内涵式发展,创新服务关注空间再造、资源融合的转变与创新,它们互为表里,单纯地侧重于哪個方面都是片面的,会对图书馆的稳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三者的关系见图1。

2.1空间、资源与服务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空间、资源与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空间再造和资源融合是基础,创新服务是中心。空间再造和资源融合是智能服务的保障,而创新服务的成效可作为空间再造和资源融合的监测指标,指导其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推进发展。图书馆把三者进行有效融合,就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越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创新服务,避免空间闲置、资源浪费以及服务缺失等现象的出现。

2.2空间再造、资源融合是创新服务的必要保障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已经日趋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用户不再满足于获取本馆馆藏资源,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图书馆联盟由此兴起[5]。在图书馆合作的过程中,空间交互、资源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个体在空间再造、资源融合和服务能力相对有限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智能服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保障。

2.3创新服务是空间再造、资源融合的根本目标

智能服务开展的前提是掌握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如用户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信息行为以及需求偏向等)[6],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创新服务,就必须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更为精准地掌握用户的不同需求。目前,图书馆的常规服务早已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甚至出现部分用户群体流失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创新服务,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也是空间再造、资源融合的基础目标。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模式的构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和资源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伴随而来的还有更为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转型与创新,三者的融合模式具体表现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这就要求图书馆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紧扣时代特征,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促进图书馆的健康稳步发展(见图2)。

3.1创新服务理念:学习场馆→第三空间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藏、借、阅,传统图书馆是作为单一的“学习场馆”独立存在的,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空间再造、资源融合等发展趋势促使其走向“第三空间”,即融文化知识、信息资源、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创造创新等功能为一体,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在服务理念上有所创新,要把传统、被动的“到馆服务”转变为新型、主动的“多元化服务”。①图书馆必须坚持“用户主体”原则。无论是作为“学习场馆”还是“第三空间”,尤其是“第三空间”的再造,其服务的落脚点都应放在用户身上,只有与用户构建舒适融洽的交互关系,才能更为有效地吸引用户,让用户产生认同感、信赖感。②图书馆创新服务要由“知”转变到“情”。以往的“学习场馆”更为重视用户知识的获取,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而“第三空间”更为重视用户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不仅为用户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还为用户提供交互融合、文化熏陶等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强用户的归属感,最终促使图书馆成为用户创造创新的“生产基地”。

3.2创新服务模式:共享共建→智慧融合

大数据时代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机遇,在对馆藏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共建共享、内化加工的基础上,图书馆还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化资源与服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本馆的服务能力。具体做法包括:①彰显信息资源的服务特色。图书馆要进行精准的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依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制订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统一采编流程和整合标准,持续向特色资源数据库补充信息资源,并做好网络资源、电子资源、影像资源等的管理工作,实现馆藏特色资源的优化配置,向特色服务方向发展。②“资源+服务”的智慧融合。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预测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专业推介等智能化服务。

3.3创新服务能力:传统馆员→专业馆员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资源融合与创新服务趋势促使馆员从传统馆员向专业馆员转变。面对信息需求日益专业化、信息素养日益提升的用户,馆员信息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馆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只有持续进行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优化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应对当前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大数据环境下,館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基本工作流程等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用户的学科专业背景和信息行为特征,更要对大数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在大数据背景下为用户提供优质、专业的创新服务。因此,馆员要从熟练应用技术、增强个体素养、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等方面着手,采取学历进修、业务培训、专题研讨以及项目研究等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4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原动力”大数据环境要求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资源融合与创新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以及优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只有让信息服务与用户的工作、学习紧密关联,才能构建不同形态的服务体系,而“以用户为中心,因需改变”这一“原动力”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需要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用户的新需求,空间、资源与服务的紧密关联和高度融合成为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保障。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实质上是现代设计方法论的具体运用,简单来说就是在重视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给予最优质的服务。在图书馆空间、资源与服务融合过程中,用户需求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并且还是贯穿整个服务过程的部分。因此,图书馆必须依据用户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开发创新,形成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同时对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进行有效再造,真正构建融文化知识、信息资源、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创造创新等功能为一体的“第三空间”,打破时空藩篱、资源约束和服务瓶颈,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春丽.社会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互动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1):48-50,55.

[2]黄静.虚实融合的图书馆空间互动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36-40.

[3]周晓燕.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84-185.

[4]翟珮雅.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11):140.

[5]杨晓云.“图书馆联盟”发展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2):103-104.

[6]李品潇.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3):17-18.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大数据时代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